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化学 > 题目详情
9.下列各溶液中,Na+浓度最大的是(  )
A.4L 0.5mol•L-1NaCl溶液B.2L 0.3mol•L-1的Na2SO4溶液
C.0.8L 0.4mol•L-1NaOH溶液D.1L 0.25mol•L-1的Na3PO4溶液

分析 根据溶液中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以及物质的化学式构成计算出Na+的物质的量浓度,然后再进行进行比较钠离子浓度大小大小,注意钠离子浓度与溶液的体积无关.

解答 解:A.c(Na+)=c(NaCl)=0.5mol/L;
B.c(Na+)=2c(Na2SO4)=0.3mol/L×2=0.6mol/L;
C.c(Na+)=c(NaOH)=0.4mol/L;
D.c(Na+)=3×c(Na3PO4)=0.25mol/L×3=0.75mol/L;
则浓度最大的是D,故选D.

点评 本题考查物质的量浓度的大小比较,注意各物质的化学式构成,明确离子的物质的量浓度与溶液物质的量浓度的关系,题目难度不大.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9.下列反应中符合下图图象的是(  )
A.N2(g)+3H2(g)?2NH3(g)△H=-Q1 kJ•mol-1 (Q1>0)
B.2SO3(g)?2SO2(g)+O2(g)△H=+Q2 kJ•mol-1 (Q2>0)
C.4NH3(g)+5O2(g)?4NO(g)+6H2O(g)△H=-Q3 kJ•mol-1 (Q3>0)
D.H2(g)+CO(g)?C(s)+H2O(g)△H=+Q4 kJ•mol-1 (Q4>0)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20.下列物质中的氢原子种类最多的是(  )
A.乙烷B.甲醇C.新戊烷D.环丙烷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7.下列反应中生成物总能量大于反应物总能量的是(  )
A.石灰石在高温下的分解反应B.生石灰和水的反应
C.盐酸与氢氧化钠溶液的反应D.木炭在氧气中燃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4.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氢氧化铁胶体中分散质微粒直径为1~100nm
B.可用丁达尔现象判断胶体的制备是否成功
C.溶液一定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
D.长期放置后不会分层的液体,就是溶液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4.已知反应:CO(g)+H2O(g)?CO2(g)+H2(g)△H<0.工业生产中,欲提高CO的转化率,所采取的下列措施正确的最佳组合是(  )
①降低温度 ②增大压强 ③使用催化剂 ④增大CO浓度 ⑤增大H2O(g)的浓度.
A.①⑤B.②③C.②④⑤D.③⑤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潮湿的氯气、新制的氯水、次氯酸钠、漂白粉溶液均能使有色布条褪色,这是由于它们含有或能生成(  )
A.氯气B.次氯酸C.氢气D.氯化氢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在一个小烧杯里,加入约20g已研磨成粉末的氢氧化钡晶体[Ba(OH)2•8H2O],将小烧杯放在事先已滴有3~4滴水的玻璃片上,然后向烧杯内加入约10g NH4Cl晶体,并立即用玻璃棒迅速搅拌,如图所示.

试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中要立即用玻璃棒迅速搅拌的原因是使反应物充分混合,迅速发生反应,使体系的温度降低.
(2)如果实验中没有看到“结冰”现象,可能的原因是①反应物未进行快速搅拌;②玻璃片上滴加的水太多;③氢氧化钡晶体已部分失水;④环境温度太高;⑤试剂用量太少;⑥氢氧化钡晶体未研成粉末(其他答案合理均正确)(答出3个或3个以上原因).
(3)如果没有看到“结冰”现象,为说明该反应吸热,我们还可以采取的方式是①用皮肤感受,感觉很凉;②用温度计来检验,发现温度降低(答出两种方案).
(4)实验中即使不“结冰”,提起烧杯的时候,发现烧杯与玻璃片也“黏在一起了”,原因是水排开了烧杯底部与玻璃片之间的空气,在大气压的作用下,烧杯与玻璃片黏在一起了
(5)试用简单的方法说明烧杯与玻璃片之间是因为“结冰”而黏在一起的:将烧杯和玻璃片提起,从侧面轻推玻璃片,看能否从侧面相对滑动,若不能,则是由于“结冰”而黏在一起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2.许多物质在通常条件下是以晶体的形式存在,而一种晶体又可视作若干相同的基本结构单元构成,这些基本结构单元在结构化学中被称作晶胞.已知某化合物是由钙、钛、氧三种元素组成的晶体,其晶胞结构如图所示,则该物质的化学式为(  )
A.Ca4TiO6B.Ca4TiO3C.Ca8TiO12D.CaTiO3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