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化学 > 题目详情
9.t℃时,将2molSO2和1molO2通入体积为2L的恒温恒容密闭容器中,发生如下反应:2SO2(g)+O2(g)$\stackrel{△}{?}$2SO3(g),△H=-196.6kJ/mol.2min时反应达到化学平衡,此时测得反应物O2还乘余0.8mol,请填写下列空白:
(1)从反应开始到达化学平衡,生成SO3的平均反应速率为0.1mol/(L.min);平衡时SO2转化率为20%.
(2)下列叙述能证明该反应已达到化学平衡状态的是(填标号,下同)ABE.
A.容器内压强不再发生变化
B.SO2的体积分数不再发生变化
C.容器内气体原子总数不再发生变化
D.相同时间内消耗2nmolSO2的同时消耗nmolO2
E.相同时间内消耗2nmolSO2的同时生成nmolO2
(3)反应达到化学平衡后,以下操作将引起平衡向正反方向移动并能提高SO2转化率的是AD.
A.向容器中通入少量O2
B.向容器中通入少量SO2
C.使用催化剂                         
D.降低温度
E.向容器中通入少量氦气(已知:氦气和SO2、O2、SO3都不发生反应)
(4)t2℃时,若将物质的量之比n(SO2):n(O2)=1:1的混合气体通入一个恒温恒压的密闭容器中,反应达到平衡时,混合气体体积减少了20%.SO2的转化率为80%.

分析 (1)根据v=$\frac{△c}{△t}$计算v(O2),再根据速率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计算v(SO3),结合方程式计算参加反应SO2的物质的量,平衡时SO2转化率=$\frac{转化的物质的量}{起始物质的量}$×100%;
(2)可逆反应到达平衡时,正反应速率等于逆反应速率,平衡混合物中各组成的含量、浓度不变,由此衍生一些其它物理量不变,注意判断平衡的物理量应随反应进行发生变化,当该物理量由变化到不再变化,说明到达平衡;
(3)根据平衡移动原理进行分析,注意不能只增大二氧化硫的浓度,否则二氧化硫的转化率会降低;
(4)假设SO2、O2均为1mol,根据体积减少20%计算平衡时总物质的量减少量,再利用差量法计算参加反应呀二氧化硫物质的量,进而计算二氧化硫的转化率.

解答 解:(1)2min时反应达到化学平衡,还剩余0.8 mo1氧气,则v(O2)=$\frac{\frac{1mol-0.8mol}{2L}}{2min}$=0.05mol/(L.min),速率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则v(SO3)=2v(O2)=0.1mol/(L.min),
由方程式可知,参加反应的SO2为2×(1mol-0.8mol)=0.4mol,故SO2的转化率为$\frac{0.4mol}{2mol}$×100%=20%
故答案为:0.1mol/(L.min);20%;
(2)A.该反应为气体物质的量减小的反应,随反应进行容器内压强减小,但容器内压强不变,该反应达到了平衡状态,故A正确;
B.SO2的体积分数不再发生变化,表明正逆反应速率相等,达到了平衡状态,故B正确;
C.根据原子守恒,原子总数始终不变,所以原子总数不能作为判断平衡状态的依据,故C错误;
D.相同时间内消耗2nmolSO2的同时消耗nmolO2,都是指的是正反应方向,反应始终按该比例关系进行,不能作为判断平衡状态的依据,故D错误;
E.相同时间内消耗2nmolSO2的同时生成nmolO2,消耗2n mol SO2同时消耗n mol O2,相同时间内氧气的生成量与消耗量相等,即正反应速率等于逆反应速率,反应到达平衡,故E正确;
故答案:ABE;
(3)A.向容器中通入少量O2,即增大氧气的浓度,能使平衡正向移动并能提高SO2转化率,故A正确;
B.向容器中通入少量SO2,即增大二氧化硫的浓度,能使平衡正向移动但是能降低了SO2转化率,故B错误;
C.使用催化剂,不会影响化学平衡的移动,也不会改变二氧化硫的转化率,故C错误;
D.降低温度,化学平衡正向移动,并能提高SO2转化率,故D正确;
E.向容器中通入少量氦气,当恒容时,各组分的浓度不变,则平衡不移动,故E错误.
故选:AD;
(4)t℃时,若将物质的量之比n(SO2):n(O2)=1:1的混合气体通入一个恒温恒压的密闭容器中,假设SO2、O2均为1mol,反应达到化学平衡时,混合气体体积减少了20%,则平衡时气体减少的物质的量为2mol×20%=0.4mol,
2SO2(g)+O2(g)?2SO3(g) 物质的量减少
2                                                       1
0.8mol                                              0.4mol
故二氧化硫的转化率为$\frac{0.8mol}{1mol}$×100%=80%,
故答案为:80%.

点评 本题考查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计算、平衡状态的判断、化学平衡移动与影响因素等,注意理解掌握掌握判断平衡状态的方法,试题培养了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及灵活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8.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_{8}^{16}$O2和${\;}_{8}^{18}$O2互为同位素,性质相似
B.铁放入稀硫酸中,再加入硝酸钠可以加快放出氢气的速率
C.明矾和漂白粉常用于自来水净化和杀菌消毒,两者作用原理相同
D.C(石墨,s)=C(金刚石,s)△H>0,所以石墨比金刚石稳定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9.相同条件下,体积之比为1:4的CH4和NH3两种气体,其分子数之比为1:4,原子数之比为5:16,氢原子的数目比为1:3,密度比为4:17,两种气体的质量之比为4:17.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7.某同学利用右图所示装置进行铁跟水蒸气反应的实验,并继续研究铁及其化合物的部分性质.
(1)试管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3Fe+4H2O(g)$\frac{\underline{\;高温\;}}{\;}$Fe3O4 +4H2
(2)该同学欲确定反应一段时间后试管中固体物质的成分,设计了如下方案:
①待试管冷却,取其中固体少许溶于稀盐酸得溶液B;
②取少量溶液B滴加KSCN溶液,若溶液变红,则试管中固体是(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A,若溶液未变红,则试管中固体是(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C.
A.一定有Fe3O4,可能有Fe    
B.只有Fe(OH)3
C.一定有Fe3O4和Fe
D.一定有Fe(OH)3,可能有FeE.只有Fe3O4
(3)该同学按上述方案进行了实验,溶液未变红色,原因是2FeCl3+Fe═3FeCl2(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4)该同学马上另取少量溶液B,使其跟NaOH溶液反应.若按图1所示的操作,可观察到生成白色沉淀,迅速变成灰绿色,最后变成红褐色的现象,请写出与上述现象相关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FeCl2+2NaOH=Fe(OH)2↓+2NaCl、4Fe(OH)2+O2+2H2O=4Fe(OH)3
(5)一段时间后,该同学发现(3)中未变红的溶液变成红色.由此可知,实验室FeCl2溶液需现用现配制的原因是FeCl2易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为FeCl3而变质,并且配制时应加入少量铁粉.
(6)乙同学为了获得持久白色的Fe(OH)2沉淀,准备用图2所示装置,用煮沸的蒸馏水配制的NaOH溶液与新制的FeSO4溶液反应.反应开始时,打开止水夹的目的是用产生的氢气排尽试管A、B中的空气;一段时间后,关闭止水夹,在试管B(填“A”或“B”)中观察到白色的Fe(OH)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4.在一定条件下用普通铁粉和水蒸气反应,可以得到铁的氧化物.该氧化物又可以经过此反应的逆反应生成颗粒很细的铁粉,这种铁粉具有很高的反应活性,在空气中受撞击或受热时会燃烧,所以俗称“引火铁”.请分别用如图所示意的两套仪器装置,制取上述铁的氧化物和“引火铁”.实验中必须使用普通铁粉和6mol•L-1的盐酸,其他试剂自选(装置中必要的铁架台、铁夹、铁圈、石棉网、加热设备等在图中均已略去.)

填写下列空白:
(1)实验进行时试管A中应加入的试剂是普通铁粉(或铁粉);烧瓶B的作用是产生水蒸气;烧瓶C的作用是防止水倒吸(或用作安全瓶)
(2)实验时,长颈漏斗H中应加入6mol/L的稀盐酸U型管G的作用是除去H2中混有的HCl和水蒸气
(3)装置I中,在实验时需要加热的仪器是(填该仪器对应的字母)AB;当反应转移了4mol电子时,试管D中收集到的气体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为44.8L.
(4)写出试管A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4.化学课外小组用如图装置制取溴苯.
(1)在烧瓶a中装的试剂是溴、苯、铁.
(2)写出a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3)长直导管b的作用:一是导气,二是冷凝、回流反应物的作用.
(4)能证明苯和液溴发生的是取代反应,而不是加成反应,反应完毕后,向锥形瓶d中滴加AgNO3溶液有浅黄色生成(填现象),反应的离子方程式:Br-+Ag+=AgBr↓.
(5)反应完毕后,将烧瓶a中的液体倒入盛有冷水的烧杯里可以观察到烧杯底部有褐色不溶于水的液体,这可能是因为溴苯溶有未反应的溴缘故.纯溴苯为无色液体,它比水密度大.简述获得纯净的溴苯应进行的实验操作: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充分反应后,静置分层,分液取下层溶液..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不管什么反应使用催化剂,都可以加快反应速率
B.可逆反应A(g)?B(g)+C(g),增大压强,正反应速率减小,逆反应速率增大
C.对达到平衡的一个放热的可逆反应,若降温,则正反应速率减小,逆反应速率增大
D.参加反应的物质的性质是决定化学反应速率的主要因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8.向FeI2、FeBr2的混合溶液中通入适量氯气,溶液中某些离子的物质的量变化如图所示.已知:2Fe2++Br2═2Fe3++2Br-;2Fe3++2I-═2Fe2++I2.则下列有关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BC段为Fe3+的变化曲线
B.原混合溶液中FeBr2的物质的量为6mol
C.当通入2mol Cl2时,溶液中发生的离子反应可表示为:2Fe2++2I-+2Cl2═2Fe3++I2+4Cl-
D.原溶液中:n(Fe2+):n(I-):n(Br-)=2:1:3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9.下列有关化学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用稀盐酸洗涤盛放过石灰水的试剂瓶
B.配制FeCl3溶液时,向溶液中加入少量Fe和稀盐酸
C.用待测液润洗滴定用的锥形瓶
D.Na2CO3溶液保存在带玻璃塞的试剂瓶中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