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现有四种有机物:①乙烯 ②2-丙醇 ③甲苯 ④乙炔,其中:
(1)能衡量一个国家的石油化工生产水平的是____________(填序号,下同),该物质可用于一种常用塑料,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能用来制取梯恩梯(TNT)的是______________。
(3)碳元素的质量百分含量最高的是________,实验室制取该物质的反应装置如下:
①甲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②滴加饱和食盐水而不直接滴加水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乙中硫酸铜溶液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① nCH2=CH2 ③ ④ CaC2 +2H2O→Ca(OH)2 +HC≡CH↑ 减缓反应速率 除去乙炔中的硫化氢等杂质气体
【解析】
(1)衡量一个国家石油化工生产水平的标志为乙烯,故①正确;乙烯中含有碳碳双键,能通过加聚反应得到高分子化合物,即反应方程式为nCH2=CH2;
(2)TNT为三硝基甲苯,制取三硝基甲苯:甲苯与浓硝酸在浓硫酸并加热的条件下进行,故③正确;
(3)根据实验装置,该物质利用电石和食盐水制备,CaC2+2H2O→Ca(OH)2+C2H2↑,因此在所给物质中含碳量最高的是乙炔,
①电石与H2O反应制备乙炔,其反应方程式为CaC2+2H2O→Ca(OH)2+C2H2↑;
②电石与水反应剧烈,因此实验室常用饱和食盐水代替水,目的是减缓反应速率;
③乙炔中混有H2S气体,CuSO4+H2S=CuS↓+H2SO4,因此硫酸铜的目的是除去乙炔气体的H2S。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300℃时,将气体X和气体Y各0.16 mol充入10 L恒容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X(g) +Y(g)2Z(g) ΔH<0,一段时间后达到平衡。反应过程中测定的数据如下表:
t/min | 2 | 4 | 7 | 9 |
n(Y)/mol | 0.12 | 0.11 | 0.10 | 0.10 |
回答下列问题:
(1)反应0~2 min Z的平均速率v(Z)=_____________
(2)能判断该反应已经达到平衡状态的是_____________
A.生成X的速率是生成Z的速率的2倍
B.容器内压强保持不变
C.容器内气体的密度保持不变
D.容器内各气体的浓度保持不变
(3)要提高上述反应的转化率,可采取的措施是_____________(任写一种)。
(4)温度为300℃时,该反应的化学平衡常数K=_______________
(5)若起始时向该容器中充入X、Y、Z各0.20 mol,则反应将向____(填“正”或“逆”)反应方向进行,达平衡时Z的体积分数与上述平衡相比______(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过氧化氢H2O2(氧的化合价为﹣1价),俗名双氧水,医疗上利用它有杀菌消毒作用来清洗伤口。对于下列A~D涉及H2O2的反应,填写空白:
A.Na2O2+2HCl===2NaCl+H2O2
B.Ag2O+H2O2===2Ag+O2+H2O
C.2H2O2===2H2O+O2
D.3H2O2+Cr2(SO4)3+10KOH===2K2CrO4+3K2SO4+8H2O
(1)H2O2仅体现氧化性的反应是_________(填代号)。
(2)H2O2既体现氧化性又体现还原性的反应是_________(填代号)。
(3)在稀硫酸中,KMnO4和H2O2能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氧化反应:H2O2﹣2e﹣===2H++O2↑
还原反应:MnO+5e﹣+8H+===Mn2++4H2O
写出该氧化还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
(4)在K2Cr2O7+14HCl===2KCl+3Cl2↑+7H2O+2CrCl3的反应中,有0.3 mol电子转移时生成Cl2的体积为______(标准状况),被氧化的HCl的物质的量为____。
(5)除去镁粉中混入的铝粉杂质用溶解、_______方法,化学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现有下列各组物质:(以下各题请按要求填写相应编号)
A.O2和O3 B.C和C C.和D.CH3CH2CH2CH3和E.甲烷和庚烷 F.CH(CH3)3和C(CH3)4 G.C3H8和C10H22 H.CH2=CH2和CH3CH=CH2 I.H2和D2 J.C3H6和C5H10
(1)___组互为同位素;
(2)___组两物质互为同素异形体;
(3)___组两物质互为同系物;
(4)___组两组物质互为同分异构体;
(5)___组中的物质是同一物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列化学反应的产物中,存在同分异构体的是
①CH3CH2CH2Br在碱性溶液中水解 ②甲苯在催化剂作用下与Cl2发生苯环上的取代反应 ③2-氯丁烷与NaOH乙醇溶液共热反应 ④在催化剂的存在与氢气完全加成 ⑤异戊二烯()与等物质的量的Br2发生加成反应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②③④ D. ②③⑤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NaClO是漂白液的有效成分,某研究小组探究NaClO溶液的性质,设计了下列实验:
装置图 | 试剂X | 实验现象 | |
① | 0.2molL-1盐酸 | 产生黄绿色气体 | |
② | 0.2molL-1KI-淀粉溶液 | 溶液变蓝 | |
③ | 0.2molL-1FeSO4(H+)和KSCN混合溶液 | 溶液变红 | |
④ | 0.2molL-1AlCl3溶液 | 产生白色沉淀 |
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
A.实验①中发生的反应:ClO-+Cl-+2H+=Cl2↑+H2O
B.实验②中发生的反应:ClO-+2I-+2H+=Cl-+I2+H2O
C.实验③中该条件下氧化性强弱:ClO->Fe3+
D.实验④中ClO-与Al3+相互促进水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列有机物的同分异构体数目判断正确的是( )
A. C5H10共有6种单烯烃同分异构体B. 1-甲基环己烷()共有4种一氯代物
C. C6H14共有5种同分异构体D. CH2Cl2共有两种同分异构体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实验室制备1,2-二溴乙烷的实验流程如下:
已知:①主要副反应:乙醇在浓硫酸的存在下在l40℃脱水生成乙醚。
②有关数据列表如下:
乙醇 | 1,2-二溴乙烷 | 乙醚 | |
状态 | 无色液体 | 无色液体 | 无色液体 |
溶解性 | 易溶于水 | 难溶于水 | 难溶于水 |
沸点/℃ | 78.5 | 132 | 34.6 |
试回答下列问题:
(1)乙醇与浓硫酸l70℃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乙醇与浓硫酸反应装置中放入几片碎瓷片,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反应得到的混合气体中含有SO2、CO2等气体,检验其中的SO2气体可选用的试剂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吸收步骤中,应适当降低吸收液的温度,其主要目的是______________。
(5)实验制得的1,2-二溴乙烷粗产品中含有少量未反应的Br2和少量副产品乙醚,某同学进一步提纯如下:
序号 | 实验方案 | 实验目的或结论 |
① | 除去粗产品中少量未反应的Br2,实验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 | 除去溴杂质 |
② | 除去粗产品中的乙醚的实验方法是将①实验后的有机混合物进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除去乙醚杂质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N2O、NO和NO2等氮氧化物是空气污染物含有氮氧化物的尾气需处理后才能排放。
(1)N2O的处理。N2O是硝酸生产中氨催化氧化的副产物,用特种催化剂能使N2O分解。NH3与O2在加热和催化剂作用下生成N2O的化学方程式为___。
(2)NO和NO2的处理。已除去N2O的硝酸尾气可用NaOH溶液吸收,主要反应为__。
①下列措施不能提高尾气中NO和NO2去除率的有____ (填字母代号)
A.采用气、液逆流的方式吸收尾气
B.加快通入尾气的速率
C.吸收尾气过程中定补加适量NaOH溶液
②吸收后的溶液经浓缩、结晶、过滤,得到NaNO2晶体,该晶体中的主要杂质是____(填化学式),吸收后排放的尾气中含量较高的氮氧化物是____(填化学式)。
(3)NO的氧化吸收。用NaClO溶液吸收硝酸尾气,可提高尾气中NO的去除率。其他条件相同, NO的转化率随NaClO溶液初始pH(用稀盐酸调节)的变化如图所示。
①在酸NaClO性溶液中,HC1O氧化NO生成Cl和NO3-,其离子方程式为3HClO+2NO+H2O=3C1-+2NO3-+5H+
②NaClO溶液的初始pH越小,NO转化率越高,其原因是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