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化学 > 题目详情
3.已知A(g)+B(g)?C(g)+D(g)反应的平衡常数和温度的关系如下:
温度/℃70080083010001200
平衡常数1.71.11.00.60.4
请回答下列问题:
(1)该反应平衡常数表达式为K=$\frac{c(C)•c(D)}{c(A)•c(B)}$;△H<0(选填“>”、“<”或“=”).
(2)830℃时,向一个5L的密闭容器中充入0.20mol的A和0.80mol的B,若测得反应初始至6S内A的平均反应速率v(A)=0.002mol•L-1•S-1,则6S时c(A)=0.028 mol•L-1;C的物质的量为0.06mol.
(3)在与(2)相同的温度、容器及A、B配比下反应经一段时间后达到平衡,此时A的转化率为80%;保持温度、容器不变,再向密闭容器中充入0.20mol的A和0.80mol的B,此时A的转化率为80%;如果这时向该密闭容器中再充入1mol氩气,则平衡时A的转化率不变(选填“增大”、“减小”、“不变”).
(4)判断该反应是否达到平衡的依据为ce(填正确选项的字母).
a.压强不随时间改变
b.气体的密度不随时间改变
c.c(A)不随时间改变
d.单位时间里生成C和D的物质的量相等
e.单位时间内生成amolA的同时,消耗amolB
(5)1200℃时反应C(g)+D(g)?A(g)+B(g)的平衡常数的值为2.5.

分析 (1)平衡常数是平衡时生成物浓度幂之积比上反应物浓度幂之积;温度越高平衡常数越小,所以正反应是放热反应;
(2)根据△c=v△t计算△c(A),A的起始浓度-△c(A)=6s时c(A);
根据△n=△cV计算△n(A),再根据方程式计算C的物质的量;
(3)设平衡时A的浓度变化量为x,利用三段式表示平衡时各组分的平衡浓度,代入平衡常数列方程计算x的值,再根据转化率定义计算;保持温度、容器不变,再向密闭容器中充入0.20mol的A和0.80mol的B,相当于给原平衡体系加压,所以此时A的转化率不变;体积不变,充入1mol氩气,反应混合物各组分的浓度不变,变化不移动,A的转化率不变;
(4)根据化学平衡状态的特征解答,当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时,正逆反应速率相等,各物质的浓度、百分含量不变,以及由此衍生的一些量也不发生变化,解题时要注意,选择判断的物理量,随着反应的进行发生变化,当该物理量由变化到定值时,说明可逆反应到达平衡状态;
(5)同一反应在相同温度下,正、逆反应方向的平衡常数互为倒数.

解答 解:(1)已知A(g)+B(g)?C(g)+D(g)反应,平衡常数K=$\frac{c(C)•c(D)}{c(A)•c(B)}$;由表可知温度越高平衡常数越小,所以△H<0,故答案为:K=$\frac{c(C)•c(D)}{c(A)•c(B)}$;<;
(2)反应初始6s内A的平均反应速率v(A)=0.002mol•L-1•s-1,则6s内△c(A)=0.002mol•L-1•s-1×6s=0.012mol/L,A的起始浓度为$\frac{0.2mol}{5L}$=0.04mol/L,故6s时时c(A)=0.04mol/L-0.012mol/L=0.028mol/L,
故6s内△n(A)=0.012mol/L×5L=0.06mol,由方程式可知n(C)=△n(A)=0.06mol,故答案为:0.028;0.06;
(3)设平衡时A的浓度变化量为x,则:
                         A(g)+B(g)?C(g)+D(g)
开始(mol/L):0.04      0.16         0           0
变化(mol/L):x            x            x           x
平衡(mol/L):0.04-x  0.16-x       x           x
故$\frac{{x}^{2}}{(0.04-x)(0.16-x)}$=1,解得x=0.032
所以平衡时A的转化率为$\frac{0.032mol/L}{0.04mol/L}$×100%=80%,
保持温度、容器不变,再向密闭容器中充入0.20mol的A和0.80mol的B,相当于给原平衡体系加压,所以此时A的转化率不变,仍为80%,
体积不变,充入1mol氩气,反应混合物各组分的浓度不变,变化不移动,A的转化率不变为80%,
故答案为:80%;80%;不变;
(4)a.该反应前后气体的物质的量不变,压强始终不变,故压强不随时间改变,不能说明到达平衡,故a错误,
b.混合气体的总质量不变,容器的容积不变,故混合气体的密度始终不变,故气体的密度不随时间改变,不能说明到达平衡,故b错误,
c.可逆反应到达平衡时,各组分的浓度不发生变化,故c(A)不随时间改变,说明到达平衡,故c正确,
d.单位时间里生成C和D的物质的量相等,都表示正反应速率,反应始终按1:1生成C、D的物质的量,不能说明到达平衡,故d错误,
e.单位时间内生成amolA等效于生成amolB的同时消耗amolB,达平衡状态,故e正确;
故答案为:ce;
(5)同一反应在相同温度下,正、逆反应方向的平衡常数互为倒数,故1200℃时反应C(g)+D(g)?A(g)+B(g)的平衡常数的值为$\frac{1}{0.4}$=2.5,
故答案为:2.5.

点评 本题考查化学平衡计算、平衡常数计算、化学反应速率、平衡状态判断,难度中等,注意化学平衡状态判断,选择判断的物理量,随着反应的进行发生变化,当该物理量由变化到定值时,说明可逆反应到达平衡状态.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2.如图是金属镁和卤素反应的能量变化图(反应物和生成物均为298K时的稳定状态).下列选项中不正确的是(  )
A.Mg与F2反应放热最多
B.MgF2(s)+Br2(l)═MgBr2(s)+F2(g)吸热
C.MgBr2与Cl2反应放热
D.化合物的热稳定顺序:MgI2>MgBr2>MgCl2>MgF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3.下列物质中含有少量杂质,能用饱和碳酸钠溶液并借助于分液漏斗除去杂质的是(  )
A.苯中含有少量甲苯B.乙醇中含有少量乙酸
C.溴苯中含有少量苯D.乙酸乙酯中含有少量乙酸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0.铁、锌、镍、铬及其合金在现代社会中的用途越来越广泛.
(1)铁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是第四周期Ⅶ族,基态铁原子有26种不同运动状态的电子.
(2)镍可与CO形成配合物Ni(CO)n,CO分子中σ键与π键的个数比为1:2;该配合物中原子Ni的价层电子总数为18,则n=4,该配合物的熔点是170℃,则Ni(CO)n 属于分子
(3)在铬的摧化作用下,乙醇可被空气氧化为乙醛(CH3CHO),乙醛分子中碳原子的杂化方式是
sp2和sp3,乙醛分子中H-C=O的键角大于(填“大于”、“等于”或“小于”)乙醇分子中的H-C-O的键角.乙醇和乙醛均极易溶于水,其主要原因是乙醛、乙醇均能与水形成分子间氢键.
(4)立方NiO晶体结构类似于NaCl,则Ni2+填入O2-构成的正八面体空隙(填“正四面体”、“正八面体”、“立方体”或“压扁八面体”).其晶胞边长为ɑ pm,列式表示NiO晶体的密度为$\frac{300}{{N}_{A}•{a}^{3}}×1{0}^{30}$g/cm3(不必计算出结果,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为NA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反应C(s)+H2O(g)═CO(g)+H2(g)的△H>0,△S>0
B.铅酸蓄电池放电时,负极质量减少,正极质量增加
C.向Na2S溶液中加入少量NaOH固体后,溶液中c(Na+)/c(S2- )减少
D.向平衡体系CH3COOH+C2H5OH?CH3COOC2H5+H2O中,加少量浓硫酸,乙酸转化率不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8.铁及其化合物在日常生活、生产中应用广泛,研究铁及其化合物的应用意义重大.回答下列问题:
(1)已知高炉炼铁过程中会发生如下反应:
FeO(s)+CO(g)═Fe(s)+CO2(g)△H1
Fe2O3(s)+$\frac{1}{3}$CO(g)═$\frac{2}{3}$Fe3O4(s)+$\frac{1}{3}$CO2(g)△H2
Fe3O4(s)+4CO(g)═3Fe(s)+4CO2(g)△H3
Fe2O3(s)+3CO(g)═2Fe(s)+3CO2(g)△H4
则△H4的表达式为△H2+$\frac{2}{3}$△H3(用含△H1、△H2、△H3的代数式表示).
(2)上述反应在高炉中大致分为三个阶段,各阶段主要成分与温度的关系如下:
温度250℃600℃1000℃2000℃
主要成分Fe2O3Fe3O4FeOFe
1600℃时固体物质的主要成分为FeO和Fe,该温度下若测得固体混合物中.
m(Fe):m(O)=35:2,则FeO被CO还原为Fe的百分率为80%(设其它固体杂质中不含Fe、O元素).
(3)铁等金属可用作CO与氢气反应的催化剂.已知某种催化剂可用来催化反应CO(g)+3H2(g)?CH4(g)+H2O(g)△H<0.在T℃,106Pa时将l mol CO和3mol H2加入体积可变的密闭容器中.实验测得CO的体积分数x(CO)如表:
t/min01020304050
x(CO)0.250.230.2140.2020.1930.193
①能判断CO(g)+3H2(g)?CH4(g)+H2O(g)达到平衡的是bd(填序号).
a.容器内压强不再发生变化     
b.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再发生变化
c.v(CO)=3v(H2)        
d.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再发生变化
②达到平衡时CO的转化率为37.1%;
③图表示该反应CO的平衡转化率与温度、压强的关系.图中温度T1、T2、T3由高到低的顺序是T3>T2>T1,理由是正反应放热,在相同压强下,温度降低,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CO的转化率越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题

15.某校化学实验兴趣小组在“探究物质的氧化性”的系列实验中发现:在足量的稀氯化亚铁溶液中,加入1~2滴溴水,振荡后溶液呈黄色.
(1)提出问题:Fe3+、Br2谁的氧化性更强?
(2)猜想
①甲同学认为氧化性:Fe3+>Br2,故上述实验现象不是发生化学反应所致.则溶液呈黄色是含Br2(填化学式或离子符号,下同)所致.
②乙同学认为氧化性:Br2>Fe3+,故上述实验现象是发生化学反应所致,则溶液呈黄色是含Fe3+所致.
(3)设计实验并验证
丙同学为验证乙同学的观点,选用下列某些试剂设计出两种方案进行实验,并通过观察实验现象,证明了乙同学的观点确实是正确的.供选用的试剂:
A.酚酞试液        B.四氯化碳        C.无水酒精  D.硫氰化钾溶液
请写出丙同学的一种方案,选用的试剂及实验现象填在下表空格中.(试剂填序号)
选用试剂实验现象
方案①d或b②溶液变成血红色或下层的四氯化碳溶液依然无色
(4)应用与拓展
①在少量FeBr2溶液中通入足量Cl2,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Fe2++4Br-+3Cl2═2Fe3++2Br2+6Cl-
②在100mLFeBr2溶液中通入2.24LCl2(标准状况),溶液中有$\frac{1}{3}$的Br-被氧化成单质Br2,则原FeBr2溶液中FeBr2的物质的量浓度为1.2mol/L.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推断题

12.有A、B两种烃,它们的组成相同,都约含85.7%的碳,烃A对氢气的相对密度是28;烃B式量比空气的平均式量稍小,且实验式与A相同,烃A、B都能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根据以上实验事实回答问题.
(1)推断A、B两烃的化学式.AC4H8;BC2H4
(2)A、B中A(填“A或B”)存在同分异构体,写出与其同类别物质的同分异构体的结构简式:CH2=CHCH2CH3、CH3CH=CHCH3、CH2=C(CH32
(3)写出B与溴的四氯化碳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CH2=CH2+Br2→CH2Br-CH2Br.反应类型:加成反应
(4)写出实验室制取B的化学方程式:CH3CH2OH$→_{170℃}^{浓硫酸}$CH2=CH2↑+H2O.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3.德国人发明了合成氨反应,其原理为:N2(g)+3H2(g)?2NH3(g);已知298K时,△H=-92.4kJ•mol-1,在500℃,20Mpa时,将氮气和氢气通入到体积为2升的密闭容器中,反应过程中各种物质的量变化如右图所示.
(1)10分钟内用氨气表示该反应的平均速率,V(NH3)=0.005mol/(Lmin)
(2)在10-20分钟内氨气浓度变化的原因可能是AB(填空题)
A.加了催化剂 B.缩小容器体积
C.降低温度 D.增加NH3物质的量
(3)N2(g)+3H2(g)?2NH3(g);该可逆反应达到平衡的标志C(填字母)
A.3v(H2)=2v(NH3
B.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再随时间变化
C.容器内的压强不再随时间而变化
D N2、H2、NH3的分子数比为1:3:2
E.单位时间生成nmolN2,同时生成3nmolH2
F amol 氮氮三键断裂的同时,有6amol氮氢键合成.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