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化学 > 题目详情
16.氨气是工农业生产中不可或缺的物质,研究制取氨气的机理意义非凡.
(1)在常温、常压、光照条件下,N2在掺有少量Fe2O3的TiO2催化剂表面与水发生下列反应:
N2(g)+3H2O(l)?2NH3(g)+$\frac{3}{2}$O2(g)△H=a kJ•mol-1
为进一步研究生成NH3的物质的量与温度的关系,常压下达到平衡时测得部分实验数据如表:
T/K303313323
n(NH3)/(l0-2 mol)4.85.96.0
此反应的a>0,△S>0.(填“>”“<”或“=”)
(2)一定温度和压强下,在2L的恒容密闭容器中合成氨气:N2(g)+3H2(g)?2NH3(g)△H=-92.4kJ•mol-1.在反应过程中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物质的量随时间的变化如图所示.

①0~10min内,以NH3表不的平均反应速率为0.005mol•L-1•min-1
②在10~20min内,NH3浓度变化的原因可能是AB.
A.加入催化剂     B.缩小容器体积       C.降低温度       D.增加NH3的物质的量
③在反应进行至25min时,曲线发生变化的原因是移走0.1molNH3,达到第二次平衡时,新平衡的平衡常数K2=K1(填“>”“<”或“=”)

分析 (1)由表中数据可知,升高温度,NH3生成量增大,说明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结合反应方程式中各物质的聚集状态解答;
(2)①反应速率v=$\frac{\frac{△n}{V}}{△t}$计算;
②根据图象知,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10min时是连续的,三种气体物质的速率增加倍数相同,说明为增大压强、使用催化剂;
③25分钟,NH3的物质的量突然减少,而H2、N2的物质的量不变,说明应是分离出NH3;平衡常数只受温度的影响,据此判断;

解答 解:(1)由表中数据可知,升高温度,NH3生成量增大,说明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则正反应应为吸热反应,a>0,由方程式可知反应生成气体的物质的量增多,则△S>0,
故答案为:>;>;
(2)①根据反应速率v(NH3)=$\frac{\frac{△n}{V}}{△t}$=$\frac{\frac{(0.1-0)mol}{2L}}{10min}$=0.005mol/(L.min),
故答案为:0.005mol/(L.min);
②由图象可知各组分物质的量变化增加,且10min时变化是连续的,20min达平衡时,△n(N2)=0.025mol×4=0.1mol,
△n(H2)=0.025mol×12=0.3mol,△n(NH3)=0.025mol×8=0.2mol,物质的量变化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三种气体物质的速率增加倍数相同,说明10min可能改变的条件是使用催化剂,缩小体积相当于增大压强,应该反应物的速率增加倍数大,降低温度,应该反应速率减小,增加NH3物质的量,逆反应速率增加的倍数大,故使用催化剂、缩小体积符合,故选AB,
故答案为:AB;
③第25分钟,NH3的物质的量突然减少,而H2、N2的物质的量不变,说明应是分离出NH3;由图象可以看出,当反应进行到时35-40min,各物质的量不变,说明反应达到第二次平衡状态,平衡常数只受温度影响,温度不变,平衡常数不变,所以抽去0.1mol氨,
故答案为:移走 0.1 molNH3;=.

点评 本题考查反应自发进行判断、反应速率、化学平衡的计算、平衡移动以及平衡状态的判断,注意对图象的分析,是高考中的常见题型,试题基础性强,题目难度中等.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6.氢氧化钠熔化,微粒间克服的作用力是离子键;干冰升华,微粒间克服的作用力是分子间作用力;晶体硅熔化,微粒间克服的作用力是共价键.三种晶体熔沸点由低到高的顺序是干冰<氢氧化钠<晶体硅.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7.常温下,在20.0mL 0.20mol/LCH3COONa溶液中滴加0.20mol/L的稀盐酸.溶液的PH值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 
(1)a>7.0的理由是CH3COO-+H2O?CH3COOH+OH-(用离子方程式表示)
(2)如图,当加入稀盐酸的体积为V1mL时,溶液的pH值刚好为7.0.此时溶液中c(Cl-)=c(CH3COOH)(填<、>或=).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4.下列有关元素周期表(律)说法正确的是(  )
A.最外层有两个电子的原子一定在IIA 族
B.IA族均为碱金属
C.同一周期核电荷数越大原子半径越大
D.同一主族核电荷数越大元素金属性越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1.下列电池工作时,负极上有H2参与反应的是(  )
A.氢燃料电池B.锌锰碱性电池C.铅蓄电池D.银锌纽扣电池
A.AB.BC.CD.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下列物质中,不会出现丁达尔效应的分散系是(  )
①氢氧化铁胶体②水③豆浆④蔗糖溶液⑤FeCl3溶液⑥云、雾.
A.②④⑤B.③④C.②④⑥D.④①③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8.下列有关有机物结构、性质的分析正确的是(  )
A.乙醇、乙酸均能与 Na 反应放出 H2,二者分子中官能团相同
B.乙烯和苯都能与 H2 发生加成反应,说明二者均含有碳碳双键
C.苯可以在空气中燃烧,但不能被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氧化
D.乙醇在铜催化作用下,能发生还原反应生成乙醛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5.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氯气的性质很活泼,它与氢气混合后立即发生爆炸
B.可以用氢氧化钙溶液吸收实验室制取氯气时多余的氯气
C.检验Cl2中是否混有HCl方法是将气体通入硝酸银溶液
D.除去Cl2中的HCl气体,可将气体通入饱和食盐水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9.加强汽车尾气、燃煤企业废气的监测和处理,对于减少雾霾具有重要意义.
(1)利用原电池工作原理测定汽车尾气中CO的浓度,其装置如图1所示.该电池中O2-可以在固体介质NASICON(固溶体)内自由移动,工作时O2-的移动方向b到a(填“从a到b”或“从b到a”),负极发生的电极反应式为CO-2e-+O2-=CO2
(2)汽车尾气的主要污染物为NO,用H2催化还原NO可以达到消除污染的目的.
已知:2NO(g)?N2(g)+O2(g)△H=-180.5kJ•mol-1
2H2O(l)═2H2(g)+O2(g)△H=+571.6kJ•mol-1
则H2(g)与NO(g)反应生成N2(g)和H2O(l)的热化学方程式是2H2(g)+2NO(g)=N2(g)+2H2O(l)△H=-752.1kJ•mol-1
(3)上述消除过程中第一步反应起决定作用,某研究小组模拟研究如下:
向1L恒容密闭容器中充入a mol NO,其浓度与温度和时间的关系如图2所

①T2下,在0~t1时间内,ν(O2)=$\frac{a-b}{2t{\;}_{1}}$mol•L-1•min-1;反应N2(g)+O2(g)?2NO(g)平衡常数K==$\frac{4m{\;}^{2}}{(a-m){\;}^{2}}$(用相关字母表示).
②该反应进行到M点放出的热量小于进行到W点放出的热量 (填”大于””小于”或’等于”);M点时再加入一定量NO,平衡后NO的转化率不变(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③反应开始至达到平衡的过程中,容器中下列各项发生变化的是cd(填序号).
a.混合气体的密度         b.混合气体的压强         c.逆反应速率
d.单位时间内,N2和NO的消耗量之比     e.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
(4)工业上用氨水吸收废气中的SO2.已知NH3•H2O的电离平衡常数Kb=1.8×10-5mol•L-1 H2SO3的电离平衡常数Ka1=1.2×10-2mol•L-1  Ka2=1.3×10-8mol•L-1.在通入废气的过程中
①当恰好形成正盐时,溶液中离子浓度的大小关系为c(NH4+)>c(SO32-)>c(OH-)>c(HSO3-)>c(H+).
②当恰好形成酸式盐时,加入少量NaOH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HSO3-+OH-=SO32-+H2O.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