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化学 > 题目详情
(1)如图所示的模型表示的分子中,可由碳和氢两种元素形成的是
 
.c分子的空间构型为
 
;d分子的结构简式
 


(2)关于a分子有下列问题:
①如果a分子中的一个氢原子被甲基取代后得到的物质中在同一平面的原子最多有
 
个.
②a能使溴的水溶液褪色,该反应的生成物的名称是
 

③a与氢气发生加成反应后生成分子e,e在分子组成和结构上相似的有机物有一大类(又称“同系物”),它们均符合通式CnH2n+2,当n=
 
时,这类有机物开始出现同分异构体,写出该烷烃可能有的同分异构体结构简式
 

(3)苯环结构中,不存在单双键交替结构,可以作为证据的事实是:
①苯不能使KMnO4(H+)溶液褪色  
②苯中碳碳键的键长均相等  
③苯能在一定条件下跟H2发生加成反应生成环己烷  
④经实验测得邻二甲苯仅有一种结构  
⑤苯在FeBr3存在的条件下同液溴可发生取代反应,但不能因化学变化而使溴水褪色.
其中正确的是
 

(4)已知乳酸的结构简式为CH3CH(OH)COOH.试回答:
①乳酸分子中含有
 
 
两种官能团(写名称);
②乳酸与金属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③当乳酸和浓硫酸共热时,能产生多种酯类化合物,写出乳酸在一定条件下合成聚酯的化学方程式
 
考点:球棍模型与比例模型,常见有机化合物的结构,有机物的结构和性质,苯的结构
专题:有机化学基础
分析:(1)根据乙烯的结构为平面型分子;甲烷为正四面体;氨气为三角锥形;苯为平面型分子;苯的结构简式为
(2)①在常见的有机化合物中甲烷是正四面体结构,乙烯是平面型结构,其它有机物可在此基础上进行判断;
②乙烯与溴水发生加成反应生成1,2-二溴乙烷;
③根据烷烃中甲烷、乙烷、丙烷没有同分异构体,从丁烷开始出现同分异构体,根据碳链异构来书写同分异构体;
(3)①根据高锰酸钾溶液具有强氧化性,遇到含双键或三键等不饱和键的物质会褪色;
②依据碳碳单键和碳碳双键的键长不同;
③依据与氢气发生加成反应是不饱和键的性质分析;
④根据同分异构体数目解答;
⑤根据碳碳单键和双键的性质判断,单键可以反应取代反应.双键可以反应加成反应;
(4)①根据结构简式来寻找出现的官能团;
②醇和羧酸均能和金属钠发生置换反应生成氢气;
③羟基与羧基能发生缩聚合反应.
解答: 解:(1)乙烯的结构为平面型分子;甲烷为正四面体;氨气为三角锥形;苯为平面型分子,所以a、c、d可由碳和氢两种元素形成,b由N和H两种元素形成;
c分子的空间构型为正四面体;
苯的结构简式为
故答案为:acd;正四面体;
(2)①甲烷是正四面体结构,最多有3个原子共面,乙烯是平面型结构,最多有6个原子共面,所以a分子中的一个氢原子被甲基取代后得到的物质丙烯中在同一平面的原子最多有7个,故答案为:7;
②乙烯与溴水发生加成反应生成1,2-二溴乙烷,故答案为:1,2-二溴乙烷;
③根据烷烃中甲烷、乙烷、丙烷没有同分异构体,从丁烷开始出现同分异构体,所以n=4,丁烷的同分异构体有:CH3CH2CH2CH3、(CH32CHCH3
故答案为:CH3CH2CH2CH3、(CH32CHCH3
(3)①苯不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说明苯分子中不含碳碳双键,可以证明苯环结构中不存在C-C单键与C=C双键的交替结构,故①正确;
②苯环上碳碳键的键长相等,说明苯环结构中的化学键只有一种,不存在C-C单键与C=C双键的交替结构,故②正确;
③苯能在一定条件下跟H2加成生成环己烷,发生加成反应是双键具有的性质,不能证明苯环结构中不存在C-C单键与C=C双键的交替结构,故③错误;
④如果是单双键交替结构,邻二甲苯的结构有两种,一种是两个甲基夹C-C,另一种是两个甲基夹C=C.邻二甲苯只有一种结构,说明苯环结构中的化学键只有一种,不存在C-C单键与C=C双键的交替结构,故④正确;
⑤苯在FeBr3存在下同液溴可发生取代反应,生成溴苯,苯不因化学变化而使溴水褪色,说明苯分子中不含碳碳双键,可以证明苯环结构中不存在C-C单键与C=C双键的交替结构,故⑤正确;
所以①②④⑤可以作为苯分子中不存在单、双键交替排列结构的证据.
故答案为:①②④⑤;
(4)①乳酸中含有羟基、羧基,故答案为:羟基、羧基;
②酸中的醇羟基和羧基均与金属钠反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a +H2↑,
故答案为:+2Na +H2↑;
③当乳酸和浓硫酸共热时,合成聚酯的化学方程式为:
故答案为: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有机物的结构、性质,掌握官能团的性质是解题的关键,难度不大.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Ⅰ.(1)B2H6(B化合价为+3)、B2H6气体与水发生氧化还原反应除生成硼酸(H3BO3)外,另一种产物化学式为
 

(2)在其他条件相同时,反应H3BO3+3CH3OH?B(OCH33+3H2O中,平衡时H3BO3的物质的量在不同温度下的变化见下表:
温度/℃ 30 50 70
H3BO3物质的量/mol 1 0.8 0.4
由此表可得出:
①升高温度该反应的平衡向
 
反应方向移动;
②该反应的△H
 
0(填“>”、“<”或“=”).
(3)H3BO3溶液中存在如下反应:
H3BO3(aq)+H2O(l)?[B(OH)4]-(aq)+H+(aq)
298K、0.70mol?L-1H3BO3达到平衡时,溶液中c平衡(H+)=0.035mol?L-1.则H3BO3的转化率为
 
.某温度下,c平衡(H+)=7.0×10-5mol?L-1.c平衡(H3BO3)≈c起始(H3BO3),对应的平衡常数K=
 

Ⅱ.溶液中反应A+2B?C分别在三种不同实验条件下进行,起始浓度均为c(A)=0.100mol?L-1,c(B)=0.200mol?L-1及c(C)=0mol?L-1,反应物A的浓度随时问的变化如图所示:

(1)与①比较,③仅改变的一种反应条件是
 
;与②比较,①仅改变的一种反应条件是
 

(2)实验②平衡时B的浓度为
 
mol?L-1;实验③平衡时C的浓度
 
0.04mol?L-1(填“<”、“=”或“>”).
(3)恒温下向容积为2L的密闭容器中充入一定量的C0和H2O,发生反应:
CO(g)+H2O(g)?CO2(g)+H2(g)
反应过程中测定的部分数据见下表(t1<t2),则:保持其他条件不变起始时向容器中充入0.60mol CO和1.20mol H2O,到达平衡时,n(CO2)=
 
mol.
反应时间/min n(CO)/mol n(H2O)/mol
0 1.20 0.60
t1 0.80
t2 0.20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取等物质的量浓度的NaOH溶液A、B、C三等份各100mL,分别向三份溶液中通入不等量的CO2气体,充分反应后,再向三份所得的溶液中逐滴加入0.2mol/L的盐酸,标准状况下产生的CO2气体体积与所加盐酸的体积之间的关系如图所示.试回答下列问题:
(1)原NaOH溶液的浓度为
 
mol/L;
(2)曲线B表明,原NaOH溶液中通入的CO2的体积为
 
 mL;
(3)曲线C表明,原NaOH溶液中通入CO2后,所得溶液中的溶质成分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在下列各组溶液中,离子间一定能大量共存的是(  )
A、pH=1的溶液:K+、Cu2+、Br-、SO42-
B、含有0.1mol/LI-的溶液:NH3+、Fe3+、SO42-、Cl-
C、含有0.1mol/LHCO3-的溶液:Na+、Al3+、NO3-、OH-
D、强酸性溶液:K+、Mg2+、NO3-、ClO-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用NA表示阿伏加德罗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2.4g镁与足量的盐酸反应时失去0.1NA个电子
B、含有0.1NA个CO32-的Na2CO3固体的质量为10.6g
C、0.5mol纯硫酸所含有的氧原子数与NA个CO2分子中所含有的氧原子数相等
D、常温常压下,11.2L氧气所含的原子数为NA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NA代表阿伏加德罗常数,下列有关C2H6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标准状况下,22.4 L的C2H6含有原子数等于0.8 NA
B、分子数为NA的C2H6气体,其体积一定约为22.4 L
C、质量为15 g的C2H6中所含分子数为0.5 NA
D、1 mol C2H6分子含有8 NA个共价键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下列离子方程式书写不正确的是(  )
A、用氯化铁溶液腐蚀铜板:2Fe3++Cu=2Fe2++Cu2+
B、澄清石灰水中加少量小苏打溶液:Ca2++OH-+HCO3-=CaCO3↓+H2O
C、用烧碱吸收氯气:Cl2+2OH-=Cl-+ClO-+H2O
D、用O3处理KI中的I-离子:4I-+O3+2H+=2I2+O2+H2O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用已知物质的量浓度的NaOH溶液测定未知物质的量浓度的盐酸,无论是酸往碱中滴还是碱往酸中滴,在其他操作正确的前提下,下列操作一定会使测定结果偏高的是(  )
A、酸式滴定管未用待测盐酸润洗
B、碱式滴定管未用标准碱液润洗
C、滴定过程中锥形瓶中不慎有液体溅出
D、读数时,滴定前仰视,滴定后平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下列各组离子在水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是(  )
A、K+、HCO3-、CO32-、Cl-
B、NO3-、HCO3-、OH-、K+
C、Al3+、Na+、OH-、SO42-
D、H+、Cl-、Na+、SO32-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