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氮、磷、钾是农作物生长的必须营养元素,磷和钙都是促成骨骼和牙齿的钙化不可缺少的营养元素。回答下列问题:
(1)基态K的核外电子排布式为____________,基态N的价电子排布图为____________。
(2)元素的第一电离能:Ca________(填“>”或“<”)P。
(3)白磷P4在CS2中的溶解度________(填“大于”或“小于”)在水中的溶解度,N4是氮的一种新型单质,若N4分子结构类似于白磷P4,则N的杂化方式为________。
(4)下表是几种碳酸盐的热分解温度和阳离子半径:
碳酸盐 | CaCO3 | SrCO3 | BaCO3 |
热分解温度/℃ | 900 | 1172 | 1360 |
阳离子半径/pm | 99 | 112 | 135 |
根据上表数据分析碳酸钡分解温度最高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常温下PCl5是一种白色晶体,晶体结构为氯化铯型,由A、B两种离子构成。已知A、B两种离子分别与CCl4、SF6互为等电子体,则A、B两种离子的符号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
(6)用晶体的X射线衍射法可以测得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已知金属钙的晶胞为面心立方(如图)晶胞,晶胞边长为d pm;又知钙的密度为ρ g/cm3,则一个钙晶胞的质量为________(用d、ρ表示,下同)g,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为______________(化成最简式)。
【答案】1s22s22p63s23p64s1 < 大于 sp3 与Ca2+、Sr2+相比,钡离子由于半径大和氧离子结合更难, 所以碳酸钡分解温度高 PCl4+ PCl6- d3·ρ·10-30
【解析】
(1)根据核外电子排布规律书写基态钾原子的电子排布和氮原子的价电子排布图;
(2)金属元素第一电离能较小,非金属元素第一电离能较大;
(3)根据相似相溶原理确定溶解度,根据白磷分子结构确定分子中原子轨道杂化类型;
(4)根据阳离子半径,推测碳酸钡分解温度最高的原因;
(5)结合等电子体原理,推断与、互为等电子体的A、B两种离子的符号;
(6)分析晶胞结构,结合“均摊法”及晶胞边长、密度计算晶胞的质量及NA。
(1)的核电荷数是20,由排布规律可知其核外电子排布式为, 的价电子数为5,根据洪特规则其价电子排布图为,故答案为:;;
(2)是非金属,是金属,故的第一电离能小于,故答案为:<;
(3)白磷和均是非极性分子,水是极性分子,根据相似相溶原理可知白磷在中的溶解度比在水中大;分子结构类似于白磷,故中的氮原子形成3个共价单键,有1对孤对电子,故采取杂化,故答案为:大于;;
(4)三种阳离子中的半径最大,与氧离子结合最难,故碳酸钡的分解温度最高,
故答案为:与相比,钡离子由于半径大和氧离子结合更难, 所以碳酸钡分解温度高;
(5)晶体为氯化铯型,故A、B离子数之比是1:1, A与互为等电子体,故A为 B与互为等电子体,故B为,故答案为:;;
(6)金属钙是面心立方最密堆积,每个晶胞中含有钙原子数为,晶胞边长为,则晶胞的体积为,又知钙的密度是,故每个晶胞的质量为,每个晶胞含有4个钙原子,故,则,故答案为:;。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X、Y、Z、W为短周期主族元素,原子序数依次增大,X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第一层电子数的2倍,Y的气态氢化物与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可形成盐,Z的最外层电子数与其电子总数比为3: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X、Y、W的最高价含氧酸酸性顺序:
B.Z、W可形成的化合物,属于离子化合物
C.离子半径:
D.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在如图装置中,若关闭活塞,则品红溶液无变化,石蕊试液变红,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若打开活塞,则品红溶液褪色,石蕊试液变红,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据此判断气体和广口瓶中盛放的物质是( )
A. 二氧化硫和浓硫酸
B. 二氧化硫和碳酸氢钠溶液
C. 氯气和氢氧化钠溶液
D. 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溶液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无水三氯化铬(CrCl3)为紫色晶体,在工业上主要用作媒染剂和催化剂,某化学小组用Cr2O3和CCl4在高温下制备无水三氯化铬,部分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已知:①CrCl3熔点为83℃,易潮解,易升华,易溶于水但不易水解,高温下易被氧气氧化;②Cr2O3和CCl4在高温下反应的产物为CrCl3和光气(COCl2 )。请回答下列问题:
(1)装置A是氮气制备装置,氮气的作用是____________。
(2)装置B的作用为________。装置C和装置E的水槽中应分别盛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装置D中生成CrCl3和光气(COCl2 )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
(4)该实验装置有设计不合理的地方,请写出改进方法:_________(写一点即可)
(5)产品中CrCl3质量分数的测定:
(i)称取0.3000 g得到的CrCl3样品溶于水并于250mL容量瓶中定容。
(ii)取25.00mL样品溶液于带塞的锥形瓶中,加热至沸腾后加入稍过量的Na2O2,稀释并加热煮沸,再加入过量的H2SO4酸化,将Cr3+氧化为Cr2O72-;再加入过量的KI固体,加塞摇匀,使铬完全以Cr3+形式存在
(iii)加入1mL指示剂,用0.0250 mol·L-1标准Na2S2O3溶液滴定至终点,平行测定三次,平均消耗标准Na2S2O3溶液21.00mL(已知2Na2S2O3+I2= Na2S4O6+2NaI)
①ii中加入稍过量的Na2O2后要加热煮沸,其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加入KI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
②滴定实验可选用的指示剂为____________产品中CrCl3质量分数为_______%(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已知在温度T1和T2时水的电离平衡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水的离子积常数关系为:C<A
B.升高温度可实现由C点到A点
C.T2时,pH=4的硫酸与pH=10的氢氧化钠溶液等体积混合,所得溶液的pH=7
D.图中矩形OMAP的面积表示T2时水的离子积的值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列框图涉及的物质所含元素中,除一种元素外,其余均为1~18号元素。
已知:A、F为无色气体单质,B为具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化学家哈伯因合成B获得1918年的诺贝尔化学奖。C为黑色氧化物,E为紫红色金属单质,I为蓝色沉淀(部分反应的产物未列出)。请回答下列问题:
(1)常温下铝遇到G的浓溶液后表面形成一层致密的保护膜,该现象称为___________。
(2)E与G的稀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
(3)在25 ℃和101 kPa的条件下,将VL的B气体溶于100 mL水中,得到密度为ρg·mL-1的溶液M,则M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________ mol·L-1。(已知25 ℃、101 kPa条件下气体摩尔体积为24.5 L·mol-1,不必化简)
(4)分别蘸取B的浓溶液和G的浓溶液的玻璃棒,接近后的现象是_________。
(5)B和C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
(6)J、K是同种金属的不同氯化物,K为白色沉淀。写出SO2还原J生成K的离子方程式: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在两个固定体积均为1 L密闭容器中以不同的氢碳比充入H2和CO2,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2CO2(g)+6H2(g)C2H4(g)+4H2O(g) ΔH。CO2的平衡转化率α(CO2)与温度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该反应在常温下不可能自发进行
B.氢碳比,X<2.0
C.若起始时CO2、H2浓度分别为0.5 mol·L-1、1.0 mol·L-1,则可得P点对应温度的平衡常数的值为512
D.向P点状态的容器中,按2∶4∶1∶4的比例再充入CO2、H2、C2H4、H2O,再次平衡后α(CO2)减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已知常温下浓度为0.1mol/L的几种溶液的pH如右下表。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溶质 | pH |
NaF | 7.5 |
Na2CO3 | 11.6 |
NaClO | 9.7 |
NaHCO3 | 8.3 |
A. 同温度同浓度下,酸由强到弱的顺序为:HF>H2CO3>HClO
B. 水解方程式:F-+H2OHF+OH-的平衡常数为1×10-13
C. 将CO2通入0.lmol/LNa2CO3溶液至溶液呈中性,则溶液中:2c(CO32-)+c(HCO3-)=0.1mol/L
D. 等物质的量的NaF和HF混合溶液中粒子浓度大小关系为:c(HF)>c(Na+)>c(F-)>c (H+)>c(OH-)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一定温度下,在三个体积均为2.0L的恒容密闭容器中分别加入一定量的X,发生反应:pX(g) Y(g)+Z(g),相关数据如下表所示:
容器编号 | 温度(℃) | 起始物质的量(mol) | 平衡物质的量(mol) | |
X(g) | Y(g) | Z(g) | ||
Ⅰ | 387 | 0.20 | 0.080 | 0.080 |
Ⅱ | 387 | 0.40 | 0.160 | 0.160 |
Ⅲ | T | 0.20 | 0.090 | 0.090 |
回答下列问题:
(1)若容器Ⅰ中反应经10min达到平衡,则前10min内Y的平均反应速率v(Y)=___________。容器Ⅰ和容器Ⅱ中起始时X的反应速率v(X)Ⅰ___________v(X)Ⅱ(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2)已知该正反应为放热反应,则T___________387(填“大于”或“小于”),判断理由是___________。
(3)反应方程式中X的化学计量数p的取值为___________,容器Ⅱ中X的平衡转化率为___________。若起始时向容器Ⅰ中充入0.1molX、0.15molY和0.10molZ,则反应将向___________ (填“正”或“逆”)反应方向进行,判断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