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化学 > 题目详情
16.氯气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在工农业生产、生活中有着重要的应用.请你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I.把氯气通入紫色石蕊溶液中,可以观察到的现象是:溶液变为红色,然后褪色;
请你解释其中的原因氯气溶液水生成盐酸和次氯酸,使溶液呈酸性,紫色石蕊溶液遇到酸显红色,生成的次氯酸具有漂白性,能够使变红的石蕊褪色.
Ⅱ.某化学兴趣小组计划用氯气和氢氧化钠制取简易消毒液.
(1)其反应原理为:Cl2+2OH-═Cl-+ClO-+H2O(用离子方程式表示).
(2)实验室配制好4.0mol•L-1的NaOH溶液,这种溶液0.05L才能与2.24L氯气(STP)恰好完全反应.
(3)配制100mL4.0mol•L-1NaOH溶液的实验步骤:
a.计算需要氢氧化钠固体的质量.
b.称量氢氧化钠固体.
c.将烧杯中的溶液注入容量瓶,并用少量蒸馏水洗涤烧杯内壁2~3次,洗涤液也注入容量瓶.
d.用适量蒸馏水溶解称量好的氢氧化钠固体,冷却.
e.盖好瓶塞,反复上下颠倒,摇匀.
f.继续向容量瓶中加蒸馏水至刻度线下1~2cm时,改用胶头滴管加蒸馏水至凹液面与刻度线相切.
①配制过程中不需要用到的仪器是D.
A.烧杯     B.玻璃棒     C.100mL容量瓶     D.锥形瓶
②上述步骤的正确操作顺序是abdcfe.
③所需称量的氢氧化钠固体的质量是16.0g.
④配制过程中出现以下情况,对所配制溶液浓度无影响的是C.
A.没有洗涤烧杯和玻璃棒.
B.如果加水超过了刻度线,取出水使液面恰好到刻度线.
C.容量瓶没有干燥.

分析 I.依据氯气与水反应生成产物的性质判断解答:
Ⅱ.(1)氯气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NaCl、NaClO、水;
(2)依据方程式Cl2+2NaOH=NaCl+NaClO+H2O及物质的量计算解答;
(3)①依据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一般步骤选择需要仪器;
②依据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一般步骤排序;
③依据m=CVM计算需要溶质的质量;
④分析操作对溶质的物质的量和溶液体积的影响,依据C=$\frac{n}{V}$进行误差分析.

解答 解:I.氯气溶液水生成盐酸和次氯酸,使溶液呈酸性,紫色石蕊溶液遇到酸显红色,生成的次氯酸具有漂白性,能够使变红的石蕊褪色,所以看到现象为:溶液变为红色,然后褪色;
故答案为:溶液变为红色,然后褪色;氯气溶液水生成盐酸和次氯酸,使溶液呈酸性,紫色石蕊溶液遇到酸显红色,生成的次氯酸具有漂白性,能够使变红的石蕊褪色;
Ⅱ.(1)氯气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NaCl、NaClO、水,离子方程式:Cl2+2OH-═Cl-+ClO-+H2O;
故答案为:Cl2+2OH-═Cl-+ClO-+H2O;
(2)n(Cl2)=$\frac{2.24L}{22.4L/mol}$=0.1mol
由Cl2+2NaOH=NaCl+NaClO+H2O
知n(NaOH)=2n(Cl2)=2×0.1mol=0.2mol
V(NaOH溶液)=$\frac{0.2L}{4.0mol/L}$=0.05L,
故答案为:0.05;
(3)①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一般步骤:计算、称量、溶解、冷却、移液、洗涤、定容、摇匀等用到的仪器:烧杯、玻璃棒、100mL容量瓶、胶头滴管,用不到的仪器:锥形瓶;
故答案为:D;
②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一般步骤:计算、称量、溶解、冷却、移液、洗涤、定容、摇匀,正确的操作步骤为:abdcfe;
故答案为:abdcfe;
③配制100mL4.0mol•L-1NaOH溶液,需要氢氧化钠的质量m=0.1L×4.0mol/L×40g/mol=16.0g;
故答案为:16.0;
④A.没有洗涤烧杯和玻璃棒,导致溶质的物质的量偏小,溶液浓度偏低,故A不选;
B.如果加水超过了刻度线,取出水使液面恰好到刻度线,导致溶质的物质的量偏小,溶液浓度偏低,故B不选;
C.容量瓶没有干燥,对溶质的物质的量和溶液体积的不产生影响,溶液浓度不准确,故C选;
故选:C.

点评 本题考查了元素化合物性质及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明确氯气的性质是解题关键,题目难度不大.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6.根据反应8NH3+3Cl2═6NH4Cl+N2,回答下列问题:
(1)该反应中氧化剂是Cl2,被氧化的是N或氮元素.
(2)该反应中被氧化的物质与被还原的物质的物质的量之比为2:3.
(3)若产生的N2在标准状况下体积为2.24L,则反应中转移的电子数为0.6NA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7.某温度下,将Cl2通入NaOH溶液中能同时发生两个自身氧化还原反应:
①Cl2+2NaOH═NaCl+NaClO+H2O
②3Cl2+6NaOH(热)═5NaCl+NaClO3+3H2O
完全反应后得到NaCl、NaClO和NaClO3的混合溶液.经测定其中NaClO和NaClO3物质的量之比为1:2,则反应中被还原的Cl2与被氧化的Cl2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
A.11:3B.2:3C.10:3D.3:4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4.四氧化三钴(Co3O4)纳米颗粒可以用于人造光合作用,以水和二氧化碳为原料制得甲醇燃料,回答下列问题:
(1)二氧化碳的水溶液中含有少量的CO32-,CO32-的空间构型为平面正三角形.
(2)CO2、SiO2为同族元素的氧化物,SiO2熔点高的原因是CO2属于分子晶体,而SiO2属于原子晶体.
(3)甲醇分子中,中心原子的杂化轨道类型为sp3杂化.甲醇易溶于水,其主要原因是甲醇分子与水分子之间形成氢键.
(4)Co3O4晶体结构中,O2-为立方紧密堆积;Co2+为四配位,填充于四面体空隙;Co3+填充于八面体空隙.Co2+的价层电子式为3d7;Co3O4晶体中Co3+的配位数为6.
(5)氧化亚钴与稀盐酸反应可生成紫红色六水合物(CoCl2•6H2O),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oO+2HCl+5H2O=CoCl2•6H2O.
(6)四氧化三钴加热至900℃会分解成氧化亚钴,氧化亚钴的晶体结构与氯化钠类似,若氧化亚钴晶体的晶胞边长为apm,则两个紧邻的Co2+之间的距离为$\frac{\sqrt{2}}{2}$apm.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1.下列措施肯定能加快化学反应速率的是(  )
①增加反应物的浓度  ②升高温度   ③加入正催化剂  ④增大压强   ⑤将固体块状粉碎成粉末状.
A.①②③④B.①②③⑤C.①②③D.②③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下列分子中,空间构型是平面三角形的是(  )
A.BeCl2B.BF3C.CCl4D.H2O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8.下列实验不能达到目的是(  )
A.用品红溶液鉴别CO2和SO2
B.用湿润的pH试纸测稀碱液的pH
C.用NaOH溶液液鉴别MgCl2和AlCl3溶液
D.用焰色反应鉴别NaCl和KCl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5.某吸水材料与聚酯纤维都是重要的化工原料.它们的合成路线如图所示:

已知:
a.A由C、H、O三种元素组成,相对分子质量为32
b.RCOOR′+R″OH$\stackrel{H+}{→}$RCOOR″+R′OH(R、R′、R″代表烃基)
请回答下列问题:
(1)A的结构简式是CH3OH.
(2)B中的官能团名称是酯基和碳碳双键.
(3)D-→E的反应类型是取代反应.
(4)G-→聚酯纤维的化学方程式是
(5)E的名称是对二甲苯.
(6)G的同分异构体有多种,满足下列条件的共有12种.
①苯环上只有两个取代基;
②1mol该物质与足量的NaHCO3溶液反应生成2mol CO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多选题

6.下列混合物的分离方法不正确的是(  )
A.沸点不同的液体可用蒸馏的方法分离
B.易溶与难溶的固体混合物可用溶解、过滤、蒸发、结晶的方法分离
C.用酒精可以从碘水中萃取碘
D.汽油和水的化合物不可以用分液漏斗分离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