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化学 > 题目详情
17.物质结构揭示物质构成的奥秘,请回答以下问题:
(1)元素A含有8个质子,10个中子的核素,用核素符号表示为188O.元素B被科学家称“防癌之王”,与元素A同主族位于第四周期,元素B的名称为硒,A和B的氢化物,沸点较高的是H2O(填化学式).
(2)CH4中共用电子对偏向C,SiH4中硅元素为+4价,则C、Si、H的电负性由大到小的顺序为C>H>Si.
(3)如图1是前四周期主族元素第一电离能梯度图,图中a点对应的元素为氢,则b点对应元素的未成对电子数为3,c点对应元素基态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式为1s22s22p63s23p4

(4)FeC13晶体易溶于水、乙醇,用酒精灯加热即可气化,而FeF3晶体熔点高于1000℃,试解释两种化合物熔点差异较大的原因是FeCl3为分子晶体,FeF3为离子晶体,离子晶体的熔点高于分子晶体.
(5)水果中含有不同的果酸,其中柠檬、柑橘等水果中含有柠檬酸,柠檬酸的结构如图2.柠檬酸的晶体类型为分子晶体,碳原子的杂化轨道类型为sp2、sp3;柠檬酸晶体中含有的作用力有共价键、氢键、范德华力.

分析 (1)元素A含有8个质子,则为O元素,原子符号AZX中,左下角Z为质子数,左上角A为质量数,X为元素符号,其中质量数=质子数+中子数;
B与元素A同主族位于第四周期,则B为硒,水分子之间存在氢键,沸点较高;
(2)电负性越大,对键合电子吸引越强,元素表现负化合价,电负性小的元素表现正化合价,同主族自上而下电负性减小;
(3)同周期随原子序数增大,第一电离能呈增大趋势,但IIA族、VA族第一电离能高于同周期相邻元素,b处于第二周期,c处于第三周期,由图中第一电离能可知b为O元素、c为Si;
(4)FeCl3为分子晶体,FeF3为离子晶体;
(5)柠檬酸属于分子晶体,羧基中C原子形成3个σ键,其它碳原子形成4个σ键;
柠檬酸分子内存在共价键,分子之间存在范德华力、氢键.

解答 解:(1)元素A含有8个质子,则为O元素,且含有10个中子,则质量数为18,故该核素符号为188O,B与元素A同主族位于第四周期,则B为硒,水分子之间存在氢键,而硒化氢之间为范德华力,氢键比较范德华力更强,故水的沸点较高,
故答案为:188O;硒;H2O;
(2)CH4中共用电子对偏向C,说明C元素电负性更大,SiH4中硅元素为+4价,则H元素电负性比Si的大,故电负性:C>H>Si,
故答案为:C>H>Si;
(3)同周期随原子序数增大,第一电离能呈增大趋势,但IIA族、VA族第一电离能高于同周期相邻元素,b处于第二周期,c处于第三周期,由图中第一电离能可知b为O元素、c为Si,N元素外围电子排布为2s22p3,有3个未成对电子,Si原子核外电子排布为:1s22s22p63s23p4
故答案为:3;1s22s22p63s23p4
(4)FeCl3为分子晶体,FeF3为离子晶体,离子晶体的熔点高于分子晶体,两种化合物熔点差异较大,
故答案为:FeCl3为分子晶体,FeF3为离子晶体,离子晶体的熔点高于分子晶体;
(5)柠檬酸属于分子晶体,羧基中C原子形成3个σ键,其它碳原子形成4个σ键,碳原子杂化方式为:sp2、sp3;柠檬酸分子内存在共价键,分子之间存在范德华力、氢键,
故答案为:分子晶体;sp2、sp3;共价键、氢键、范德华力.

点评 本题是对物质结构的考查,涉及原子构成、元素周期表与元素周期律、电负性、电离能、晶体类型与性质、杂化方式、化学键、氢键等,注意对基础知识的理解掌握,难度中等.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7.对于0.1mol•L-1Na2CO3溶液,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
A.升高温度,溶液中c(OH-)降低B.加入少量NaOH固体,c(CO32-)增大
C.c(Na+)═2c(CO32-)+c(HCO3-)+c(H2CO3D.c(Na+)+c(H+)═2c(CO32-)+2c(HCO3-)+c(OH-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8.同温同压条件下,在两个容积相同的密闭容器中,一个盛有NH3,另一个盛有N2、H2的混合气体,两容器内的气体一定具有相同的(  )
A.原子数B.分子数C.质量D.密度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5.某化学小组用MnO2和浓盐酸共热制取氯气时,利用刚吸收过SO2的NaOH溶液对尾气进行吸收处理.请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请写出用此法制取Cl2的离子方程式:MnO2+4H++2Cl-$\frac{\underline{\;\;△\;\;}}{\;}$Mn2++Cl2↑+2H2O.
(2)该尾气吸收处理一段时间后,吸收液中(假设不含酸式盐)肯定存在的阴离子有OH-、SO42-、Cl-;对可能大量存在的其他阴离子(不考虑空气中CO2的影响)设计如下实验进行探究.
①提出假设:
假设1:只存在SO32-;假设2.只存在ClO-;假设3:既存在SO32-也存在ClO-
②质疑讨论:经分析假设3不合理,理由是SO32-具有强还原性,ClO-具有强氧化性,两者发生氧化还原反应而不能大量共存.
③实验方案设计与分析:
限选试剂:3moL•L-1 H2SO4、1moL•L-1 NaOH、0.01mol•L-1 KMnO4紫色石蕊试液.
实验步骤 预期现象和结论
步骤一:取少量吸收液于试管中,滴加3mol•L-1 H2SO4至溶液呈酸性,然后将所得溶液分置于A、B试管中.
步骤二:在A试管中滴加0.01mol•L-1KMnO4溶液,振荡. 若紫红色褪去,则说明假设1成立.
步骤三:在B试管中滴加紫色石蕊溶液,振荡 若先变红后褪色,则说明假设2成立.
(3)假设有224mL(标准状况下)SO2被15mL 1mol•L-1的NaOH溶液完全吸收,得溶液X.忽略盐类的水解,所得X溶液中溶质正盐的物质的量为0.005mol.
若用0.2000mol•L-1 KIO3溶液恰好将上述溶液X中所有的硫元素氧化,还原产物为I2,则消耗KIO3溶液的体积为20L.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2.已知A、B、C是三种常见的单质,其中A为金属,B、C为气体;D的饱和溶液滴入沸水中继续煮沸,溶液呈红褐色;B和C反应的产物极易溶于水得无色溶液E.它们之间转化关系如图所示.

(1)写出A的化学式Fe
(2)写出D和E分别与A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D+A:2Fe3++Fe═3Fe2+
E+A:Fe+2H+═Fe2++H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某溶液与NaOH溶液共热,产生使湿润蓝色石蕊试纸变红的气体,则原溶液中存在NH4+
B.某溶液中加入硝酸银溶液时,产生白色沉淀,说明原溶液中含有Cl-
C.向溶液中加入稀盐酸,生成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无色无味气体,证明原溶液中一定含CO32-
D.某溶液中加入BaCl2溶液时,产生白色沉淀,原溶液可能存在Ag+或SO42-或CO32-或SO3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9.(1)二氧化硅与碳高温下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SiO2+2C$\frac{\underline{\;高温\;}}{\;}$Si+2CO↑上述反应中生成的单质有什么用途:芯片、半导体材料、太阳能电池等(写一条即可).卞石是硅酸盐,不同类型的卞石中氧原子的物质的量分数相同,由钠卞石化学式NaAlSi3O8可推知钙卞石的化学式为Ca(AlSi3O82请将钠卞石的化学式改写成氧化物的形式:CaO.Al2O3.6SiO2
(2)天然气(主要成分甲烷)含有少量含硫化合物,可以用氢氧化钠溶液洗涤除去.羰基硫用氢氧化钠溶液处理的过程如下(部分产物已略去):COS$→_{I}^{NaOH溶液}$Na2S溶液$→_{II}^{△}$H2+X的溶液     羰基硫分子的电子式为.反应I除生成两种正盐外,还有水生成,其化学方程式为COS+4NaOH=Na2S+Na2CO3+2H2O已知反应II的产物X的溶液中硫元素的主要存在形式为S2O32-,则II中主要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S2-+5H2O=S2O32-+4H2↑+2OH-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6.短周期元素X、Y、Z、W、Q在元素周期表中的相对位置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元素Y的单质比元素X的单质更容易与氢气反应
B.原子半径的大小顺序为:rX>rY>rZ>rW>rQ
C.离子Y2-和Z3+的核外电子数和电子层数都不相同
D.元素W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酸性比Q的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7.下列化学实验事实及其解释或得出的结论都正确的是(  )
A.向SO2 水溶液中滴加盐酸酸化的BaCl2 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说明BaSO4难溶于盐酸
B.向某溶液中加入稀盐酸,产生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石灰水变浑浊,该溶液一定是碳酸盐溶液
C.向0.1mol•L-1 FeSO4 溶液中滴加少量酸性KMnO4 溶液,紫红色KMnO4 溶液褪色,说明Fe2+具有还原性
D.向某溶液中滴加NaOH溶液,未产生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的气体,该溶液中一定不含NH4+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