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氧化物、氮氧化物、二氧化硫的处理与利用是世界各国研究的热点问题。
(1)消除汽车尾气中的NO、CO,有利于减少PM2.5的排放。已知如下信息:
I.
II.N2(g)+ O2(g) 2NO(g) ΔH1
2CO(g) + O2(g) 2CO2 (g) ΔH2= -565 kJ·mol-1
①ΔH1= 。
②在催化剂作用下NO和CO转化为无毒气体,写出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
(2)电化学气敏传感器法测定汽车尾气。其中CO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如右图所示,则工作电极的反应式为
(3)工业上可以用NaOH溶液或氨水吸收过量的SO2,分别生成NaHSO3、NH4HSO3,其水溶液均呈酸性。相同条件下,同浓度的两种酸式盐的水溶液中c(SO32-)较小的是 ,用文字和化学用语解释原因
。
(2)T℃时,在 2L恒容密闭容器中,加入Fe3O4、CO各1.0 mol ,10 min反应达到平衡时,容器中CO2的浓度是0.4 mol /L。
①能证明该反应达到化学平衡的是 (选填字母)。
a.容器内压强不再变化 b.容器内CO、CO2物质的量比为1 : 1
c.容器内气体的质量不再变化 d.生成CO2的速率与消耗CO的速率相等
②l0 min内,反应的平均反应速率v (CO2)= 。
③T℃时,该反应的平衡常数K= 。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实验室进行NaCl溶液蒸发时,一般有以下操作过程
①放置酒精灯
②固定铁圈位置
③放上蒸发皿
④加热搅拌
⑤停止加热、余热蒸干,其正确的操作顺序为( )
A.②③④⑤
B.①②③④⑤
C.②③①④⑤
D.②①③④⑤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在以下所列各对化合物中,可看作高分子化合物的单体的是 ( )
A.CH3—CH=CH2和CH2CH—CH=CH2
B.CH2=CH2和CH2=CH—CH=CH2
C.CH3—CH2—CH=CH2和CH2=CH—CH3
D.CH2=CH2和CH2=CH—CH3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某高分子化合物的部分结构如下,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聚合物的链节是
B.聚合物的分子式是(C2H2Cl2)n
C.聚合物的单体是CHClCHCl
D.若n为聚合度,则其相对分子质量为97n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探究浓硫酸和铜的反应,下列装置或操作正确的是
A.用装置甲进行铜和浓硫酸的反应 B.用装置乙收集二氧化硫并吸收尾气
C.用装置丙稀释反应后的混合液 D.用装置丁测定余酸的浓度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除去下列物质中所含少量杂质的方法正确的是( )
物质 | 杂质 | 试剂 | 提纯方法 | |
A | BaSO4 | BaCO3 | 水 | 溶解、过滤、洗涤 |
B | CO2 | SO2 | 饱和Na2CO3溶液 | 洗气 |
C | 乙酸乙酯 | 乙酸 | 稀NaOH溶液 | 混合振荡、静置分液 |
D | 蛋白质 | 葡萄糖 | 浓(NH4)2SO4溶液 | 盐析、过滤、洗涤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某无色溶液含有①Na+、②Ba2+、③Cl-、④Br-、⑤、⑥中的若干种,依次进行下列实验,且每步所加试剂均过量,观察到的现象如下:
步骤 | 操作 | 现象 |
(1) | 用pH试纸检验 | 溶液的pH大于7 |
(2) | 向溶液中滴加氯水,再加入CCl4振荡,静置 | CCl4层呈橙色 |
(3) | 向所得水溶液中加入Ba(NO3)2溶液和稀硝酸 | 有白色沉淀产生 |
(4) | 过滤,向滤液中加入AgNO3溶液和稀硝酸 | 有白色沉淀产生 |
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A.肯定含有的离子是①④⑤
B.肯定没有的离子是②⑥
C.不能确定的离子是①
D.不能确定的离子是③⑤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自发反应的熵一定增大,非自发反应的熵一定减小
B.凡是放热反应都是自发的,因为吸热反应都是非自发的
C.反应2Mg(s)+CO2(g)===C(s)+2MgO(s)能自发进行,则该反应的ΔH>0
D.常温下,反应C(s)+CO2(g) 2CO(g)不能自发进行,则该反应的ΔH>0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将淀粉水解,并用新制的氢氧化铜检验其水解产物的实验中,要进行的主要操作是:①加热;②滴加稀硫酸;③加入新制的氢氧化铜;④加入足量的氢氧化钠溶液。以上各步操作的正确排序是( )
A.①→②→③→④→① B.②→①→④→③→①
C.②→④→①→③→① D.③→④→①→②→①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