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化学 > 题目详情
16.已知反应CaCO3(s)+2HCl(l)═CaCl2(aq)+H2O(l)+CO2(g)↑,下列措施中可使生成CO2的反应速率加快的是(不考虑CaCO3与HCl接触面积改变的影响)(  )
A.加大CaCO3的量B.加大盐酸的浓度
C.及时将产生的CO2导出D.减小CaCl2的浓度

分析 增大氢离子浓度、碳酸钙的接触面积、加热等,均可加快反应速率,以此来解答.

解答 解:A.加大CaCO3的量,反应速率不变,故A不选;
B.增大盐酸的浓度,氢离子浓度增大,反应速率加快,故B选;
C.反应是在溶液中进行的,所以及时将产生的CO2导出,对反应速率影响不大,故C不选;
D.在CaCO3(s)+2HCl(l)═CaCl2(aq)+H2O(l)+CO2(g)↑反应中,减小CaCl2的浓度反应速率减慢,故D不选;
故选B.

点评 本题考查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为高频考点,把握常见的影响因素为解答的关键,题目难度不大.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6.下列实验对应的结论正确的是(  )
A.
实验室制取乙炔
B.
能证明非金属性Cl>C>Si
C.
分离出Cl2与KI溶液反应生成的碘
D.
洗气瓶中产生白色沉淀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7.X、Y、Z、R、M是原子序数依次增大五种元素,基态X原子的s电子数比p电子数多3个,在周期表中Y与Z相邻且第一电离能Y>Z,Z、R同主族,M核外电子有29种运动状态,请回答下列问题:
(1)基态M2+的电子排布式为[Ar]3d9,X、Y、Z、M的电负性由大到小的顺序为O>N>B>Cu.
(2)化合物XCl3的中心原子杂化类型为sp2;YCl3的立体构型为三角锥形,XCl3、YCl3分子中属于非极性分子的是BCl3
(3)H2Z、H2Z2、H2R的沸点分别为100℃、158℃,-60.4℃,试解释此种现象H2O2、H2O分子间可以形成氢键,H2O2相对分子质量最大,H2S分子间不能形成氢键.
(4)H2RO3的K1和K2分别为1.54×10-2和1.02×10-7,熔融化状态下RO3不能导电而Na2O能导电,请根据结构与性质的关系解释下列问题:
①K1>K2:SO32-与H+间的结合能力强于HSO3-与H+间的结合能力,故H2SO3比HSO3-更易电离出离子,电离程度大,对应K值大.
②RO3不能导电而Na2O能导电:SO3是共价化合物,属于非电解质,而Na2O是离子化合物.
(5)Z、M形成的一种化合物晶胞如图所示:(实心球代表M)
①该化合物的化学式为Cu2O.
②若晶胞参数为apm.列式计算该晶胞的密度=$\frac{288}{{a}^{3}{N}_{A}×1{0}^{-30}}$g•cm-3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4.将3g下列各组内两种金属的混合物投入水中,若收集到0.1g氢气,则此种混合物不可能是(  )
A.Li和NaB.Rb和CaC.Na和CuD.K和Na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1.A、B、C、D、E、F为前四周期的六种元素,原子序数依次增大,其相关信息如下:
相关信息
A所处的周期数、族序数分别与其原子序数相等
B原子核外电子有4种不同的运动状态
C元素原子的核外成对电子数是未成对电子数的2倍且有3个能级
D元素原子的核外p电子数比s电子数少1
EE原子的第一至第四电离能如下:
I1=738kJ•mol-1  I2=1451kJ•mol-1 I3=7733kJ•mol-1  I4=10540kJ•mol-1
F第四周期元素,其原子核外最外层电子数与A原子相同,其余各层电子均充满
请回答下列问题:
(1)F位于元素周期表第ⅠB族,其简化电子排布式为[Ar]3d104s1
(2)D元素基态原子中能量最高的电子,其电子云在空间有3个方向,原子轨道呈哑铃形.
(3)某同学根据上述信息,推断E基态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图为:,该同学所画的电子排布图违背了泡利原理.
(4)A与D形成的D2A4分子中D原子的杂化类型为sp3杂化,A与D形成的最简单分子易溶于水的原因氨气分子能与水分子形成氢键.
(5)C的一种单质相对分子质量为720,分子构型为一个32面体,其中有12个五元环,20个六元环(如图1).则1个这种单质分子中所含π键的数目为30.
(6)已知在元素周期表中存在“对角线规则”,即周期表中左上方与右下方元素它们的单质及其化合物性质相似,如Li和Mg,试写出DCl2溶液中加入过量的NaOH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BeCl2+4NaOH═Na2BeO2+2NaCl+2H2O.
(7)图2是金属Ca和F所形成的某种合金的晶胞结构示意图,已知铜镍合金与上述合金具有相同类型的晶胞结构XYa,它们有很强的储氢能力.已知铜镍合金LaNin晶胞体积为9.0×10-33cm3,储氢后形成LaNinH4.5合金(氢进入晶胞空隙,体积不变),则LaNin中n=5(填数值);氢在合金中的密度为0.083g•cm-3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下列实验的解释或结论不正确的是(  )
选项实验解释或结论
A向某溶液中加入NaOH并微热,产生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的气体原溶液中一定存在NH4+
B铜粉不能溶于冷的浓硫酸铜在冷的浓硫酸中发生钝化
C往溴水中通入SO2,溶液褪色SO2具有还原性
D向FeCl2溶液中通入Cl2,溶液由浅绿色变为黄色Cl2的氧化性比FeCl3的强
A.AB.BC.CD.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8.元素周期表第ⅤA族元素包括氮、磷、砷(As)、锑(Sb)等.这些元素无论在研制新型材料,还是在制作传统化肥、农药等方面都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请回答下列问题:
(1)N4分子是一种不稳定的多氮分子,其分解后能产生无毒的氮气并释放出大量能量,应用于制造推进剂或炸药.N4是由四个氮原子组成的氮单质,每个氮原子均为sp3杂化,则该分子的空间构型为正四面体,N-N键的键角为60°.
(3)N、P、As原子的第一电离能由大到小的顺序为N>P>As(用元素符号表示).
(4)天然氨基酸的命名常用俗名(根据来源与性质),例如,最初从蚕丝中得到的氨基酸叫丝氨酸[HOCH2CH(NH2)COOH].观察给出的结构简式可知丝氨酸是(填“有”或“没有”)手性异构体.
(5)砷化镓为第三代半导体,以其为材料制造的灯泡寿命长,耗能少.已知立方砷化镓晶胞的结构
如图所示,其晶胞边长为c pm,a位置As原子与b位置As原子之间的距离为$\frac{\sqrt{2}}{2}$cpm(用含c的式子表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5.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X、Y、Z、G、Q、R、T七种元素,核电荷数均小于36.已知X的一种:1:2型氢化物分子中既有σ键又有π键,且所有原子共平面;Z的L层上有2个未成对电子;Q原子的s能级与p能级电子数相等;R单质是制造各种计算机、微电子产品的核心材料;T处于周期表的ds区,原子中只有一个未成对电子.
(1)Y原子核外共有7种不同运动状态的电子,基态T原子有7种不同能级的电子.
(2)X、Y、Z的第一电离能由小到大的顺序为C<O<N(用元素符号表示).
(3)由X、Y、Z形成的离子ZXY-与XZ2互为等电子体,则ZXY-中X原子的杂化方式为sp杂化.
(4)G、Q、R氟化物的熔点如表,造成熔点差异的原因为NaF与MgF2为离子晶体,SiF4为分子晶体,故SiF4的熔点低;Mg2+的半径比Na+的半径小、电荷数高,晶格能MgF2>NaF,故MgF2的熔点比NaF高.
氟化物G的氟化物Q的氟化物R的氟化物
熔点/K9931539183
(5)向T的硫酸盐溶液中逐渐滴加入Y的氢化物的水溶液至过量,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Cu2++2NH3•H2O=Cu(OH)2↓+2NH4+、Cu(OH)2+4NH3=[Cu(NH34]2++2OH-
(6)X单质的一种晶胞如图所示,一个X晶胞中有8个X原子;若该晶体的密度为ρ g/cm3,何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为NA,则晶体中最近的两个X原子核之间的距离为$\frac{\sqrt{2}×\root{3}{\frac{12}{ρ{N}_{A}}}}{2sin\frac{109°28′}{2}}$(或$\frac{\sqrt{3}}{4}×\root{3}{\frac{96}{ρ{N}_{A}}}$)cm(用含ρ、NA代数式表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6.橙花醛是一种香料,结构简式为:(CH32C=CHCH2CH2C(CH3)=CHCHO.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橙花醛不可以与溴发生加成反应
B.1mol橙花醛最多可以与2mol氢气发生加成反应
C.橙花醛可以发生银镜反应,分子结构存在顺反异构
D.橙花醛是乙醛的同系物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