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化学 > 题目详情
13.下列关于乙烯和乙烷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乙烷可与氯气反应制取纯净的一氯乙烷
B.乙烯可以使溴水褪色
C.乙烷和乙烯互为同分异构体
D.乙烯制备聚乙烯是物理变化

分析 乙烯含有碳碳双键,为不饱和烃,可发生加成、加聚和氧化反应,乙烷为饱和烃,乙烯与氢气发生加成反应可生成乙烷,以此解答该题.

解答 解:A.乙烷和氯气发生取代反应时生成多种氯代烃,一般用乙烯和HCl发生加成反应生成氯乙烯,故A错误;
B.乙烯含有碳碳双键,可与溴水发生加成反应,故B正确;
C.乙烷和乙烯的分子式不同,而知不是同分异构体,故C错误;
D.有新物质生成的反应为化学反应,所以乙烯发生加聚反应生成聚乙烯为化学反应,故D错误.
故选B.

点评 本题考查有机物结构和性质及基本概念,为高频考点,明确乙烯、乙烷结构差异性及基本概念是解本题关键,碳碳双键的存在导致烯烃性质较活泼.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3.如图中电极a、b分别为Ag电极和Pt电极,电极c、d都是石墨电极.通电一段时间后,在c电极上收集的气体为d电极上收集的气体的一半,且共收集到336mL气体(标况下).回答

(1)直流电源中,M为正极.
(2)Pt电极上生成的物质是Ag,其质量为2.16g.
(3)电源输出的电子,其物质的量与电极b、c、d分别生成的物质的物质的量之比为:2:2:1:$\frac{1}{2}$.
(4)AgNO3溶液的浓度(填增大、减小或不变.下同)不变,H2SO4溶液的pH减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4.关乙烯的说法,其中错误的是(  )
A.乙烯分子的双键中有一个键较易断裂
B.乙烯分子里所有原子都在同一平面上,且碳氢键之间的键角为120°
C.乙烯分子中2个碳原子都是sp2杂化,乙烯分子有5个σ键
D.乙烯和环丙烷()的分子组成符合通式CnH2n,因此它们属于同系物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多选题

1.下列实验的解释或结论正确的是(  )
选项实验解释或结论
A向包有Na2O2的脱脂棉滴少量水,脱脂棉燃烧Na2O2与H2O反应放热并有O2生成
B向NaI溶液滴加FeCl3溶液,再加入CCl4,振荡,静置,下层呈紫红色氧化性:I2>Fe3+
C取酸雨试样,滴加H2O2溶液,再加入BaCl2溶液,有白色沉淀该酸雨试样中一定含有H2SO3
D用激光笔照射水玻璃(Na2SiO3的溶液),有丁达尔现象SiO32-水解生成了硅酸胶体
A.AB.BC.CD.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8.将两铂片插入KOH溶液中作为电极,在两极区分别通入甲烷和氧气构成燃料电池,则
(1)通入甲烷气体的一极是原电池的负极,该极的附近PH是减小. (填增大、不变或减小)
(2)正极的电极反应是O2+4e-+2H2O=4OH-
(3)电池工作时的总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CH4+2O2+2OH-=CO32-+3H2O.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计算题

18.硝酸在化学工业中有着极其广泛的应用.
(1)将1.25mol的NO、NO2、N2O4混合物(其中NO的体积分数为0.60)通入水中,在空气充足的条件下完全反应后可获得硝酸的物质的量范围是1.25mol<n(HNO3)<1.75mol.
(2)向稀硝酸中加入18.4mol/L的浓硫酸(98%)作吸水剂并蒸馏得浓硝酸,当其浓度下降到87%(密度1.8g/cm3)以下时,则失去吸水能力.50mL 18.4mol/L的浓硫酸作为吸水剂时,最多可吸水11.63 g.
(3)在65%的HNO3(质量m1)中加入72%的Mg(NO32(质量m2)后蒸馏,分别得到97.5%的HNO3和60%的Mg(NO32溶液(其中不含硝酸).若蒸馏过程中,硝酸、硝酸镁均无损耗,H2O的损耗占总质量的5%,则蒸馏前投料比$\frac{{m}_{1}}{{m}_{2}}$=0.88.
(4)硝酸工业中的尾气用烧碱进行吸收产物为NaNO2、NaNO3和H2O.现有含0.50mol氮氧化物的尾气,恰好被一定量的NaOH溶液完全吸收.已知反应后溶液含有0.35molNaNO2.若将尾气NO和NO2的平均组成用NOx表示,则x=1.8.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5.将汽车尾气中含有的CO利用不仅能有效利用资源,还能防治空气污染.工业上常用CO与H2在由Al、Zn、Cu等元素形成的催化剂作用下合成甲醇.
(1)图1是某同学画出CO分子中氧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图,

请判断该排布图错误(填“正确”或“错误”),理由是违背泡利原理(若判断正确,该空不用回答).
(2)写出两种与CO互为等电子体的离子CN-、C22-
(3)向CuSO4溶液中加入足量氨水可得到深蓝色[Cu(NH34]SO4溶液,[Cu(NH34]SO4中 所含配位键是通过配体分子的N给出孤电子对,Cu2+接受电子对形成,SO42-的空间构型是正四面体,该物质中N、O、S三种元素的第一电离能大小顺序为N>O>S(填元素符号).
(4)甲醇与乙烷的相对分子质量相近,故二者分子间的作用力(范德华力)相近,但是二者沸点的差距却很大,造成该差异的原因是甲醇分子间存在氢键,因此其沸点远大于乙烷;在甲醇分子中碳原子轨道的杂化类型为sp3
(5)甲醛与新制Cu(OH)2悬浊液加热可得砖红色沉淀Cu2O,已知Cu2O晶胞的结构如图2所示:
①在该晶胞中,Cu+的配位数是2,
②若该晶胞的边长为a pm,则Cu2O的密度为$\frac{288}{(a×1{0}^{-10})^{3}{N}_{A}}$g•cm-3(只要求列算式,不必计算出数值,阿伏伽德罗常数为NA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推断题

2.A、B、C、D、E五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
(1)若A在常温下为气态单质,则A为N2;B为NH3;C为NO;
D为NO2;E为HNO3;由B→C变化的化学方程式4NH3+5O2$\frac{\underline{催化剂}}{△}$NO+6H2O
(2)若A在常温下为固态单质.则B→C变化的化学方程式2H2S+3O2$\frac{\underline{\;点燃\;}}{\;}$2SO2+2H2O.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推断题

3.如图所示的装置中,A是氯气发生仪器,C、D 为气体净化装置(C中装有饱和食盐水,D中装有浓硫酸),E是硬质玻璃管装有细铁丝网,F为干燥的空广口瓶,烧杯G 中装有氢氧化钠溶液.

请回答下列问题:
(1)仪器A的名称是圆底烧瓶;
(2)实验室制氯气的化学方程式:MnO2+4HCl(浓)$\frac{\underline{\;\;△\;\;}}{\;}$MnCl2+Cl2↑+2H2O;
(3)C装置的作用是除去氯气中混有的氯化氢;D装置的作用是干燥氯气;
(4)E中发生化学反应的方程式为:2Fe+3Cl2$\frac{\underline{\;点燃\;}}{\;}$2FeCl3
(5)烧杯G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l2+2NaOH=NaCl+NaClO+H2O.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