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化学 > 题目详情
14.(1)SO2和SO3是氧元素的两种单质,根据其化学式完成下列各题:
①等质量的SO2和SO3所含分子个数比为5:4,原子个数比为15:16,同温同压下体积之比为5:4.
②等温等压下,等体积的SO2和SO3所含分子个数比为1:1,质量比为4:5.
(2)标准状况下,336L的NH3溶于1L水中,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20.3%,若该溶液的密度为a g/cm3,则其物质的量浓度为12.0amol/L.将上述氨水全部转化为NH4Cl,所需2mol/L的盐酸的体积为7.5L.(已知NH3+HCl═NH4Cl)
(3)若20g密度为ρ g•cm-3的硝酸钙溶液里含1g Ca2+,则NO${\;}_{3}^{-}$的物质的量浓度是2.5ρmol•L-1
(4)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标准状况下某种O2和N2的混合气体m g含有b个分子,则n g该混合气体在相同状况下所占的体积应是$\frac{22.4nb}{m{N}_{A}}$L.

分析 (1)①当质量相等时,物质的量之比与摩尔质量成反比;二氧化硫中含3个原子,三氧化硫中含4个原子;物质的量之比等于体积之比;
②同温同压下,同体积的气体的物质的量相同,而物质的量之比等于分子个数之比;当物质的量相同时,质量之比等于摩尔质量之比;
(2)根据n=$\frac{V}{22.4L/mol}$计算出标况下336L 氨气的物质的量,再根据m=nM计算出氨气的质量,从而得出溶液的质量,从而计算出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根据c=$\frac{1000ρω}{M}$计算出该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根据 NH3+HCl═NH4Cl可知n(NH3)=n(HCl),然后根据V=$\frac{n}{c}$计算出需要2mol/L的盐酸的体积;
(3)根据V=$\frac{m}{ρ}$计算出硝酸钙溶液的体积,再根据n=$\frac{m}{M}$计算出1g钙离子的物质的量,结合硝酸钙的化学式计算出溶液中硝酸根离子的物质的量,最后根据c(NO3-)=$\frac{n}{V}$计算出硝酸根离子的物质的量浓度;
(4)先求出ng该混合气体含有的分子数,再求出混合气体物质的量,最后根据标准状况下的气体摩尔体积求出体积.

解答 解:(1)①当质量相等时,物质的量之比与摩尔质量成反比,故等质量的SO2和SO3的物质的量之比为5:4,所含分子个数比5:4;由于二氧化硫中含3个原子,三氧化硫中含4个原子,故物质的量之比为5:4的二氧化硫和三氧化硫中含有的原子个数之比为:5×3:4×4=15:16;物质的量之比等于体积之比,故体积之比为5:4,故答案为:5:4;15;16;5:4;
②同温同压下,同体积的气体的物质的量相同,而物质的量之比等于分子个数之比,故两者的分子个数之比为1:1;当物质的量相同时,质量之比等于摩尔质量之比,故质量之比为64:80=4:5,故答案为:1:1;4:5;
(2)标况下336L 氨气的物质的量为:n(NH3)=$\frac{336L}{22.4L/mol}$=15mol,其质量为:m(NH3)=17g/mol×15mol=255g,
1L水的质量约为1000g,则形成的溶液质量为:1000g+255g=1255g,
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frac{255g}{1255g}$×100%=20.3%;
若该溶液的密度为a g/cm3,则其物质的量浓度为:c=$\frac{1000ρω}{M}$=$\frac{1000×a×20.3%}{17}$=12.0a mol/L;
根据反应NH3+HCl=NH4Cl可知,反应消耗的氨气与氯化氢的物质的量相等,即n(NH3)=n(HCl)=15mol,
则需要2mol/L的盐酸的体积为:$\frac{15mol}{2mol/L}$=7.5L,
故答案为:20.3%;12.0a;7.5L;
(3)该硝酸钙溶液的体积为:V=$\frac{m}{ρ}$=$\frac{20g}{ρg/mL}$=$\frac{20}{ρ}$cm3
1g钙离子的物质的量为:$\frac{1g}{40g/mol}$=$\frac{1}{40}$mol,则该硝酸钙溶液中含有硝酸根离子的物质的量为:$\frac{1}{40}$mol×2=$\frac{1}{20}$mol,
则该溶液中硝酸根离子的物质的量浓度为:c(NO3-)=$\frac{n}{V}$=$\frac{\frac{1}{20}mol}{\frac{20}{ρ}×1{0}^{-3}L}$=2.5ρmol•L-1
故答案为:2.5ρmol•L-1
(4)根据其组分及其含量相同,所以其质量与分子数成正比,设ng该混合气体含有的分子数为x个,
质量与分子数的比列式为:mg:b=ng:x,
x=$\frac{ng×b}{mg}$=$\frac{nb}{m}$个;
ng该混合气体含有的物质的量为:n=$\frac{N}{{N}_{A}}$=$\frac{\frac{nb}{m}}{{N}_{A}}$=$\frac{nb}{m{N}_{A}}$mol,
其体积为:V=n×Vm =$\frac{nb}{m{N}_{A}}$mol×Vm =$\frac{nb}{m{N}_{A}}$mol×22.4l/mol=$\frac{22.4nb}{m{N}_{A}}$L
故答案为:$\frac{22.4nb}{m{N}_{A}}$L.

点评 本题考查了物质的量浓度和阿伏伽德罗定律的有关应用和计算,题目难度中等,明确物质的量浓度的概念及表达式为解答关键,试题侧重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及化学计算能力.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4.常温下,10mL pH均为2的HX、HY两种一元酸溶液,加水稀释过程中溶液的pH随溶液体积变化曲线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在图中用曲线表示将10mL pH=2的盐酸加水稀释到1000mL的过程中溶液pH变化趋势.
(2)物质的量浓度均为0.1mol•L-1的NaX和NaY溶液,pH较小的是NaX溶液,
其中水的电离程度较大的是NaY溶液.
(3)常温下,0.1mol•L-1的HY溶液中加入等体积pH=1的盐酸后,溶液的pH降低(填“升高”或“降低”),HY的电离程度减小(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4)H2Z是一种二元弱酸,常温下,0.1mol•L-1的H2Z溶液中加入等体积pH=13的KOH溶液后,溶液的pH<7.原因可能是HZ-的电离程度大于水解程度.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5.物质的量相同的下列物质中,质量和N2相等的是(  )
A.H2B.CO2C.COD.NH3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常温下锌与浓硫酸不反应,与稀硫酸反应生成氢气
B.加入过量氨水,有白色沉淀生成,则原溶液一定有Al3+
C.向FeI2溶液中通入少量Cl2,再滴加少量CCl4,振荡、静置,下层液体为紫色
D.FeCl3、CuCl2的混合溶液中加入铁粉,充分反应后仍有固体剩余,加入KCSN溶液变成血红色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9.某小组同学为比较酸性条件下NO3-、SO42-、Fe3+的氧化性强弱,设计如下实验(夹持仪器已略去,装置的气密性已检验).
实验记录如下:
实验操作实验现象
打开活塞c,将过量稀HNO3加入装置B中,关闭活塞cB中浅绿色溶液立即变为深棕色;一段时间后,溶液最终变为黄色.
用注射器取出少量B装置中的溶液,加入KSCN溶液溶液变为红色.
打开活塞b,向A装置中加入足量硫酸,关闭活塞bA中产生气体;B中有气泡,液面上有少量红棕色气体生成.
一段时间后,用注射器取出少量B装置中的溶液,…
打开活塞a,通入一段时间空气----
请回答下列问题:
(1)保存Fe(NO32溶液时,常加入铁粉,目的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2Fe(NO33+Fe═3Fe(NO32
(2)实验Ⅰ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3Fe2++NO3-+4H+═3Fe3++NO↑+2H2O.
(3)资料表明,Fe2+能与NO结合形成深棕色物质[Fe(NO)]2+:Fe2++NO?[Fe(NO)]2+
用平衡移动原理解释实验I中溶液由深棕色变为黄色的原因是Fe2+被稀硝酸氧化为Fe3+,使溶液中c(Fe2+)逐渐下降(同时NO的逐渐逸出,也使溶液中c(NO)逐渐下降),平衡Fe2++NO?[Fe(NO)]2+左移,溶液棕色褪去,显示出Fe3+的黄色..
(4)分析实验现象,同学们得出了结论.则:
①实验Ⅳ的后续操作是加入K3[Fe(CN)6]溶液,观察到的现象是生成蓝色沉淀.
②由实验得出的结论是氧化性:NO3->Fe3+>SO42-
(5)实验反思
①实验操作V的目的是将装置中的SO2、NO、NO2等气体排进NaOH溶液中吸收,防止污染大气.
②实验操作Ⅲ,开始时B中溶液的颜色并无明显变化,此时溶液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3SO2+2NO3-+2H2O═3SO42-+2NO↑+4H+
③有同学认为装置中的空气会干扰实验结论的得出,应在实验前通一段时间的氮气.你是否同意该看法,理由是不同意,
a.实验Ⅰ中溶液变棕色,有NO生成,说明硝酸氧化Fe2+:氧化性NO3->Fe3+
b.实验Ⅳ中溶液中检出Fe2+,说明二氧化硫还原了Fe3+:氧化性Fe3+>SO42-
与装置中是否有氧气无关..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9.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
A.NaAlO2溶液中滴加NaHCO3溶液:AlO2-+HCO3-+H2O═Al(OH)3↓+CO32-
B.碘水中通入适量的SO2:I2+SO2+2H2O═2HI+SO42-+2H+
C.FeSO4溶液中滴加双氧水:2Fe2++2H2O2═2Fe3++O2↑+2H2O
D.向Ca(ClO)2溶液中通入足量SO2:ClO-+H2O+SO2═HClO+HSO3-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6.体积相同的甲、乙两个容器中,分别都充有等物质的量的SO2和O2,在相同温度下发生下列反应:2SO2(g)+O2(g)?2SO3(g),并达到平衡.在这过程中甲容器压强保持不变,乙容器保持体积不变,若甲容器中SO2的转化率为p%,则乙容器中SO2的转化率(  )
A.等于p%B.大于p%C.小于p%D.无法判断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3.一定温度下,在2L的密闭容器中,X、Y、Z三种气体的物质的量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如图所示.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
A.反应开始到10 s时,用Z表示的反应速率为0.158 mol•(L•s)-1
B.反应开始到10 s时,X的物质的量浓度减少了0.79 mol•L-1
C.反应开始到10 s时,Y的转化率为39.5%
D.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X(g)+Y(g)?2Z(g)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4.实验室制取氯气除了用浓盐酸和二氧化锰反应外还可运用下列反应:KClO3+6HCl═KCl+3Cl2↑+3H2O,该反应的优点是反应产生氯气速度快、不需加热.
(1)上述反应中HCl是还原剂,KClO3中的Cl元素被还原,若反应产生0.3mol氯气,则转移的电子数目为0.5NA
(2)1943年 海维西 (1885-1966)匈牙利人,利用同位素作为化学研究中的示踪原子获诺贝尔奖.为了确定氯酸钾的还原产物,化学上常采用K37ClO3和H35Cl反应,结果表明KCl 中不含37Cl原子,试问1mol K37ClO3反应产生氯气的质量是212克.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