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化学 > 题目详情
2.已知:CO(g)+H2O(g)═CO2(g)+H2(g)△H=-41kJ/mol,相同温度下,在体积均为2L的三个恒温密闭容器中,加入一定量的反应物发生反应.相关数据如下:
容器编号起始时各物质物质的量/mol达平衡过程体系能量的变化
n(CO)n(H2O)n(CO2n(H2
1400放出热量:32.8 kJ
0014热量变化:Q1
1121热量变化:Q2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若容器①中反应10min达到平衡,0至10min时间内,用CO表示的平均反应速率υ(CO)=4.0×10-2 mol/(L•min)
B.容器③中,开始时υ(CO)生成>υ(CO)消耗
C.达平衡过程体系能量的变化:Q1=4Q2
D.平衡时,①与②容器中CO的体积分数相等

分析 A.根据v=$\frac{△c}{△t}$进行计算;
B.容器①②③温度相同,故平衡常数相同,正逆反应平衡常数互为倒数,根据三段式计算出容器①的平衡常数,再根据浓度商与平衡常数的大小关系进行判断;
C.根据平衡常数求出②③中CO2的物质的量变化量;
D.由B、C可知平衡时,容器①②中CO的物质的量.

解答 解:A.平衡时放出的热量为32.8 kJ,故参加反应的CO的物质的量为$\frac{32.8}{41}$=0.8mol,故υ(CO)=$\frac{\frac{0.8mol}{2L}}{10min}$=4.0×10-2 mol/(L•min),故A正确;
B.容器①中,
           CO(g)+H2O(g)?CO2(g)+H2(g)
开始(mol):1       4         0       0
变化(mol):0.8     0.8       0.8     0.8
平衡(mol):0.2     3.2       0.8     0.8
故平衡常数k=$\frac{c(C{O}_{2})•c({H}_{2})}{c(CO)•c({H}_{2}O)}$=$\frac{0.8×0.8}{0.2×3.2}$=1,
故容器③中的平衡常数为1,Qc=$\frac{2×1}{1×1}$=2>1,故平衡逆向移动,故υ(CO)生成>υ(CO)消耗,故B正确;
C.由B可知:容器②中的平衡常数为1,故逆反应的平衡常数也为1,令容器②中CO2的物质的量变化量为amol,则:
           CO2(g)+H2(g)?CO(g)+H2O(g)
开始(mol)  1       4         0      0
变化(mol):a       a         a      a
平衡(mol):1-a     4-a       a      a
平衡常数k=$\frac{a×a}{(1-a)×(4-a)}$=1,解得a=0.8,
令容器③中CO2的物质的量变化量为bmol,则:
           CO2(g)+H2(g)?CO(g)+H2O(g)
开始(mol):2       1         1      1
变化(mol):b       b         b      b
平衡(mol):2-b    1-b       1+b    1+b
平衡常数k=$\frac{(1+b)×(1+b)}{(2-b)×(1-b)}$=1,解得b=0.2,
故容器②中CO2的物质的量变化量为0.8mol,③中CO2的物质的量变化量为0.2mol,故$\frac{{Q}_{1}}{{Q}_{2}}$=$\frac{0.8}{0.2}$=$\frac{4}{1}$,故C正确;
D.由B、C可知:平衡时,容器①中CO的物质的量为0.2mol,容器②中CO的物质的量为0.8mol,故D错误;
故选D.

点评 本题考查化学反应速率及平衡常数的相关计算,难度较大.要注意平衡常数的计算方法及应用.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2.酸碱中和滴定是中学化学中重要的定量实验之一.
Ⅰ.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准确进行了如下实验,称取1.00g不纯的苛性钠样品配成250ml溶液,取出10.00ml,用已知浓度为0.040mol•L-1的盐酸进行滴定(杂质不与盐酸反应).
根据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配制250mL 0.040mol•L-1的盐酸溶液时需要用到的玻璃仪器有量筒、烧杯、玻璃棒、胶头滴管和250mL容量瓶.
(2)为测定该苛性钠溶液的准确浓度,几次滴定消耗盐酸的体积如下:
实验序号1234
消耗盐酸溶液的体积(mL)20.0520.0022.1019.95
①计算苛性钠浓度时,哪次实验的数据不宜采用?答:3.(填实验序号)
②该苛性钠溶液的浓度为0.080 mol•L-1
(3)若操作过程中未用盐酸润洗滴定管,对测定结果有怎样的影响?答:偏大(填“偏大”、“偏小”或“无影响”).
Ⅱ.在另一次实验中,研究性小组将V1 mL 1.0mol•L-1 HCl溶液和V2 mL 未知浓度的NaOH溶液均匀混合后,测量并记录溶液温度,实验结果如右图所示(实验中始终保持V1+V2=50mL).
(4)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B
A.该实验的环境温度为22℃
B.当V1=40时,溶液中c(Na+)<c(Cl-
C.NaOH溶液的浓度为1.0mol•L-1
D.保持其他条件不变,只将HCl改为CH3COOH
进行实验,也得到如图的实验结果.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3.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
A.用氨水吸收过量的二氧化硫:NH3•H2O+SO2=NH4++HSO3-
B.在澄清石灰水中通入少量二氧化碳:OH-+CO2=HCO3-
C.向溴化亚铁中通入少量氯气:2Br-+Cl2=2Cl-+Br2
D.用氢氧化钠吸收多余的氯气:OH-+Cl2=2Cl-+HClO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0.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
A.过滤时,漏斗下端要紧贴接液烧杯内壁
B.蒸馏时,应使温度计水银球靠近蒸馏烧瓶支管口
C.蒸发结晶时应将溶液蒸干,然后停止加热
D.分液时,分液漏斗下层液体从下口放出,上层液体从上口倒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7.链状有机物A是一种食用型香精,在一定条件下有如下变化:

已知:
(1)$\stackrel{HIO_{4}}{→}$RCHO+R′CHO
(2)A和G互为同分异构体,A不能使Br2的CCl4溶液褪色,B和F中所含官能团的类型相同.
完成下列填空:
(1)F的分子式为C2H6O.C→D的试剂和条件是银氨溶液,水浴加热.
(2)A的结构简式为. B→H的反应类型是取代反应.
(3)I中所有碳原子均在一条直线上,H转化为I的化学方程式为+2NaOHCH3-C≡C-CH3+2NaBr+2H2O.
(4)X是A的一种同分异构体,1mol X 在HIO4加热条件下完全反应,可以生成1mol 无支链的有机物,则x的结构简式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7.分子式为C4H8O2,只含一种官能团且为含氧官能团的有机物有(不考虑立体异构)(  )
A.15种B.6种C.4种D.2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4.实验室里用硫酸厂烧渣(主要成分为铁的氧化物及少量FeS、SiO2等)制备聚铁[Fe2(OH)n(SO43-n/2]m和绿矾(FeSO4•7H2O),其过程如下:

(1)过程①中,FeS和O2、H2SO4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4FeS+3O2+6H2SO4=2Fe2(SO43+6H2O+4S.
(2)验证固体W焙烧后产生的气体含有SO2的方法是将产生的气体通入品红溶液中,若品红溶液褪色,加热后又变红,证明含有SO2
(3)制备绿矾时,向溶液X中加入过量铁粉,充分反应后,经过滤操作得到溶液Y,再经浓缩、结晶等步骤得到绿矾.
(4)溶液Z的pH将影响聚铁中铁的质量分数,若溶液Z的pH偏小,将导致聚铁中铁的质量分数偏低(填“高”或“低”),过程②中将溶液加热到70~80℃的目的是促进Fe3+的水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1.在100mL混合溶液中,硝酸和硫酸的物质的量浓度分別是0.4mol•L-1、0.1mol•L-1,向混合溶液中加入1.92g铜粉,并加热,待充分反应后,所得溶液中Cu2+物质的量浓度是(假设反应前后溶液体积不变)(  )
A.0.10mol•L-1B.0.15mol•L-1C.0.225mol•L-1D.0.30mol•L-1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2.小张同学在实验室发现一瓶敞口放置的NaOH固体,他对这瓶NaOH固体的变质情况进行了如下实验探究.
(1)取少量固体于试管中,滴加稀盐酸,有气泡产生,由此可知该NaOH固体已变质.写出氢氧化钠在空气中变质的化学方程式2NaOH+CO2=Na2CO3+H2O
(2)该同学为进一步探究固体中是否还含有NaOH,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

①滴加足量的CaCl2溶液目的是除尽溶液中的碳酸钠(或(CO32-),生成沉淀的化学方程式为CaCl2+Na2CO3=CaCO3↓+2NaCl.
②取少量溶液B于试管中,滴加少量酚酞试液,现象为变红(或不变色),其结论是固体样品中存在(或不存在) (填“存在”或“不存在”)氢氧化钠.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