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X与Y能形成两种常见的气态化合物 | |
B. | 原子半径的大小顺序:r(X)>r(Y)>r(Z)>r(R) | |
C. | X、Z分别与R形成的化合物中化学键类型相同 | |
D. | 含有Y、Z、R三种元素的化合物最多只有2种 |
分析 X、Y、Z、R是短周期主族元素,X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的两倍,最外层电子数不超过8个,则其K层为次外层,最外层电子数为4,则X是C元素;Y元素在地壳中的含量最多,则Y是O元素;Z元素的化合物的焰色反应呈黄色,则Z是Na元素;R原子的核外电子数是X原子与Z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之和,则R的核外电子数是17,所以R是Cl元素,据此解答.
解答 解:X、Y、Z、R是短周期主族元素,X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的两倍,最外层电子数不超过8个,则其K层为次外层,最外层 电子数为4,则X是C元素;Y元素在地壳中的含量最多,则Y是O元素;Z元素的化合物的焰色反应呈黄色,则Z是Na元素;R原子的核外电子数是X原子与Z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之和,则R的核外电子数是17,所以R是Cl元素.
A.X为碳元素,Y为O元素,二者能形成两种常见的气态化合物CO与二氧化碳,故A正确;
B.同周期自左而右原子半径减小、同主族自上而下原子半径增大,一般电子层越多原子半径越大,故原子半径Z(Na)>R(Cl)>X(C)>Y(O),故B错误;
C.X、Z分别与R形成的化合物分别为CCl4、NaCl,前者含有共价键,后者含有离子键,故C错误;
D.含有Y(O)、Z(Na)、R(Cl)三种元素的化合物有次氯酸钠、氯酸钠、高氯酸钠等,故D错误.
故选:A.
点评 本题考查结构性质位置关系应用,推断元素是解题的关键,注意对元素周期律的理解掌握,难度中等.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石墨与O2生成CO2的反应是吸热反应 | |
B. | 等量金刚石和石墨完全燃烧,金刚石放出热量更多 | |
C. | 从能量角度看,金刚石比石墨更稳定 | |
D. | C(金刚石,s)→C(石墨,s)+Q kJ Q=E3-E2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C4H10 | B. | C3H8 | C. | C2H6 | D. | CH4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质子数c>d | B. | 离子的还原性Y2->Z- | ||
C. | 离子半径aW3+>cY2- | D. | 原子半径X<W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元素 | Al | B | Be | C | Cl | F | Li |
x的数值 | 1.5 | 2.0 | 1.5 | 2.5 | 2.8 | 4.0 | 1.0 |
元素 | Mg | Na | O | P | S | Si | |
x的数值 | 1.2 | 0.9 | 3.5 | 2.1 | 2.5 | 1.7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0.1molC3H6Cl2中化学键总数为NA | |
B. | 14g乙烯和丙烯混合气体中含原子数为3NA | |
C. | 标准状况下,1L苯完全燃烧生成的气态产物的分子数为$\frac{6}{22.4}$NA | |
D. | 0.1NA乙醇分子完全燃烧所消耗的氧气为0.3mol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选项 | X | Y | Z |
A | NO2 | HNO3 | NO |
B | Cu | CuSO4 | Cu(OH)2 |
C | Al2O3 | NaAlO2 | Al(OH)3 |
D | SiO2 | Na2SiO3 | H2SiO3 |
A. | A | B. | B | C. | C | D. | D |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