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金属活动性A>B | |
B. | 还原性B>A | |
C. | 在后者装置中金属A发生还原反应,金属B发生氧化反应 | |
D. | 金属B的表面上明显有气泡产生,金属A表面无明显现象 |
分析 金属A和金属B分别放入稀H2SO4中均有氢气生成,说明A、B在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都位于H之前;若将金属A和金属B相连后投入稀H2SO4中发现A被腐蚀,B未被腐蚀,说明金属活动性A大于B,金属的金属性越强,其单质的还原性越强,据此分析解答.
解答 解:金属A和金属B分别放入稀H2SO4中均有氢气生成,说明A、B在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都位于H之前;若将金属A和金属B相连后投入稀H2SO4中发现A被腐蚀,B未被腐蚀,说明金属活动性A大于B,
A.通过以上分析知,金属活动性A>B,故A正确;
B.金属的金属性越强其单质的还原性越强,金属性A>B,所以还原性A>B,故B错误;
C.在后者装置中金属A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金属B上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故C错误;
D.A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生成阳离子进入溶液,A会溶解,B电极上氢离子得电子生成氢气,所以B电极上有气泡生成,故D错误;
故选A.
点评 本题以原电池原理为载体考查金属活动性强弱判断,为高频考点,金属的金属性强弱与失电子难易程度有关,与失电子多少无关,题目难度不大.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①③ | B. | ②④ | C. | ①②④ | D. | ②③④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0.20 mol/L | B. | 0.15 mol/L | C. | 0.10 mol/L | D. | 0.05 mol/L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25℃时,0.1mol/LNaOH溶液与0.1mol/L乙酸溶液等体积混合,所得溶液的pH等于7 | |
B. | 25℃时,pH=11的氨水与pH=3的盐酸等体积混合,所得溶液的pH小于7 | |
C. | 100℃时,pH=12的NaOH溶液aL和pH=2的H2SO4溶液bL恰好中和,则a:b=1:1 | |
D. | 100℃时,pH=12的NaOH溶液和pH=9的NaOH溶液等体积混合,所得溶液的pH约为11.7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2017届河南省开封市高三上学期10月定位考试化学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O2F2可以发生反应:H2S+4O2F2→SF6+2HF+4O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氧气是氧化产物
B.O2F2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
C.若生成4.48 L HF,则转移0.8 mol电子
D.还原剂与氧化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4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