氨在人类的生产和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某化学兴趣小组利用图一装置探究氨气的有
关性质。
(1)装置A中烧瓶内试剂可选用__________(填序号)。B的作用是_______。
a.碱石灰 b.浓硫酸 C.生石灰 d.烧碱溶液
(2)连接好装置并检验装置的气密性后,装入药品,然后应先_______(填I或Ⅱ)。
I.打开旋塞逐滴向圆底烧瓶中加入氨水
Ⅱ.加热装置C
(3)实验中观察到C中CuO粉末变红,D中无水硫酸铜变蓝,并收集到一种单质气体,则该反应相关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该反应证明氨气具有_________ 性。
(4)该实验缺少尾气吸收装置,图二中能用来吸收尾气的装置是_________(填装置序号)。
(5)氨气极易溶于水,若标准状况下,将2.24 L的氨气溶于水配成0.5 L溶液,所得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________________mol/L。
(1)ac;干燥氨气;(2)Ⅰ ; (3)3CuO+2NH33Cu+N2+3H2O;还原性;(4)Ⅱ、Ⅲ;(5)0.2mol/L。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氨气的制备和性质。(1)由题给装置图分析,装置A为氨气的发生装置,属于固液不加热制气体。a.碱石灰为氧化钙和氢氧化钠的混合物,浓氨水滴加到碱石灰上,会放出大量的热,浓氨水受热分解,产生氨气,正确,b.浓硫酸和氨水反应,不产生氨气,错误;c.生石灰和水反应放出大量热,能使氨水温度升高,促进氨水分解,正确;d.氨气极易溶于水,不能用烧碱溶液制取,错误;选ac;U形管B中装有碱石灰,其作用是干燥氨气;(2)连接好装置并检验装置的气密性后,装入药品,然后应先用氨气排尽装置中空气,应先打开旋塞逐滴向圆底烧瓶中加入氨水,选Ⅰ ; (3)根据题意知,氨气和氧化铜在加热条件下反应生成铜、氮气和水,化学方程式为3CuO+2NH33Cu+N2+3H2O;该反应中氮元素的化合价升高被氧化,证明氨气具有还原性;(4)该实验缺少尾气吸收装置,氨气极易溶于水,尾气吸收时要注意防倒吸,图二中能用来吸收尾气的装置是Ⅱ、Ⅲ;(5)氨气极易溶于水,标准状况下,2.24 L氨气的物质的量为0.1mol,溶于水配成0.5 L溶液,所得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0.2mol/L。
考点:考查氨气的制备和性质。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题
某课外兴趣小组为探究铜跟浓硫酸反应情况,用下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已知:①SO2难溶于饱和亚硫酸氢钠溶液;②SO2能与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使之褪色(化学方程式为5SO2+2KMnO4+2H2O=K2SO4+2MnSO4+2H2SO4)。
回答下列问题(注:E为止水夹,F为旋塞):
(1)检查A装置的气密性的方法 。
(2)装置A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3)装置D中试管口放置的棉花应蘸有NaOH溶液,
其作用是 。
(4)装置B具有贮存气体的作用。当D处有明显的现象后,关闭旋塞F并移去酒精灯,由于余热的作用,A处仍有气体产生,此时B中的现象是 ,B中应放置的液体是(填字母) 。
A.水 | B.饱和NaHSO3溶液 | C.酸性KMnO4溶液 | D.NaOH溶液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题
氯水是实验室常需临时配制的一种试剂,图甲所示的是实验室配制氯水时的一种常用装置,图乙是某化学实验小组自行设计的一种配制氯水的装置(图中的鼓气球是一种具有气体单向阀的、可用于向瓶中鼓入空气的仪器)。
(1)氯水需临时配制的原因是: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2)图甲所示装置中,烧杯内的液体是 。
(3)图乙所示装置中,瓶A 内的大试管上端管壁钻有一个小孔,瓶A的名称叫 ,该仪器通常用于
实验中(填基本实验操作的名称)。
(4)用图乙所示装置配制氯水时,操作步骤如下:
①关闭活塞2,打开分液漏斗上口的玻璃塞,再打开活塞1,将少量浓盐酸注入大试管内。
②关闭活塞1,盖上分液漏斗上口玻璃塞。浓盐酸和大试管内的高锰酸钾粉末反应产生氯气。
③轻轻摇动瓶A,使氯气不断溶入水中。
用图乙装置能在较短时间内得到饱和氯水。除了在摇动过程中增大了气体和水的接触面以外,另一个重要原因是 。
分液漏斗中的盐酸应分数次加入试管内。若一次加入太多的盐酸,可能引起的后果是 。
(5)配制氯水完成后,不必拆卸装置即可从瓶A中取用少量氯水,方法是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题
某课外活动小组欲利用CuO与NH3反应,研究NH3的某种性质并测定其组成,设计了如下实验装置(夹持装置未画出)进行实验。请回答下列问题:
(1)仪器a的名称为 ;仪器b中可选择的试剂为 。
(2)实验室中,利用装置A,还可制取的无色气体是 (填字母)。
A.Cl2 | B.O2 | C.CO2 | D.NO2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题
某研究小组欲探究SO2的化学性质,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
(1)在B中检验SO2的氧化性,则B中所盛试剂可为________。
(2)在C中装FeCl3溶液,检验SO2的还原性,则C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D中装新制漂白粉浓溶液。通入SO2一段时间后,D中出现了大量白色沉淀。同学们对白色沉淀成分进行了探究。请回答下列问题:
限选的仪器和试剂:过滤装置、试管、滴管、带导管的单孔塞、蒸馏水、0.5 mol·L-1盐酸、0.5 mol·L-1H2SO4溶液、0.5 mol·L-1BaCl2溶液、品红溶液、新制澄清石灰水。
(ⅰ)假设一:该白色沉淀为CaSO3;
假设二:该白色沉淀为________;
假设三:该白色沉淀为上述两种物质的混合物。
(ⅱ)基于假设一,填写下表:
实验操作 | 预期现象和结论 |
将D中沉淀过滤,洗涤干净备用 | |
用另一干净试管取少量沉淀样品,加入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题
某化学小组为了证明SO2和Cl2的漂白性,设计了如下图所示的实验装置:
它们制备SO2和Cl2所依据的原理分别是:
Na2SO3+H2SO4= Na2SO4+H2O+SO2↑ MnO2+4HCl(浓)MnCl2+Cl2↑+2H2O
(1)用来制取Cl2的装置是 (填序号),反应中浓盐酸所表现出的化学性质是 和
(2)反应开始一段时间后, B、D试管中的品红溶液均褪色。停止通气后,再给B、D两个试管分别加热,____ __ (填“B”或“D” )试管中无明显现象。
(3)装置C的作用是 ;
(4) 若装置D中的品红溶液换成紫色的石蕊溶液,则出现的现象是 。
(5)该小组同学将两种气体混合后通入品红溶液,一段时间后,品红溶液几乎不褪色。查阅资料得知:两种气体按体积比1:1混合,再与水反应可生成两种常见的酸,因而失去漂白作用,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题
下图5个装置都是中学化学中常见的实验装置,某学习小组的同学欲用这些装置进行常见物质的制取并探究其性质(图中a、b、c表示止水夹),请对其进行完善或评价,试回答下列问题:
(1)将A、C、E相连后,以浓盐酸和 (填写名称)为原料制取Cl2,仪器乙的名称是 。
(2)利用(1)中装置和药品,在丙中加入适量水,即可制得氯水。将所得氯水分为两份,进行Ⅰ、Ⅱ两个实验,实验操作、现象、结论如下:
实验序号 | 实验操作 | 现象 | 结论 |
Ⅰ | 将所得氯水滴入品红溶液 | 品红溶液褪色 | 氯气与水反应的产物有漂白性 |
Ⅱ | 向所得氯水中加入碳酸氢钠粉末 | 有无色气泡产生 | 氯气与水反应至少产生一种酸性强于碳酸的物质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题
根据要求完成下列实验。(a、b 为弹簧夹,其他装置略去)
(一)验证酸性的相对强弱:碳酸>苯酚。(已知酸性:亚硫酸 >碳酸)
(1)铜与浓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装置A中的足量的试剂是 。
(2)连接仪器、 、加药品后,打开a关闭 b,然后滴入浓硫酸,加热。能说明碳酸的酸性比苯酚酸性强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验证SO2具有氧化性、还原性和酸性氧化物的通性。
(3)打开b,关闭a。能验证SO2具有氧化性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若过量的SO2通入NaOH溶液中,其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BaCl2溶液中无任何现象,将其分成两份,分别滴加氨水和氯水,均产生白色沉淀,沉淀化学式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写出其中SO2显示还原性并生成白色沉淀的总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题
某课外活动小组欲利用CuO与NH3反应,研究NH3的某种性质并测定其组成,设计了如下实验装置(夹持装置未画出)进行实验。请回答下列问题:
(1)仪器a的名称为________;仪器b中可选择的试剂为________;
(2)实验室中利用下列各组物质,进行喷泉实验,不能成功的是( )
A.Cl2与饱和食盐水 | B.CO2 与40%的NaOH溶液 |
C.NH3与饱和食盐水 | D.HCl与水 |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