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化学 > 题目详情
8.温室下,用0.1mol•L-1NaOH溶液分别滴定体积均为20ml浓度均为0.1mol•L-1HCl溶液和HX溶液,溶液的pH随加入NaOH溶液体积变化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HX为弱酸
B.M点c(HX)-c(X-)>c(OH-)-c(H+
C.将P点和N点的溶液为混合,呈酸性
D.向N点溶液中通入HCl至pH=7:c(Na+)>c(HX)=c(Cl-)>c(X-

分析 A.根据未滴定时0.1mol•L-1HCl和HX溶液的pH进行判断;
B.M点为等浓度NaX、HX混合溶液,且溶液呈碱性,说明X-的水解程度大于HX的电离程度,由物料守恒可知:2c(Na+)=c(X-)+c(HX),结合电荷守恒c(Na+)+c(H+)=c(X-)+c(OH-)判断;
C.P点溶液中NaCl、HCl物质的量相等,N点为NaX溶液,NaX物质的量为HCl的2倍,P、N点溶液混合后为NaCl、NaX、HX混合溶液,且溶液中NaX与HX的浓度相等,由于X-的水解程度大于HX的电离程度,呈碱性;
D.根据电荷守恒:c(Na+)+c(H+)=c(Cl-)+c(X-)+c(OH-),溶液pH=7,则c(Na+)=c(Cl-)+c(X-),由物料守恒可知c(Na+)=c(X-)+c(HX),联立可得c(HX)=c(Cl-),而溶液为NaCl、NaX、HX的混合溶液,相同浓度下X-的水解程度大于HX的电离程度,由于溶液为中性,则溶液中c(NaX)<c(HX).

解答 解:A.未滴定时,0.1mol•L-1HCl溶液pH为1,由图可知0.1mol/L HX溶液的pH>5,则HX弱酸,故A正确;
B.M点为等浓度NaX、HX混合溶液,且溶液呈碱性,说明X-的水解程度大于HX的电离程度,由物料守恒可知:2c(Na+)=c(X-)+c(HX),结合电荷守恒c(Na+)+c(H+)=c(X-)+c(OH-),联立可得:c(X-)+c(HX)+2c(H+)=2c(X-)+2c(OH-),整理得:c(HX)-c(X-)=2c(OH-)-2c(H+)>c(OH-)-c(H+),故B正确;
C.P点溶液中NaCl、HCl物质的量相等,N点为NaX溶液,NaX物质的量为HCl的2倍,混合后为NaCl、NaX、HX混合溶液,且溶液中NaX与HX的浓度相等,由于X-的水解程度大于HX的电离程度,呈碱性,故C错误;
D.根据电荷守恒:c(Na+)+c(H+)=c(Cl-)+c(X-)+c(OH-),溶液pH=7,则c(Na+)=c(Cl-)+c(X-),由物料守恒可知c(Na+)=c(X-)+c(HX),联立可得c(HX)=c(Cl-),而溶液为NaCl、NaX、HX的混合溶液,相同浓度下X-的水解程度大于HX的电离程度,由于溶液为中性,则溶液中c(NaX)<c(HX),故溶液中c(Na+)>c(HX)=c(Cl-)>c(X-),故D正确.
故选:C.

点评 本题考查盐类水解、弱电解质电离、离子浓度大小判断,关键是根据M点判断相同浓度下X-的水解程度大于HX的电离程度,难度较大.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4.已知2N02?N2O4△H<0.将N02充入容易导热的材料制成的容器a和b中进行反应,a的容积保持不变,b的上盖可随容器内气体压强的改变而上下移动,以保持容器内外压强相等.当同温同压时,将等量的NO2充入“起始态”体积相同的容器a、b中,反应同时开始.

(1)反应开始时,a与b中生成N2O4的速率Va等于Vb
(2)反应过程中两容器里生成N2O4的速率是Va<Vb
(3)达到平衡时,a与b中N02转化为N2O4的百分数(A)相比较,则是Aa<Ab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9.已知25℃时,CH3COONH4溶液呈中性.
Ⅰ.将0.1mol•L-1的CH3COOH溶液与0.1mol•L-1的NaOH溶液等体积混合(混合溶液的体积变化忽略不计),测得混合溶液的pH=9.回答下列问题:
(1)用离子方程式表示混合溶液的pH=9的原因CH3COO-+H2O?CH3COOH+OH-
(2)混合后溶液中c(CH3COOH)=(1×10-5-1×10-9)  mol•L-1(填写精确值).
(3)相同温度相同浓度的下列四种溶液:①(NH42CO3 ②CH3COONH4 ③(NH42SO4 ④NH4Cl,pH由大到小的排列顺序为①②④③(填序号).
Ⅱ.Mg(OH)2沉淀可溶解于NH4Cl溶液.同学对有关该反应的原理的解释如下:甲同学认为是NH4Cl水解,溶液呈酸性,H+中和了Mg(OH)2电离出的OH-导致沉淀溶解;乙同学认为是NH4+与Mg(OH)2电离出的OH-反应生成弱电解质NH3•H2O,导致沉淀溶解.
(4)丙同学不能肯定哪位同学的解释合理,于是选用下列一种试剂来验证甲、乙两同学的观点,他选用的试剂是B
A.NH4NO3    B.CH3COONH4 C.Na2CO3    D.NH3•H2O
(5)丙同学选择该试剂的理由是:CH3COONH4溶液呈中性,不存在甲同学观点中条件,以此确认乙同学的观点是否正确.
(6)丙同学将所选试剂滴加到Mg(OH)2悬浊液中,Mg(OH)2溶解,由此可知:乙(填“甲”或“乙”)的解释更合理.Mg(OH)2沉淀与NH4Cl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Mg(OH)2+2 NH4+═Mg2++2NH3•H2O.
(7)现有Mg(OH)2和Al(OH)3沉淀的混合物,若除去Mg(OH)2得到纯净的Al(OH)3,可用NH4NO3(或CH3COONH4等铵盐均可)(填写所用试剂的化学式,试剂从本题涉及的试剂中选取,下同);若除去Al(OH)3得到纯净的Mg(OH)2,可用NaOH溶液等.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6.氨水是实验室中的常用试剂.某课外活动小组欲通过实验测定NH3•H2O的电离常数.
【讨论】选用以下试剂和仪器:浓度大约为0.1mol/L的氨水、0.1000mol/L盐酸、甲基橙、蒸馏水、酸式滴定管、碱式滴定管、锥形瓶、胶头滴管、烧杯、pH计、铁架台
在组装仪器是发现缺少了一种仪器,缺少的仪器是滴定管夹.添加这种仪器后进行实验.
【实验过程】
实验步骤实验目的
(滴定前的所有操作正确,已略去)
步骤1:
①用碱式滴定管量取20.00mL的氨水放入锥形瓶中,滴入2滴甲基橙.
②用酸式滴定管取0.1000mol/L盐酸滴定氨水.
③当锥形瓶中的溶液由黄色变成橙色时,停止滴定,纪录数据.
④重复滴定操作2~3次.
测定氨水的准确浓度
步骤2:用pH计测定氨水的pH.测定氨水中c(OH-)浓度
步骤3:通过实验数据计算氨水的电离常数K
【反思】:该小组在实验条件下测得氨水的电离常数K=1.60×10-5.查阅资料得知:25℃时氨水的电离常数K=1.75×10-5.检查滴定过程操作、计算均没有错误,该小组讨论后认为实验测得氨水的电离常数是准确的,但是应该补充一项实验内容,补充的实验内容是测定氨水的温度.
【拓展应用】25℃时,pH=5的氯化铵溶液中$\frac{c({H}^{+})×c(N{{H}_{4}}^{+})}{c(N{H}_{3}•{H}_{2}O)}$=0.175.(写出推导过程并计算出结果)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3.实验室有化学纯的浓硫酸,其试剂瓶标签上的部分内容如图: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室只有100mL、250mL、500mL三种规格的容量瓶,但要配制480mL 0.50mol/L的稀硫酸,需取该浓硫酸13.6mL.
(2)接下来完成此实验你将用到的仪器有20mL量筒、烧杯、玻璃棒、500mL容量瓶、胶头滴管.
(3)要从所配溶液中取出50mL盛装于试剂瓶中,给它贴上标签,则标签的内容是0.50mol/LH2SO4(aq);若再从中取出10mL溶液稀释至20mL,则稀释后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0.25mol/L.
(4)下列操作会使所配溶液浓度偏低的是BE.
A.用量筒量取浓硫酸,读数时仰视刻度线
B.转移溶液时未洗涤烧杯
C.容量瓶用蒸馏水洗净后仍残留有蒸馏水
D.定容时俯视容量瓶的刻度线
E.定容摇匀后,发现液面低于刻度线,再加水至刻度线.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3.某汽车安全气囊的产气药剂主要含有NaN3、Fe2O3、KClO4、NaHCO3等物质.当汽车发生碰撞时,产气药剂产生大量气体使气囊迅速膨胀,从而起到保护作用.
(1)NaN3是气体发生剂,受热分解产生N2和Na,NaN3中N3-中心原子采用sp 杂化.
(2)Fe2O3是主氧化剂,与Na反应生成的还原产物为Fe(已知该反应为置换反应).
(3)KClO4是助氧化剂,反应过程中与Na作用生成KCl和Na2O,KClO4含有化学键的类型为离子键、共价键,K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
(4)NaHCO3是冷却剂,吸收产气过程中释放的热量而发生分解,其化学方程式为2NaHCO3$\frac{\underline{\;\;△\;\;}}{\;}$Na2CO3+CO2↑+H2O.
(5)100g上述产气药剂产生的气体通过碱石灰后得到N2 33.6L(标准状况).
①用碱石灰除去的物质为CO2、H2O;
②该产气药剂中NaN3的质量分数为65%.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20.已知温度T时水的离子积常数为Kw.该温度下,将浓度为a mol•L-1的一元酸HA与b mol•L-1的NaOH等体积混合,混合溶液中c(H+)=$\sqrt{{K}_{w}}$mol•L-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混合溶液呈中性
B.a≥b
C.混合溶液中,c(A-)=c(Na+
D.混合液中水电离出c(OH-)大于该温度下纯水电离出c(OH-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7.以苯甲醛为原料制取苯甲醇和苯甲酸的合成反应如下:

相关物质的部分物理性质见下表:
名称相对密度熔点(℃)沸点(℃)溶解度
乙醚
苯甲醛1.04-26179.6微溶易溶
苯甲酸1.27122.124925℃微溶,95℃可溶易溶
苯甲醇1.04-15.3205.7微溶易溶
乙醚0.71-116.334.6不溶--
实验流程如下:

(1)萃取时苯甲醇在分液漏斗的上层(填“上”或“下”)层,分液漏斗振摇过程中需慢慢开启旋塞几次,其原因是排放可能产生的气体以解除超压.
(2)用NaHSO3溶液、10%Na2CO3溶液、H2O洗涤乙醚层.
①用10%Na2CO3溶液洗涤目的是除去乙醚中溶解的少量苯甲酸.
②操作Ⅰ名称是蒸馏.
(3)抽滤操作结束时先后进行的操作是先断开抽滤瓶与抽气泵的连接,后关闭抽气泵.
(4)提纯粗产品乙的实验方法为重结晶.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8.化学与社会、环境、生活密切相关.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静电除尘”、“汽车尾气的催化净化”都有利于提高空气质量
B.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有利于降低空气中PM2.5的含量
C.食品包装袋中常放入小袋的生石灰,目的是防止食品氧化变质
D.医用酒精是用淀粉类植物发酵经蒸馏制成,浓度通常是75%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