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温下,对于下列电解质溶液,说法正确的是( )
A.pH=1的溶液中,Fe3+、I-、NO3-、K+可以大量共存
B.在c(SO)=0.1 mol·L-1的溶液中,Na+、Cl-、H+、Ca2+可以大量共存
C.工业上用过量的NaOH溶液吸收SO2:SO2 + OH- == HSO3-
D.将AlCl3溶液滴入NaOH溶液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Al3+ + 4OH- = AlO2- + 2H2O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2013-2014广东省、揭阳一中两校届高三5月三模化学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在碱性溶液中能大量共存且为无色透明的溶液是
A.K+、Cl-、MnO4-、SO42- B.Na+、SiO32-、NO3-、CO32-
C.Na+、NO3-、SO42-、HCO3- D.Na+、SO42-、S2-、ClO-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2013-2014广东省第一学期期终考试高一级化学科试卷甲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错误的是
A.碘水加到溴化钠溶液中:2 Br- + I2 === 2I- + Br2
B.氯气通入碘化钾溶液中:2I- + Cl2=== 2Cl- + I2
C.氯气溶于水:Cl2 + H2O === 2H+ + Cl-+ ClO-
D.硝酸银溶液中滴加碘化钠溶液:Ag+ + I- === AgI↓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2013-2014广东省第一学期期终考试高一级化学科试卷乙(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某溶液中的Cl-、Br-、I-的物质的量之比为2:3:4,要使溶液中Cl-、Br-、I-物质的量之比为4:3:2则通入Cl2的物质的量是原溶液中I-的量的( )
A. B. C. 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2013-2014广东省深圳市高三六校4月联考理综化学试卷(解析版) 题型:填空题
(本题16分)降低大气中CO2的含量和有效地开发利用CO2正成为研究的主要课题。
(1)已知在常温常压下:
① 2CH3OH(l) + 3O2(g) = 2CO2(g) + 4H2O(g) ΔH =-1275.6 kJ/mol
② 2CO (g)+ O2(g) = 2CO2(g) ΔH =-566.0 kJ/mol
③ H2O(g) = H2O(l) ΔH =-44.0 kJ/mol
写出甲醇不完全燃烧生成一氧化碳和液态水的热化学方程式: 。
(2)在容积为2L的密闭容器中,充入2mol CO2和6mol H2,在温度500℃时发生反应:
CO2(g)+ 3H2(g)CH3OH(g)+ H2O(g) △H<0。CH3OH的浓度随时间变化如图。回答有关问题:
①从反应开始到20分钟时,H2的平均反应速率v(H2)=_________________。
②从30分钟到35分钟达到新的平衡,改变的条件可能是 。
A. 增大压强 B.加入催化剂 C.升高温度 D.增大反应物的浓度
③列式计算该反应在35分钟达到新平衡时的平衡常数(保留2位小数)
④如果在30分钟时,再向容器中充入2mol CO2和6mol H2,保持温度不变,达到新平衡时,CH3OH的浓度____________1mol.L-1(填“>”、“<”或“=”)。
(3)一种原电池的工作原理为:2Na2S2 + NaBr3 Na2S4 + 3NaBr。用该电池为电源,以氢氧化钾水溶液作电解质进行电解,使CO2在铜电极上可转化为甲烷。
①该电池负极的电极反应式为: 。
②电解池中产生CH4一极的电极反应式为: 。
(4)下图是NaOH吸收CO2后某种产物的水溶液在pH从0至14的范围内H2CO3、HCO3-、CO32-三种成分平衡时的组成分数。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此图是1.0 mol·L-1碳酸钠溶液滴定1.0 mol·L-1 HCl溶液的滴定曲线
B.在pH分别为6.37及10.25时,溶液中c(H2CO3)=c(HCO3-)=c(CO32-)
C.人体血液的pH约为7.4,则CO2在血液中多以HCO3-形式存在
D.若用CO2和NaOH反应制取NaHCO3,宜控制溶液的pH为7~9之间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2013-2014广东省深圳市高考预测理综化学试卷(解析版) 题型:实验题
(本题16分)Ⅰ。某实验小组同学为了探究铜与浓硫酸的反应,进行了如下系列实验。
【实验1】铜与浓硫酸反应,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实验步骤:
①先连接好装置,检验气密性,加入试剂;
②加热A试管直到B中品红褪色,熄灭酒精灯;
③将Cu丝上提离开液面。
(1)装置A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2)熄灭酒精灯后,因为有导管D的存在,B中的液体不会倒吸,其原因是 。
(3)拆除装置前,不需打开胶塞,就可使装置中残留气体完全被吸收,应当采取的操作是 。
Ⅱ。饱和的NaHSO3溶液可以与醛发生加成反应,生成水溶性的α-羟基磺酸钠。发生的反应为:
R-CHO + NaHSO3 R-CH(OH)SO3Na
反应是可逆的,在通常条件下有70%--90%向正反应方向转化。
(4)利用Ⅰ中装置制取少量NaHSO3溶液,应采取措施,将装置进行部分改变。这种措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确认有NaHSO3生成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若溴苯中混有杂质乙醛,欲将此杂质除去,可采用的试剂是:__________,其分离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6)若在CH3-CH(OH)SO3Na 水溶液中加入足量盐酸,有机物转化为:___________,将该转化产物分离出来的方法常用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2013-2014广东省深圳市高考预测理综化学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X、Y、Z、W是元素周期表前四周期中的常见元素。其相关信息如下表:
元素 | 相关信息 |
X | X的一种核素的质量数为14,中子数为8 |
Y | Y与X同周期,且它的一种氧化物只能用排水法收集 |
Z | Z的单质常温下为黄绿色气体 |
W | W的原子核外电子总数是其电子层数的4倍 |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原子半径:W> X>Y,离子半径:W>Z
B.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酸性:Z> Y>X
C.Y的最高正价含氧酸,可由它的氢化物为原料来制取
D.W的单质与X的一种氧化物不能发生置换反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2013-2014广东省江门市高二调研测试理综化学试卷(解析版) 题型:填空题
3,5—二甲氧基苯酚是重要的有机合成中间体,其合成反应如下:
该反应后的混合物含有:3,5—二甲氧基苯酚、甲醇、水和HCl。
已知:甲醇、乙醚和3,5—二甲氧基苯酚的部分物理性质如下表:
物质 | 沸点/℃ | 熔点/℃ | 密度(20℃)/(g/cm3) | 溶解性 |
甲醇 | 64.7 | — | 0.7915 | 易溶于水 |
乙醚 | 34.5 | — | 0.7138 | 难溶于水 |
3,5—二甲氧基苯酚 | 172 | 36 | — | 易溶于甲醇、乙醚, 微溶于水 |
现在实验室对反应后的混合物进行分离提纯:
(1)利用与其它物质 差异较大的特点,可先用蒸馏法分离出甲醇,蒸馏操作时使用的玻璃仪器有:酒精灯、 、温度计、冷凝管 、接引管、锥形瓶。
(2)①蒸馏出甲醇后,加入乙醚进行 、 操作,有机层在分液漏斗的 层。
②双项选择:选用乙醚这种试剂的主要原因是( )
A.乙醚易挥发
B.3,5—二甲氧基苯酚在乙醚中溶解度大于在水中的溶解度
C.乙醚难溶于水
D.3,5—二甲氧基苯酚熔点较低
(3)经上述步骤分离得到的有机层再用饱和NaHCO3溶液洗涤,其目的是 。
(4)洗涤完成后,加入无水CaCl2干燥,过滤除去干燥剂,蒸馏除去乙醚,得到固体产物,为进一步提纯固体产物还要进行 操作。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2013-2014广东省惠州市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化学(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实验题
某小组同学用下图装置进行实验研究(a、b、c表示止水夹).请评价或完善其方案:
将装置A、C、E相连接,用MnO2和浓盐酸制取氯气,请回答:
①.氯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为 。
②.A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 _。
③.E中氢氧化钠溶液的作用__________ 。
在C中加入适量的水可制得氯水.将所得氯水分成两份进行实验,其操作、现象和结论为:
实验序号 | 实验操作 | 现象 | 结论 |
Ⅰ | 将氯水滴入品红溶液 | 品红溶液褪色 | 氯气有漂白性 |
Ⅱ | 氯水中加入碳酸氢钠粉末 | 有无色气泡产生 | 氯气与水反应的产物具有酸性 |
④.实验Ⅰ推出的相应结论是否合理? _________,若不合理,请说明理由(若合理,无需填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⑤.实验Ⅱ推出相应的结论是否合理?_________,若不合理,请说明理由(若合理,无需填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2) 为比较Cl2和I2的氧化性强弱,将A、C、E相连, C中盛的试剂可以为___ _ __。
(3) 将B、D、E相连,在B中装浓硝酸和铜片,可制得NO2并进行有关实验.
①.B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 __________。
②.先若关闭c,当丁中充满红棕色的NO2时,再关闭止水夹a、b ,微热试管丁, 丁中可观察到的实验现象 。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