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化学 > 题目详情
4.下列离子能大量共存且溶液为无色透明的是(  )
A.Na+、OH-、NO3-、HCO3-B.Na+、Fe3+、Cl-、SCN-
C.Na+、Al3+、NO3-、Cl-D.K+、Cu2+、SO42-、OH-

分析 溶液无色时可排除 Cu2+、Fe2+、Fe3+、MnO4-等有色离子的存在,
A.碳酸氢根离子与氢氧根离子反应;
B.铁离子与硫氰根离子反应,且铁离子为有色离子;
C.四种离子之间不反应,都是无色离子;
D.铜离子为有色离子,铜离子与氢氧根离子反应.

解答 解:无色溶液可排除 Cu2+、Fe2+、Fe3+、MnO4-等有色离子的存在,
A.OH-、HCO3-之间反应生成碳酸根离子和水,在溶液中不能大量共存,故A错误;
B.Fe3+、SCN-之间反应生成络合物硫氰化铁,且Fe3+为有色离子,在溶液中不能大量共存,故B错误;
C.Na+、Al3+、NO3-、Cl-之间不反应,都是无色离子,在溶液中能够大量共存,故C正确;
D.Cu2+、OH-之间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且铜离子为有色离子,在溶液中不能大量共存,故D错误;
故选C.

点评 本题考查离子共存的正误判断,为高考的高频题,属于中等难度的试题,注意明确离子不能大量共存的一般情况:能发生复分解反应的离子之间;能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的离子之间;能发生络合反应的离子之间(如 Fe3+和 SCN-)等;还应该注意题目所隐含的条件,如:溶液的酸碱性,据此来判断溶液中是否有大量的 H+或OH-;溶液的颜色,如无色时可排除 Cu2+、Fe2+、Fe3+、MnO4-等有色离子的存在;试题侧重对学生基础知识的训练和检验,有利于提高学生灵活运用基础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推断题

14.某矿石含碳酸镁和石英,制备高纯硅和硅胶的工艺流程如图:

(1)“硅胶”常用作干燥剂,也可以用作催化剂的载体. A 的结构式为O=C=O.
(2)制备粗硅的方程式为SiO2+2C $\frac{\underline{\;高温\;}}{\;}$Si+2CO↑.
(3)操作I为过滤,操作Ⅱ为蒸发结晶或蒸发浓缩、冷却结晶,操作Ⅲ所用仪器有铁架台(带铁圈)、酒精灯、蒸发皿、玻璃棒等.
(4)操作Ⅲ,需要在氯化氢气流中加热脱水的原因是防止镁离子水解.
(5)溶液G用E酸化的方程式为Na2SiO3+2HCl=2NaCl+H2SiO3↓.
(6)电解饱和的K溶液的离子方程式为2Cl-+2H2O $\frac{\underline{\;通电\;}}{\;}$2OH-+H2↑+Cl2↑,阳极电极方程式为2Cl--2e-=Cl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题

15.实验室用密度1.18g/mL、质量分数为36.5%的浓盐酸配制500mL 0.1mol/L 的盐酸,回答下列问题:
(1)配制500mL 0.1mol/L 的盐酸
应量取的浓盐酸的体积/mL应选用的容量瓶的规格/mL除容量瓶外需要的其他仪器
(2)配制时,正确的操作顺序是B C A F E D (填编号).
A用适量蒸馏水洗涤烧杯和玻璃棒2~3次,洗涤液均注入容量瓶,振荡
B 用量筒准确量取所需的浓盐酸,沿玻璃棒倒入烧杯中,再加入适量蒸馏水,用玻璃棒搅拌,使其混合均匀
C 将已冷却的溶液沿玻璃棒注入所选容量瓶中
D 盖好瓶塞,上下颠倒摇匀
E 改用胶头滴管加水,使溶液凹液面恰好与刻度线相切
F 继续往容量瓶内小心加水,直到液面接近刻度线1~2cm处
(3)操作A中,将洗涤液都注入容量瓶,其目的是保证溶质全部转入容量瓶中,若无操作A,则所配溶液浓度偏小(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4)E中加蒸馏水不慎超过了刻度线,则所配溶液浓度偏小(填“偏大”、“偏小”或“不变”),应如何处理重新配制.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2.将铝条投到某溶液中产生氢气,则此溶液中一定能够大量共存的离子组是(  )
A.Ba2+、Cl-、NO3-、K+B.HCO3-、K+、SO42-、Cl-
C.Fe2+、Cl-、Na+、NO3-D.Na+、Cl-、K+、SO4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9.下列实验操作、现象或结论正确的是(  )
A.蒸发操作时,应使蒸发皿中的水分完全蒸干后,才能停止加热
B.加入盐酸,放出无色无味气体,该气体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则原溶液中只含CO32-
C.分液操作时,分液漏斗中下层液体从下口放出,上层液体从上口倒出
D.除去铜粉中混有的少量镁粉和铝粉可加入足量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后过滤、洗涤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9.按要求写出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①少量氢氧化钙溶液中加入足量的碳酸氢钠溶液2HCO3-+Ca2++2OH-=CaCO3↓+CO32-+2H2O
②氯化铝与过量氢氧化钠溶液混合Al3++4OH-=AlO2-+2H2O
③偏铝酸钠溶液中通过量CO2气体AlO2-+CO2(过)+2H2O=Al(OH)3↓+HCO3-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6.下列实验方法能达到实验目的是(  )
A.用淀粉溶液检验溶液中是否存在碘单质
B.用分液漏斗分离乙酸乙酯与乙醇的混合物
C.用NaOH溶液除去乙酸乙酯中混有的乙酸
D.用排水集气法收集氨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锌是一种应用广泛的金属,目前工业上主要采用“湿法”工艺冶炼锌,某含锌矿的主要成分为ZnS(还含少量FeS等其他成分),以其为原料冶炼锌的工艺流程如图所示:

回答下列问题:
(1)硫化锌精矿的焙烧在氧气气氛的沸腾炉中进行,所产生焙砂的主要成分的化学式为ZnO.
(2)焙烧过程中产生的含尘烟气可净化制酸,该酸可用于后续的浸出操作.
(3)浸出液“净化”过程中加入的主要物质为锌粉,其作用是置换出Fe等.
(4)电解沉积过程中的阴极采用铝板,阳极采用Pb-Ag合金惰性电极,阳极逸出的气是O2
(5)改进的锌冶炼工艺,采用了“氧压酸浸”的全湿法流程,既省略了易导致空气污染的焙烧过程,又可获得一种有工业价值的非金属单质.“氧压酸浸”中发生主要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ZnS+4H++O2=2Zn2++2S+2H2O.
(6)我国古代曾采用“火法”工艺冶炼锌,明代宋应星著的《天工开物》中有关于“升炼倭铅”的记载:“炉甘石十斤,装载入一泥罐内,…,然后逐层用煤炭饼垫盛,其底铺薪,发火煅红,…,冷淀,毁罐取出,…,即倭铅也.”该炼锌工艺过程主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ZnCO3+2C$\frac{\underline{\;高温\;}}{\;}$Zn+3CO↑.(注:炉甘石的主要成分为碳酸锌,倭铅是指金属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2.用98%、密度为1.84g/cm3的浓H2SO4配制l mol/L的稀硫酸100mL,现给出下列可能用到仪器:
①100mL量筒;
②10mL量筒;
③50mL烧杯;
④托盘天平;
⑤100mL容量瓶;
⑥胶头滴管;
⑦玻璃棒
按使用仪器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A.②③⑦⑤⑥B.②⑤⑦⑥C.①③⑤⑦④⑥D.④③⑦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