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化学 > 题目详情
9.短周期原子序数依次递增的A、B、C、D、E、F六种元素,已知B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A原子次外层电子数的3倍,是D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的2倍;C原子内层电子总数是最外层电子数10倍;A、B、D三种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13;A和B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与D和F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之和相等;D和E是相邻两种元素.回答下列问题:
(1)E元素的名称:硅;其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是第三周期、第IV族.
(2)AB2的结构式C=O=C;B的氢化物中原子个数比1:1化合物的电子式
(3)A和E元素的最高价含氧酸的酸性较强的是H2CO3;(填化学式)
(4)B、C、D、F四种元素原子半径由大到小的顺序是Na>Al>Cl>O(填元素符号),离子半径最小的是Al3+(填离子符号).
(5)A、B、C三种元素组成原子个数比为nA:nB:nC=1:3:2的化合物,将足量AB2通入该化合物溶液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CO2+CO32-+2H2O=2HCO3-
(6)短周期元素M与D元素位于不同主族,根据对角线规则二者某些性质相似.将M的最高价氧化物溶于C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溶液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BeO+2OH-=BeO22-+H2O.
(7)E和F形成的化合物X在高温条件下可以被氢气还原,工业上常用此反应制取高纯度的单质E,写出该化学反应的方程式SiCl4+2H2$\frac{\underline{\;高温\;}}{\;}$Si+4HCl↑.

分析 C原子内层电子总数是最外层电子数10倍,则C为Na;已知B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A原子次外层电子数的3倍,是D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的2倍,说明B元素最外层电子数为6,D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3,A的次外层电子数为2;A、B、D三种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13,则A的最外层为13-6-3=4,所以A的核外电子数为2+4=6为C元素;A和B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与D和F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之和相等,则F的最外层为7,F的原子序数最大,应为Cl元素;D和E是相邻两种元素,D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3,所以D为Al元素,E为Si元素;B元素最外层电子数为6,且原子序数比Na小,则为O元素,综上可知:A为C元素,B为O元素,C为Na元素,D为Al元素,E为Si元素,F为Cl元素,结合元素对应单质化合物的性质以及元素周期律解答该题.

解答 解:C原子内层电子总数是最外层电子数10倍,则C为Na;已知B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A原子次外层电子数的3倍,是D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的2倍,说明B元素最外层电子数为6,D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3,A的次外层电子数为2;A、B、D三种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13,则A的最外层为13-6-3=4,所以A的核外电子数为2+4=6为C元素;A和B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与D和F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之和相等,则F的最外层为7,F的原子序数最大,应为Cl元素;D和E是相邻两种元素,D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3,所以D为Al元素,E为Si元素;B元素最外层电子数为6,且原子序数比Na小,则为O元素,综上可知:A为C元素,B为O元素,C为Na元素,D为Al元素,E为Si元素,F为Cl元素,
(1)E为Si元素,位于周期表第三周期、第IV族,故答案为:硅;第三周期、第IV族;    
(2)AB2分子为CO2,是共价化合物,其结构式为O=C=O,B的氢化物中原子个数比1:1化合物为H2O2,电子式为
故答案为:C=O=C;
(3)因非金属性C>Si,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对应的最高价含氧酸的酸性越强,则H2CO3酸性较强,故答案为:H2CO3
(4)B为O元素,C为Na元素,D为Al元素,F为Cl,原子的电子层越多,原子半径越大;电子层相同时,核电荷数越大,原子半径越小,则原子半径最大的为Na,原子半径为Na>Al>Cl>O;一般来说离子核外电子层数越多,离子半径越大,离子核外电子数相同,原子序数越大,离子半径越小,则Al3+的半径最小;
故答案为:Na>Al>Cl>O;  Al3+;    
(5)由A、B、C三种元素组成原子个数比nA:nB:nC=1:3:2的化合物为Na2CO3,继续通入二氧化碳发生CO2+CO32-+2H2O=2HCO3-
故答案为:CO2+CO32-+2H2O=2HCO3-
(6)M为Be元素,BeO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BeO22-和H2O,其离子方程式为:BeO+2OH-=BeO22-+H2O,故答案为:BeO+2OH-=BeO22-+H2O;
(7)E和F形成的化合物X为SiCl4,SiCl4与氢气制取高纯度的单质Si的化学原理是SiCl4+2H2$\frac{\underline{\;高温\;}}{\;}$Si+4HCl↑,故答案为:SiCl4+2H2$\frac{\underline{\;高温\;}}{\;}$Si+4HCl↑.

点评 本题考查位置、结构与性质关系的应用,题目难度中等,此类型题的解题规律是:先根据题干信息推断元素,再根据元素化合物知识解决有关问题,侧重于电子排布和元素周期律知识的综合应用的考查.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0.下列各项对△H的比较正确的是(  )
A.2K(s)+2H2O(1)═2KOH(aq)+H2(g)△H1,2Na(s)+2H2O(1)═2NaOH(aq)+H2(g)△H2,则△H1>△H2
B.Mg(s)+2HCl(aq)═MgCl2(aq)+H2(g)△H1,Ca(s)+2HCl(aq)═CaCl2(aq)+H2(g)△H2,则△H1>△H2
C.H2(g)+Cl2(g)═2HCl(g),H2(g)+Br2(g)═2HBr(g)△H2,则△H1>△H2
D.2Fe(s)+3Br2(g)═2FeBr3(s)△H1,2Fe(s)+3Cl2(g)═2FeCl3(s)△H2,则△H1<△H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多选题

11.下列各组离子,在指定的环境中一定能大量共存的是(  )
A.在由水电离出的c(OH-)=10-13mol/L的溶液中:Na+、Ba2+、Cl-、I-
B.在加入铝粉能产生H2的溶液中:NH4+、Fe2+、SO42-、NO3-
C.在能使pH试纸变深蓝色的溶液中:Na+、S2-、NO3-、CO32-
D.在pH为7的溶液中:Ag+、K+、SO42-、Cl-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8.下列物质属于酸的是①属于碱的是④,属于盐的是③.属于电解质的是①③④⑦,属于非电解质的是②⑤,能导电的是⑥⑦⑧.
①HNO3②CH4③NH4HSO4④Ba(OH)2⑤SO3⑥NaCl溶液⑦熔融的Al2O3⑧铜.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4.硫酸亚铁晶体(FeSO4•7H2O)在医药上作补血剂.为测定补血剂中铁元素的含量,某化学兴趣小组设计了两套实验方案:
方案一 滴定法 用酸性KMnO4溶液滴定测定铁元素的含量.
反应原理:5Fe2++MnO4-+8H+═5Fe3++Mn2++4H2O
(1)实验前,首先要精确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KMnO4溶液250mL,配制时需要的仪器除天平、玻璃棒、烧杯、胶头滴管外,还需250mL容量瓶(填仪器名称).
(2)某同学设计的下列滴定方式中,最合理的是B(夹持部分略去)(填字母序号).

方案二 重量法 操作流程如下:

(3)若省略步骤②,则加入过量X溶液后会产生白色沉淀,请写出该沉淀在空气中变质的方程式:4Fe(OH)2+O2+2H2O=4Fe(OH)3
(4)步骤④中一系列操作依次是:过滤、洗涤、灼烧、冷却、称量.
II:六水合硫酸亚铁铵[(NH42SO4•FeSO4•6H2O]为浅绿色晶体,易溶于水,不溶于酒精,在水中的溶解度比FeSO4或(NH42SO4都要小.实验室中常以废铁屑为原料来制备,其步骤如下:

图1
步骤1:铁屑的处理.将废铁屑放入热的碳酸钠溶液中浸泡几分钟后,用图1所示的倾析方法分离出固体并洗涤、干燥.
步骤2:FeSO4溶液的制备.向锥形 瓶中加入30mL的3 mol•L-1H2SO4溶液,再加入过量的铁屑,加热至充分反应为止.趁热过滤(如图2所示),收集滤液和洗涤液.

图2
步骤3:六水合硫酸亚铁铵的制备.向所得FeSO4溶液中加入饱和(NH42SO4溶液,所得溶液经过一系列操作、洗涤后得到六水合硫酸亚铁铵晶体.
请回答下列问题:
(1)趁热过滤的目的和理由是过滤掉混合物中的铁屑,减少溶质硫酸亚铁铵的损失.
(2)①步骤3中的一系列操作包括蒸发浓缩,冷却结晶、过滤.
②洗涤硫酸亚铁铵晶 体最好用什么试剂:乙醇.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4.A、B、C、D是元素周期表中前36号元素,它们的核电荷数依次增大.第二周期元素A原子的核外成对电子数是未成对电子数的2倍,B原子的最外层P轨道的电子为半充满结构,C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D是第四周期元素,其原子核外最外层电子数与氢原子相同,其余各层电子均充满.请回答下列问题:
(1)A、B、C的第一电离能由小到大的顺序是C<O<N(用对应的元素符号表示);基态D原子的电子排布式为1s22s22p63s23p63d104s1
(2)A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分子中,其中心原子采取sp2杂化;BC3-的空间构型为平面三角形(用文字描述)
(3)1mol AB-中含有的π键个数为2NA
(4)如图是金属Ca和D所形成的某种合金的晶胞结构示意图,则该合金中Ca和D的原子个数比1:5.
(5)镧镍合金与上述合金都具有相同类型的晶胞结构XYn,它们有很强的储氢能力.已知镧镍合金LaNin晶胞体积为9.0×10-23 cm3,储氢后形成LaNinH4.5合金(氢进入晶胞空隙,体积不变),则LaNin中n=5(填数值);氢在合金中的密度为0.083g/cm3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某化学反应2A?B+D在四种不同条件下进行,B、D起始浓度为零,反应物A的浓度(mol/L)随反应时间(min)的变化情况如表:
实验序号时间
浓度
温度
0102030405060
1800℃1.00.800.670.570.500.50050
2800℃C20.600.500.500.500.500.50
3800℃C30.920.750.630.600.600.60
4820℃1.00.400.250.200.200.200.60
根据上述数据,完成下列填空:
(1)在实验1,反应在10至20分钟时间内平均速率为0.013mol/(L•min).
(2)在实验2,A的初始浓度c2=1.0mol/L,反应经20分钟就达到平衡,可推测实验2中还隐含的条件是催化剂.
(3)设实验3的反应速率为v3,实验1的反应速率为v1,则v3>v1(填>、=、<),且c3=>1.0mol/L(填>、=、<)
(4)比较实验4和实验1,可推测该反应是反应吸热(选填吸热、放热).理由是由实验1到实验4升高温度,平衡右移,加热平衡向吸热反应方向移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题

18.如图所示,在石墨作电极的电解池中,放入500mL含一种溶质的某蓝色溶液进行电解,观察到A电极表面有红色固体物质生成,B电极有黄绿色气体生成,能使淀粉碘化钾试液变蓝.当溶液中的原有溶质完全电解后,停止电解,取出A电极、洗涤、干燥、称量,电极增重1.6g.回答下列问题.
(1)与A电极相连的是电源的负极.
(2)A电极发生反应的电极反应式为2Cu2++4e-=2Cu,B电极发生反应的电极反应式为4OH--4e-=2H2O+O2↑,总反应方程式为2Cu2++2H2O$\frac{\underline{\;通电\;}}{\;}$2Cu+4H++O2↑.
(3)电解结束后,B电极上共失去电子0.05NA个.电解液的pH=1.(假设电解前后溶液的体积不变,阿伏加德罗常数为NA
(4)保持电解液不变,将A、B电极分别改用铁、铜电极.通直流电一段时间,两电极上观察到的现象分别是:A电极产生红色物质;B电极电极质量减轻.电极B上发生反应的电极方程式为Cu-2e-=Cu2+.电解过程中,溶液的pH将不变(选填“增大”、“减小”或“保持不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9.生活处处有化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油脂物质分类属于酯类
B.做衣服的棉和麻均与淀粉互为同分异构体
C.煎炸食物的花生油和牛油都是可皂化的饱和酯类
D.磨豆浆的大豆富含蛋白质,豆浆煮沸后蛋白质变成了氨基酸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