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化学 > 题目详情
12.有关Fe-C-Nac1溶液构成的原电池中,叙述错误的是(  )
A.铁片为负极,碳棒为正极
B.铁被腐蚀,碳棒上有氯气放出
C.碳棒附近的溶液可使酚酞变红
D.导线上有电流通过,电流方向是由碳极流向铁极

分析 Fe-C-Nac1溶液构成的原电池中,活泼金属作负极,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较不活泼金属作正极,溶液中阳离子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所以电子从负极沿外电路流向正极.

解答 解:A、Fe-C-Nac1成的原电池中,活泼金属锌作负极,铁片为负极,碳棒为正极,故A正确;
B、Fe-C-Nac1构成的原电池中,铁片为负极,碳棒为正极,溶液中阳离子得电子发生还原反,铁被腐蚀,碳棒上氧气得电子生成氢氧根,无气放出,故B错误;
C、碳棒为正极,发生反应为O2+2H2O+4e-=4OH-,碱性增强,故碳棒附近的溶液可使酚酞变红故,C正确;
D、电子从负极沿外电路流向正极,所以外电路电子流入的一极为正极,电子流出的一极为负极,故D正确.
故选:B.

点评 本题考查了原电池原理,难度不大,注意原电池溶液中阴阳离子的移动方向,这是易错点.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2.肼(N2H4)是一种无色、易溶于水和具有强还原性的液体,沸点为113.5℃.广泛应用于医药等领域.工业上利用尿素法生产肼,同时得到副产品Na2CO3•10H2O,其工艺流程如下:

完成下列填空:
制肼过程的反应为:CO(NH22+NaClO+2NaOH→N2H4+Na2CO3+NaCl+H2O.
(1)将Cl2通入水中,所得溶液中具有氧化性的微粒是Cl2、HClO、ClO-
(2)写出I吸收时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Cl2+2OH-→ClO-+Cl-+2H2O.为保证后续反应充分,理论上需要通入氯气与烧碱溶液的质量之比应为71:640.
(3)已知氯酸钠有一定的氧化性.而在氯气和烧碱反应时,需控制反应温度防止氯酸钠生成.原因是次氯酸钠的氧化性强于氯酸钠、节省能源.
(4)上述流程合成的Na2CO3•10H2O中含有杂质.若要检验杂质的阴离子,选择的试剂是稀硝酸、硝酸银溶液.
(5)Na2CO3•10H2O的纯度可用气体法测定,在一定温度和压强下,还需要测定的物理量反应前固体总质量、气体体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3.下列实验方案不能达到实验目的是(  )
选项实验方案实验目的
A向酸性KMnO4溶液中滴加草酸溶液,观察紫色是否消失验证草酸具有还原性
B向相同浓度的NaBr和KI溶液中分别滴加足量氯水,观察溶液颜色变化比较溴元素和碘元素的非金属性强弱
C将铜与浓硝酸反应生成的气体收集后用冰水混合物冷却降温研究温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D将Mg(OH)2沉淀转入烧杯中,加足量稀硫酸溶解,加热浓缩,冷却结晶制备硫酸镁晶体
A.AB.BC.CD.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20.化学与社会、生活、技术和环境密切相关.下列有关说法中错误的是(  )
A.德美科学家因开发超分辨荧光显微镜获诺贝尔化学奖,使光学显微镜分辨率步入了纳米时代.利用此类光学显微镜可以观察活细胞内蛋白质等大分子
B.苹果放在空气中久置变黄和纸张久置变黄原理相似
C.氧化钙用作儿童食品的干燥剂存在安全隐患
D.绿色化学期望利用化学原理从源头消除污染,在生产过程中充分利用原料,实现零排放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多选题

7.向含有下列微粒的溶液中分别加入少量NaOH固体、少量浓盐酸或少量酸性高锰酸钾溶液,都能使该微粒浓度下降的是(  )
A.Fe3+B.HS-C.D.C6H5O-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7.设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34g质量分数为4%的H2O2水溶液中含氧原子数目为0.08NA
B.反应3H2(g)+N2(g)?2NH3(g)△H=-92kJ/mol,若放出热量4.6kJ,则转移电子数目为0.3NA
C.0.1mol•L-1Na2S溶液中所含S2-总数小于0.1NA
D.6.4gCu与40mL10mol•L-1浓硝酸作用能生成NO2的分子数为0.2NA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4.设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25℃时,50g 98%浓硫酸和50g 98%浓磷酸混合后含氧原子数为4NA
B.标准状况下,活泼金属与稀硫酸反应转移2NA个电子时,可产生22.4L气体
C.6.4g SO2溶于水配成1L溶液,含有H2SO3的分子数为0.1NA
D.1mol C3H6分子中碳碳共价键数为2NA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8.在${\;}_{3}^{6}$Li、${\;}_{7}^{14}$N、${\;}_{11}^{23}$Na、${\;}_{12}^{24}$Mg、${\;}_{3}^{7}$Li、${\;}_{6}^{14}$C中,
(1)互为同位素的是${\;}_{3}^{6}$Li和${\;}_{3}^{7}$Li;
(2)质量数相等,但不能互称同位素的是${\;}_{7}^{14}$N和${\;}_{6}^{14}$C;
(3)中子数相等,但质子数不相等的是${\;}_{11}^{23}$Na和${\;}_{12}^{24}$Mg.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9.图中A~J分别代表一种物质,已知A受热分解时能得到等物质的量的B、C、D三种物质.图中有部分反应的生成物没有全部列出.

请填写下列空白:
(1)A的化学式为NH4HCO3,F的化学式为C.
(2)写出反应②的化学方程式4NH3+5O2$\frac{\underline{催化剂}}{△}$4NO+6H2O.
(3)写出反应③的离子方程式NH4++HCO3-+2OH-$\frac{\underline{\;\;△\;\;}}{\;}$NH3↑+CO32-+2H2O.
(4)写出J与F反应的化学方程式C+4HNO3(浓)$\frac{\underline{\;\;△\;\;}}{\;}$CO2↑+4NO2↑+2H2O.
(5)在反应④中,若生成标准状况下的2.24L的G时,转移的电子为0.2mol.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