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化学 > 题目详情
8.某学习小组通过查阅资料得知,CO2与Na2O2之间的反应需要在一定量的水蒸气存在的条件下才能进行,于是他们设计了下列装置对此的问题进行探.同时验证Na2O2与CO2反应的气体产物.

(1)装置A中有关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CaCO3+2H+=Ca2++H2O+CO2↑.装置B中的试剂是饱和碳酸氢钠,装置E的作用是防止F中的水蒸气进入D,F的作用是吸收多余的CO2
(2)U形管C中的试剂是碱石灰.若要求根据装置D中的现象来确定CO2与Na2O2之间的反应是否需要在潮湿的条件下进行,对两个止水夹进行如下操作:先打开K1,关闭K2,对应的实验现象是D中过氧化钠固体的颜色不变,后打开K2,关闭K1,对应的实验现象是D中过氧化钠固体的颜色由浅黄色变为白色.

分析 碳酸钙与稀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二氧化碳通过盛有饱和碳酸氢钠溶液的洗气瓶,除去杂质HCl,再通过干燥管C干燥,或者不通过C直接进入盛有过氧化钠的D中,E中的盛有浓硫酸可以防止F中的水蒸气进入D中干扰实验,用氢氧化钡溶液吸收多余的二氧化碳,最后用排水法收集氧气;
(1)碳酸钙与稀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氯化钙和水;装置B的作用是吸收二氧化碳中的杂质HCl;F中的水蒸气进入D中会干扰实验;用氢氧化钡溶液吸收多余的二氧化碳;
(2)由分析可知,U形管C是干燥二氧化碳;根据装置D中的现象来确定CO2与Na2O2之间的反应是否需要在潮湿的条件下进行,则二氧化碳通过干燥管C干燥,或者不通过C直接进入盛有过氧化钠的D中,看D中固体颜色变化来判断.

解答 解:(1)碳酸钙与稀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氯化钙和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CaCO3+2H+=Ca2++H2O+CO2↑;
装置B的作用是吸收二氧化碳中的杂质HCl,所以B中的试剂为饱和碳酸氢钠;F中的水蒸气进入D中会干扰实验,所以E中中盛有浓硫酸以便防止F中的水蒸气进入D中与过氧化钠反应;最后用排水法收集生成的氧气,其中多余的二氧化碳要用氢氧化钡溶液吸收,则F的作用是吸收多余的CO2
故答案为:CaCO3+2H+=Ca2++H2O+CO2↑;饱和碳酸氢钠;防止F中的水蒸气进入D;吸收多余的CO2
(2)由分析可知,U形管C是干燥二氧化碳,则C中的试剂是碱石灰;打开K1,关闭K2,二氧化碳先进入U形管C中干燥,再进入D中,若D中过氧化钠固体的颜色不变,说明干燥的二氧化碳与过氧化钠不反应;打开K2,关闭K1,二氧化碳不通过C直接进入盛有过氧化钠的D中,D中过氧化钠固体的颜色由浅黄色变为白色,则湿润的二氧化碳气体与过氧化钠能发生反应;
故答案为:碱石灰;K1,K2,D中过氧化钠固体的颜色不变;K2,K1,D中过氧化钠固体的颜色由浅黄色变为白色.

点评 本题考查了过氧化钠的有关性质的探究实验,侧重于考查反应装置、除杂装置、干燥装置、反应原理等,综合性比较强,题目难度中等.主要考查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多选题

18.设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常温下,1L0.1mol/L的NH4NO3溶液中氮原子总数为0.2 NA
B.1mol羟基中电子数为10NA
C.乙二醇与钠的在反应中,每生成1molH2消耗乙二醇1mol
D.常温常压下,22.4L乙烯中C-H键数为4 NA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9.通过复习总结,你认为下列对化学知识概括合理的组合是(  )
①能与酸反应的氧化物,一定是碱性氧化物
②原子晶体、离子晶体、金属晶体、分子晶体中都一定存在化学键
③原子晶体熔点不一定比金属晶体高,分子晶体熔点不一定比金属晶体低
④过氧化氢和液氮的分子中都有非极性共价键
⑤NF3的沸点比NH3的沸点低是因为N-F比N-H键的键能大
⑥在熔化状态和水溶液中均不能导电的物质称为非电解质.
A.只有①②⑥B.只有③⑥C.只有③④D.只有⑤⑥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6.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化学反应速率通常用单位时间内反应物或生成物的物质的量浓度变化来表示
B.化学反应速率是衡量化学反应进行快慢程度的物理量
C.用不同物质的浓度变化表示同一时间内、同一反应的速率时,其数值之比等于反应方程式中对应物质的化学计量数之比
D.若某化学反应的反应速率为0.5mol/(L•s),就是指在1s内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浓度变化都为0.5mol/L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3.A、B、C、D、E均为氯的含氧化合物,我们不了解它们的分子式(或化学式),但知道它们在一定条件下具有如下的转化关系(未配平):
①B+H2O $\stackrel{电解}{→}$ C+H2↑            ②A→B+NaCl       ③E+NaOH→B+C+H2O       ④D+NaOH→A+B+H2O
这五种化合物中含氯的化合价由高到低的顺序为(  )
A.C、B、E、D、AB.B、D、A、C、EC.C、D、E、A、BD.C、E、B、D、A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2.Na2S2O3•5H2O在化学定量分析中常用作基准物质,实验室制备原理为:2Na2S+Na2CO3+4SO2$\frac{\underline{\;\;△\;\;}}{\;}$3Na2S2O3+CO2.设计如图1装置(夹持仪器省略)进行实验.
 
(1)A中发生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Cu+2H2SO4(浓)$\frac{\underline{\;\;△\;\;}}{\;}$CuSO4+SO2↑+2H2O;
(2)C中所盛试剂可能是NaOH溶液;若要停止A中的化学反应,除取下酒精灯停止加热外,还可以采取的操作是将铜丝抽离液面停止反应;
(3)学生乙在加热A后,发现液面下的铜丝变黑如2.对黑色生成物该学生提出如下假设:
①可能是CuO  ②可能是Cu2O  ③可能是CuS
学生丙提出假设②一定不成立,依据是Cu2O为砖红色;
该生用如下实验进一步验证黑色物质的组成:基于上述假设分析,黑色物质的组成为CuS(填化学式).
(4)实验室用Na2S2O3标准液测量某工业废水中的I2的浓度.
已知:2S2O32-+I2=S4O62-+2I-
①以淀粉为指示剂,则到达滴定终点的现象是滴入最后一滴,溶液由蓝色变为无色,且半分钟内不变色;
②若标液Na2S2O3的浓度0.0030mol•L-1,滴定25.00mL工业废水消耗该Na2S2O3溶液体积如右图所示,则该废水中I2的浓度为0.0014mol/L.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9.某实验小组模拟“侯氏制碱法”制纯碱,并进行以下探究:
(1)检验纯碱样品中是否混有NaHCO3,请选择下列装置设计实验,并完成下表:

选择的装置
(填编号)
实验现象实验结论
AB或AC或ACBB变浑浊或C变蓝或C变蓝、B变浑样品含 NaHCO3
(2)测定该纯碱样品的纯度:称取m1g样品,置于小烧杯中,加水溶解,滴加足量CaCl2溶液.将反应混和物过滤、洗涤(填操作)、干燥、称量为m2g.该纯碱样品的纯度为$\frac{106{m}_{2}}{{m}_{1}}$%.
(3)该小组同学在0.1mol/LNaHCO3溶液中滴加酚酞溶液1滴,溶液没有什么变化,但加热后显淡红色,加热较长时间后冷却,红色不褪去.为探究原因,进行了下列实验:
实验1:加热0.1mol/LNaHCO3溶液,测得溶液pH变化如下表
温度(℃)102030507080100
pH8.38.48.58.99.49.610.1
但当温度恢复到10℃,测得溶液pH=9.8.
实验2:加热0.1mol/LNaHCO3溶液,将产生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①用离子方程式表示0.1mol/LNaHCO3溶液中存在的平衡(除水电离平衡外)HCO3-?H++CO32-、HCO3-+H2O?H2CO3+OH-.这两个平衡以水解平衡为主.
②结合实验1、2分析,加热0.1mol/LNaHCO3溶液,pH增大的原因可能是NaHCO3分解生成Na2CO3,碱性增强(答一条).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6.某有机化合物A含碳77.8%,氢为7.40%,其余为氧,A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08,求:
(1)该有机物的分子式.
(2)红外光谱测定,A分子结构中含有苯环和羟基,能与烧碱反应,且在常温下A可与浓溴水反应,1molA最多可与2molBr2作用,据此确定该有机物的结构简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7.NA表示阿伏伽德罗常数,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NA个氢氧化铁胶粒的质量为107g
B.0.1mol丙烯酸中含有双键的数目为0.1NA
C.在50g质量分数为46%的乙醇水溶液中,含有的氢原子总数为3NA
D.在密闭容器中,0.5molH2和0.5molN2充分反应后得不到NA个NH3分子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