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化学 > 题目详情
利用如图所示装置制备饱和氯水,探究新制饱和氯水的组成和性质而进行了科学实验:先对制得的氯水进行观察,再用胶头滴管将该氯水逐滴滴入盛有含酚酞的NaOH溶液的试管中,边滴边振荡,并连续观察现象,发现溶液的红色逐渐褪去而得无色溶液.据此回答:
(1)C中的试剂是
 
;仪器b的名称为
 
,b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2)写出新制饱和氯水中含有氯元素物质的化学式:
 
.氯水长时间放置,氯水中的成分就会发生变化,能快速判断氯水中含有较多C12的方法是:
 

(3)根据预测,实验中溶液红色褪去的原因可能有两种,请用简要的文字补充:
①氯水与NaOH反应,碱性减弱红色褪去.②
 

(4)通过实验进一步探究溶液红色褪去的原因究竟是上述中的①还是②.
【实验步骤】
①取上述实验后试管内的无色溶液3mL盛于另一支洁净的试管中;②
 
,振荡试管.
【现象与结论】
①若
 
,则证明溶液红色褪去的原因是①而不是②.
②若
 
,则证明溶液红色褪去的原因是②而不是①.
(5)为了从新制氯水中制得较高浓度的HClO,可向氯水中加入的试剂是
 

A.CaCO3B.NaHSO3C.Na2CO3D.Ca(OH)2
考点:氯气的实验室制法
专题:实验题
分析:(1)氯气有毒,不能直接排放到空气中,可用NaOH溶液吸收,依据二氧化锰和浓盐酸反应原理判断仪器b的名称以及书写离子反应方程式;
(2)根据氯气和水反应的方程式确定含氯元素的物质;氯水中含有次氯酸,次氯酸见光易分解,久置氯水变质,能快速判断氯水中含有较多C12的方法是观察颜色;
(3)含有酚酞的红色NaOH溶液,结合氯水中含有盐酸和次氯酸来分析;
(4)对褪色的溶液,若再加碱,恢复红色,则褪色是酸碱中和的原因;若再加碱,仍为无色,则是HClO的强氧化性的原因使溶液红色褪去;
(5)根据化学平衡影响因素和平衡移动原理分析;
解答: 解:(1)氯气有毒,不能直接排放到空气中,可用NaOH溶液吸收,发生Cl2+2NaOH=NaCl+NaClO+H2O,
二氧化锰和浓盐酸反应制取氯气,仪器b的名称为圆底烧瓶,反应为MnO2+4HCl(浓)
  △  
.
 
MnCl2+Cl2↑+2H2O,该离子反应为MnO2+4H++2Cl-
  △  
.
 
Mn2++Cl2↑+2H2O;
故答案为:NaOH溶液;圆底烧瓶;MnO2+4H++2Cl-=Mn2++Cl2↑+2H2O;
(2)因氯气和水反应Cl2+H2O?HCl+HClO生成盐酸和次氯酸,饱和氯水中含有氯元素的物质为Cl2、HCl(或Cl-)、HClO,但由于HClO不稳定,见光发生分解生成盐酸和氧气,平衡不断向右移动,最终氯气耗尽,全部转化为氧气,导致黄绿色消褪,所以能快速判断氯水中含有较多C12的方法是观察颜色氯水呈黄绿色,
故答案为:Cl2、HCl(或Cl-)、HClO;观察氯水呈黄绿色;
(3)因碱遇酚酞变红,氯水中有盐酸,盐酸与碱发生中和反应,HCl中和了NaOH,则红色褪去,氯水中还有次氯酸,次氯酸具有强氧化性,HClO氧化了酚酞而使红色褪色,
故答案为:氯水的漂白作用使红色褪去;
(4)对褪色的溶液,取试管内的无色溶液3mL盛于另一支洁净的试管中,再向试管内滴加2滴NaOH溶液振荡后发现恢复红色,则证明溶液红色褪去的原因是①而不是②;若再加碱,仍为无色,则证明溶液红色褪去的原因是②而不是①,
故答案为:加入NaOH溶液;①溶液变红色;②溶液不变红色;
(5)新制氯水中存在平衡:Cl2+H2O?HCl+HClO,达到平衡后加入少量CaCO3(s),HCl与碳酸钙反应,而HClO不反应,溶液中氢离子浓度减小,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HClO浓度增加,而NaHSO3、Na2CO3、Ca(OH)2,三者与盐酸、次氯酸都反应,所以不选,
故选A;
点评:本题为实验探究习题,同时考查氯水的成分、氯气、次氯酸的性质,明确溶液显红色和红色褪去的可能性是解答本题的关键,难度不大,注重了基础知识的考查,注意相关基础知识的积累.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儿茶素类是茶多酚的主要成分,具有抗氧化、抗突变、减少低密度脂蛋白,抑菌等多种功效,其结构如下:

(1)儿茶素类具有抗氧化性,为检验该性质的官能团,可用的试剂为
 

(2)根据以上几种儿茶素类物质的结构推测,没食子酸的结构简式为
 

(3)1mol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最多消耗氢氧化钠的物质的量为
 

(4)有机物A为表儿茶素的同分异构体,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

已知:有机物B、E都为芳香族化合物,且核磁共振氢谱都只有两组峰;B、E按1:1反应生成的有机物F为高聚物,通过红外光谱分析F中含有-OH和-COOH.请回答:
①A→B+C的化学反应类型为
 

②有机物F的结构筒式为
 

③反应C→D的化学方程式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金属钛对体液无毒且惰性,能与肌肉和骨骼生长在一起,有“生物金属”之称.下列有关
 
48
22
Ti和
 
50
22
Ti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48
22
Ti和
 
50
22
Ti原子中均含有22个中子
B、
 
48
22
Ti和
 
50
22
Ti为同一核素
C、
 
48
22
Ti和
 
50
22
Ti互称同位素,在周期表中位置相同
D、分别由
 
48
22
Ti和
 
50
22
Ti组成的金属钛单质互称为同分异构体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下列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
A、铁粉与稀盐酸反应Fe+2H+=Fe3++H2
B、少量金属钠放入冷水中:Na+2H2O=Na++2OH-+H2
C、氧化铜溶于硫酸:O2-+2H+=H2O
D、碳酸钙溶于醋酸CaCO3+2CH3COOH=Ca2++2CH3COO-+H2O+CO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和酸碱中和滴定时中学化学中两个典型的定量实验.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在实验中配制1mol?L-1稀硫酸标准溶液.然后用其滴定某未知浓度的NaOH溶液.下列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
 
(填序号).
A.实验中所用到的滴定管、容量瓶在使用前均需要查漏
B.定量瓶中有少量的蒸馏水,会导致所配制标准溶液的浓度偏小
C.酸式滴定管用蒸馏水洗涤后,即装入标准浓度的稀硫酸,则测得的NaOH溶液的浓度将偏大
D.若配制标准酸溶液在定容时俯视读数,则导致所测的NaOH溶液浓度偏大
E.中和滴定实验,若滴定前平时读数、滴定结束仰视读书,则导致实验结果偏大
F.该实验可以选用酚酞液作指示剂,当溶液由红色变为无色时即为滴定终点.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Ⅰ.甲、乙、丙是三种不含相同离子的可溶性强电解质.它们所含离子如下表所示:
阳离子NH4+、Mg2+、Ba2+
阴离子OH-、NO3-、Cl-
取等质量的三种化合物配制相同体积的溶液,其溶质物质的量浓度:c(甲)>c(乙)>c(丙).(1)丙是
 

(2)甲是
 
,设计实验确定甲的物质组成
 

 
(若乙物质组成确定,则此空不填).
Ⅱ.有A、B、C三种可溶性盐,阴、阳离子各不相同,其阴离子的摩尔质量按A、B、C的顺序依次增大.将等物质的量的A、B、C溶于水,所得溶液中只含有Fe3+、K+、SO42-、NO3-、Cl-五种离子,同时生成一种白色沉淀.请回答下列问题:
(1)经检验,三种盐中还含有下列选项中的一种离子,该离子是
 

A.Na+              B.Mg2+               C.Cu2+             D.Ag+
(2)三种盐的化学式分别是A
 
,B
 
,C
 

(3)不需要加入任何试剂就能将上述三种盐溶液区分开来,鉴别出来的先后顺序为
 
(填化学式).
(4)若将A、B、C三种盐按一定比例溶于水,所得溶液中只含有Fe3+、SO42-、NO3-、K+四种离子且物质的量之比依次为1:2:3:4,则A、B、C三种盐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若向溶液中加入过量Ba(OH)2,发生反应的总离子方程式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某研究性学习小组的同学在实验室对Cl2使有色物质褪色的机理进行了探究.
甲同学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并进行实验:
(1)甲同学实验后并没有得到预期的实验现象,请你帮助他分析实验失败的原因
 

(2)甲同学在实验失败后对设计的实验装置进行了改进,并重新进行了实验,结果得到了预期的实验现象.你认为他预期的实验现象是
 
,由此得出Cl2使有色物质褪色的机理是
 

(3)乙同学认为甲设计的实验装置即使改进后还缺少一装置.缺少的装置中发生的离子反应方程式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下列离子方程式中,不正确的是(  )
A、向FeCl2溶液中通入Cl22Fe2++Cl2=2Fe3++2Clˉ
B、FeCl3溶液跟过量氨水       Fe3++3NH3?H2O=Fe(OH)3↓+3NH4+
C、碳酸氢钙溶液跟稀硝酸     Ca(HCO32+2H+=Ca2++2H2O+2CO2
D、钠与水的反应             2Na+2H2O=2Na++2OH-+H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下列物质的水溶液在蒸发皿中加热蒸干灼烧,能得到原物质的是(  )
①NaAlO2 ②FeCl3  ③硫酸铝  ④绿矾  ⑤高锰酸钾  ⑥硝酸银⑦碳酸氢钙  ⑧蛋白质 ⑨Na2SO3  ⑩CaCl2
A、①③⑤⑥⑧⑩B、②③④⑤⑨⑩
C、③⑤⑦⑩D、①③⑩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