A. | 将CO2通入BaCl2溶液中至饱和,无沉淀产生;再通入NO2,产生沉淀 | |
B. | 在稀硫酸中加入铜粉,铜粉不溶解;再加入Cu(NO3)2固体,铜粉仍不溶 | |
C. | 碳酸钙不溶于水,只有在熔融状态下才是强电解质 | |
D. | 纯锌与稀硫酸反应产生氢气的速率较慢;再加入少量CuSO4固体,速率加快 |
分析 A、将CO2通入BaCl2溶液中,不反应,再通入NO2,仍无沉淀;
B、再加入Cu(NO3)2固体,与原溶液中的氢离子构成强氧化性的体系,铜与氢离子和硝酸根离子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C、碳酸钙是难溶的盐,但溶解的部分完全电离;
D、构成原电池加快化学反应的速率.
解答 解:A、将CO2通入BaCl2溶液中,不反应,再通入NO2,仍无沉淀,故A错误;
B、再加入Cu(NO3)2固体,与原溶液中的氢离子构成强氧化性的体系,铜与氢离子和硝酸根离子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所以铜粉继续溶解,故B错误;
C、碳酸钙是难溶的盐,但溶解的部分完全电离,所以碳酸钙是强电解质,故C错误;
D、构成原电池加快化学反应的速率,锌与少量CuSO4反应生成单质铜,锌铜与稀硫酸构成原电池,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 本题综合考查元素化合物知识,侧重于强电解质、硝酸的氧化性以及原电池知识,为高考高频考点,难度不大,注意基础知识的积累.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节约能源,提高能源利用率 | |
B. | 大量开采化石原料,以满足社会对能源的要求 | |
C. | 减少直至不使用对大气臭氧层起破坏作用的氟氯烃 | |
D. | 采用“绿色化学”工艺,使原料尽可能转化为所需要的物质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2H2O(g)═2H2(g)+O2(g)△H=-483.6 kJ•mol-1(△H代表反应热) | |
B. | C(s)+O2(g)═CO2(g)△H=+393.5kJ/mol((△H代表反应热) | |
C. | 2HNO3(aq)+Ba(OH)2(aq)═Ba(NO3)2(aq)+2H2O(l);△H=+114.6KJ/mol(△H代表反应热) | |
D. | HCl(aq)+NaOH(aq)═NaCl(aq)+H2O(l)△H=-57.3kJ/mol((△H代表中和热)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常温下,28g CO中含有的分子数为NA | |
B. | 1.0 mol•L-1 Na2SO4溶液中所含的Na+数为2NA | |
C. | 标准状况下,22.4 L HCl气体中所含的原子数为NA | |
D. | 1 mol N2所含有的原子数为NA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油脂在空气中完全燃烧转化为水和二氧化碳 | |
B. | 蔗糖、麦芽糖的分子式都是C12H22O11,二者互为同分异构体 | |
C. | 用于食品包装的塑料制品,属于热塑性塑料,可回收再利用 | |
D. | 聚氯乙烯塑料强度大,抗腐蚀性强,可以用来包装需长时间保存的食品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①中产生气泡,②中不产生气泡 | |
B. | ①和②中都不产生气泡 | |
C. | ①和②中都产生气泡,①中是H2,②中是O2 | |
D. | ①和②中都产生气泡,且都是H2 |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