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2760-2011)规定葡萄酒中SO2最大使用量为0.25 g·L-1。某兴趣小组用图1装置(夹持装置略)收集某葡萄酒中SO2,并对其含量进行测定。
(1)仪器A的名称是_________,水通入A的进口为_________。
(2)B中加入300.00 mL葡萄酒和适量盐酸,加热使SO2全部逸出并与C中H2O2完全反应,其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除去C中过量的H2O2,然后用0.090 0 mol·L-1NaOH标准溶液进行滴定,滴定前排气泡时,应选择图2中的_________;若滴定终点时溶液的pH=8.8,则选择的指示剂为_________;若用50 mL滴定管进行实验,当滴定管中的液面在刻度“10”处,则管内液体的体积(填序号)_________(①=10 mL,②=40 mL,③<10 mL,④>40 mL)。
(4)滴定至终点时,消耗NaOH溶液25.00 mL,该葡萄酒中SO2含量为_________g·L-1。
(5)该测定结果比实际值偏高,分析原因并利用现有装置提出改进措施: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冷凝管或冷凝器 b SO2+H2O2=H2SO4 ③ 酚酞 ④ 0.24 原因:盐酸的挥发;改进措施:用不挥发的强酸如硫酸代替盐酸,或用蒸馏水代替葡萄酒进行对比实验,扣除盐酸挥发的影响
【解析】(1)根据仪器A的构造可知,仪器A为冷凝管,冷凝管中通水方向采用逆向通水法,冷凝效果最佳,所以应该进水口为b;
(2)双氧水具有氧化性,能够将二氧化硫氧化成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SO2+H2O2=H2SO4;
(3)氢氧化钠溶液为碱性溶液,应该使用碱式滴定管,碱式滴定管中排气泡的方法:把滴定管的胶头部分稍微向上弯曲,再排气泡,所以排除碱式滴定管中的空气用③的方法;滴定终点时溶液的pH=8.8,应该选择酚酞做指示剂(酚酞的变色范围是8.2~10.0);若用50mL滴定管进行实验,当滴定管中的液面在刻度“10”处,滴定管的0刻度在上方,10mL刻度线下方还有40mL有刻度的溶液,另外滴定管50mL刻度线下有液体,因此管内的液体体积>(50.00mL-10.00mL)=40.00mL,所以④正确;
(4)根据2NaOH~H2SO4~SO2可知SO2的质量为: ×(0.0900mol/L×0.025L)×64g/mol=0.072g,该葡萄酒中的二氧化硫含量为: =0.24g/L;
(5)由于盐酸是挥发性酸,挥发的酸消耗氢氧化钠,使得消耗的氢氧化钠溶液体积增大,测定结果偏高;因此改进的措施为:用不挥发的强酸,如硫酸代替盐酸,或用蒸馏水代替葡萄酒进行对比实验,扣除盐酸挥发的影响。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由NO2、O2、熔融盐NaNO3组成的燃料电池如图所示,在使用过程中石墨I电极反应生成一种氧化物Y,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 石墨I极为正极,石墨II极为负极
B. Y的化学式可能为NO
C. 石墨I极的电极反应式为NO2+NO3--e-=N2O5
D. 石墨II极上发生氧化反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1)下列各组中:
①金刚石 ②12C ③液氯 ④ 14C ⑤CH3CH2CH2CH3 ⑥氯水
⑦ ⑧ ⑨C60。
属于同素异形体的是__________(用序号回答,下同),属于同分异构体的是________,属于同位素的是______________。
(2)有a、MgBr2;b、金刚石;c、NaOH;d、干冰四种物质,按下列要求回答(用字母序号回答):
①熔化时不需要破坏化学键的是________,熔化时需要破坏共价键的是_________,熔点最高的是_____________。
②只有离子键的物质是___________,既有离子键又有共价键的物质是_________,晶体以分子间作用力结合的是______________。
(3)已知0.2mol烷烃在足量氧气中完全燃烧,测得生成CO2气体的体积为17.92L(标况下),则该烷烃的分子式为_________________,写出比该烃多1个碳的同系物,且其分子结构中含有3个甲基(-CH3)的结构简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每到冬季,雾霾天气肆虐京津冀等地区。其中,燃煤和汽车尾气是造成空气污染的原因之一。
(l)汽车尾气净化的主要原理为:2NO(g)+2CO(g)2CO2(g)+N2(g)△H<0。若该反应在绝热、恒容的密闭体系中进行,下列示意图正确且能说明反应在进行到t1时刻达到平衡状态的是________________(填代号)。
(2)直接排放煤燃烧产生的烟气会引起严重的环境问题。煤燃烧产生的烟气含氮的氧化物,用CH4催化还原NOx可以消除氮氧化物的污染。
已知:CH4(g)+2NO2(g)=N2(g)+CO2(g)+2H2O(g) △H=-867 kJ/mol ①
2NO2(g)N2O4(g) △H=-56.9 kJ/mol ②
H2O(g)=H2O(l) △H=-44.0 kJ/mol ③
写出CH4催化还原N2O4(g)生成N2和H2O(l)的热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
(3)甲烷燃料电池可以提升能量利用率。
①碱性介质中甲烷燃料电池的负极反应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如果电路上有0.1mol电子通过,理论上消耗标准状况下氧气的体积为_______。
(4)已知燃料电池的比能量与单位质量的燃料失去的电子数成正比。理论上,氢气、甲烷、甲醇燃料电池的比能量从大到小的顺序是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NO2 与SO2能发生反应:NO2+SO2SO3+NO,某研究小组对此进行相关实验探究。
(1)已知:2NO(g)+O2(g)2NO2(g) ΔH=-113.0kJmol-1
2SO2(g)+O2(g)2SO3(g) ΔH=-196.6kJmol-1
则NO2(g)+SO2(g)SO3(g)+NO(g) ΔH=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中,尾气可以用碱溶液吸收。NaOH 溶液吸收NO2时,发生的反应为:2NO2+2OH-=NO2-+NO3-+H2O,反应中的还原剂是__________;用NaOH 溶液吸收少量SO2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固定体积的密闭容器中,使用某种催化剂,改变原料气配比[n0(NO2)∶n0(SO2)]进行多组实验(各次实验的温度可能相同,也可能不同),测定NO2的平衡转化率[a(NO2)]。部分实验结果如图所示:
①当容器内_____(填标号)不再随时间的变化而改变时,可以判断反应达到了化学平衡状态。
a.气体的压强 b.气体的平均摩尔质量
c.气体的密度 d.NO2的体积分数
②如果要将图中C点的平衡状态改变为B点的平衡状态,应采取的措施是______________。
③若A 点对应实验中,SO2(g)的起始浓度为c0 molL-1,经过t min达到平衡状态,该时段化学反应速率v(NO2)=______________mol·L-1·min-1。
④图中C、D 两点对应的实验温度分别为Tc和Td,通过计算判断:Tc____Td(填 “>”、“=”或“<”)。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列关于烃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烷烃不能发生加成反应,烯烃不能发生取代反应
B. 烷烃中含饱和键,烯烃、炔烃中含不饱和键
C. 能发生加成反应的一定是烯烃
D. 符合通式CnHn+2的一定是烷烃,符合通式CnH2n的一定是烯烃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I)有下列各组微粒:(用①-⑤序号填空)
①12C和14C ②O2和O3 ③D2、T2 ④乙醇和二甲醚 ⑤冰和水
(1)互为同位素的是_________;
(2)互为同素异形体的是_________;
(3)互为同分异构体的是_________。
(II)写出下列微粒的电子式:
(4)NH4Cl______________。
(5)CaO2_____________。
(6)CCl4____________。
(III)写出下列微粒的结构式:
(7)N2______________。
(8)H2O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PH=1的醋酸加水稀释到原体积的100倍,稀释后PH=3
B. 室温 pH=3的醋酸溶液和pH=11的Ba(OH)2溶液等体积混合后溶液呈酸性
C. 室温pH相同的NH4Cl溶液和CH3COOH溶液,由水电离产生的c(H+)相同
D. 某温度下,水的离子积常数为1×10-12,该温度下PH=7的溶液呈中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两种气态烃组成的混合气体0.1 mol,完全燃烧得0.16 mol CO2和3.6 g H2O,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混合气体中一定有甲烷 B. 混合气体一定是甲烷和乙烯
C. 混合气体中可能有乙炔 D. 混合气体中一定有乙炔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