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化学 > 题目详情
17.下列分类方法中正确的是(  )
A.根据物质能否导电,可以将化合物分为电解质和非电解质
B.根据氧化物中是否含有金属元素,可以将氧化物分为碱性氧化物和酸性氧化物
C.根据组成元素的种类,将纯净物分为单质和化合物
D.根据分散系的稳定性大小,可以将分散系分为胶体、浊液和溶液

分析 A、根据化合物的水溶液或熔融态能否导电判断电解质和非电解质;
B、酸性氧化物、碱性氧化物和两性氧化物的分类是依据氧化物的性质进行分类;
C、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为单质,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为化合物;
D、分散系的分类依据是分散质微粒直径大小分析判断.

解答 解:A、根据化合物的水溶液或熔融态能否导电将化合物分为电解质和非电解质,故A错误;
B、依据氧化物性质把氧化为分为酸性氧化物、碱性氧化物和两性氧化物,故B错误;
C、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为单质,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为化合物,根据组成元素的种类将纯净物分为单质和化合物,故C正确;
D、根据分散系分散质微粒直径将分散系分为溶液、胶体和浊液,故D错误;
故选C.

点评 本题考查电解质非电解质、分散系、氧化物等分析判断,掌握基础是解题关键,题目难度中等.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7.下列物质中氧原子数目与6.8gH2O2中氧原子数目一定相等的是(  )
A.6.72L COB.6.6gCO2C.8gSO3D.9.8gH2SO4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8.教材中用酸性KMnO4溶液和H2C2O4(草酸)反应研究影响反应速率的因素,离子方程式为:
2MnO4-+5H2C2O4+6H+=2Mn2++10CO2↑+8H2O.一实验小组欲通过测定单位时间内生成CO2的速率,探究某种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设计实验方案如图乙和表:
 
实验序号
A溶液B溶液
20 mL 0.1 mol•L-1H2C2O4溶液30 mL 0.01 mol•L-1kMnO4溶液
20 mL 0.2 mol•L-1
H2C2O4溶液
30 mL 0.01 mol•L-1KMnO4溶液
(1)用电离方程式表示草酸溶液显酸性的原因H2C2O4?H++HC2O4-、HC2O4-?H++C2O42-
(2)该实验探究的是浓度因素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相同时间内针筒中所得CO2的体积大小关系是①<②(填“>”“<”“=”)
(3)若实验①在2min末收集了896mL CO2(标准状况下),则用MnO4-表示该时间内的化学反应速率为v (MnO4-)=0.08mol/(L•min).
(4)除通过测定一定时间内CO2的体积来比较反应速率,本实验还可通过测定产生相同体积CO2所需要的时间(或KmnO4溶液完全褪色的时间)来比较化学反应速率.
(5)该实验小组同学发现反应速率如图二所示,其中t1~t2时间内速率变快的主要原因可能是:①该反应放热、②反应放热.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5.在室温下,向Cu(IO32饱和溶液中加入足量的经稀硫酸酸化的KI溶液,产生碘化亚铜(CuI)沉淀,溶液由蓝色变为棕黄色,反应前加入淀粉溶液不变蓝,反应后加入淀粉溶液变为蓝色.
(1)该反应中氧化剂是Cu(IO32
(2)该反应的氧化产物是I2
(3)1mol氧化剂在反应中得到电子的物质的量为11mol;
(4)某反应体系中有物质:Bi2(SO43、NaMnO4、H2O、MnSO4、NaBiO3、Na2SO4、H2SO4.请将NaBiO3之外的反应物与生成物分别填入以下空格内,配平化学计量数,并用单线桥表示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2.下列有关实验原理、装置、操作或结论的描述中,正确的(或实验能达到预期目的)有(有关装置中的夹持仪器略去未画)(  )项

Ⅰ仿启普发生器制少量氧气Ⅱ.该装置检查气密性(止水夹已关)一打开分液漏斗活塞,液体顺利流下
Ⅲ进行铜与浓硝酸反应的实验Ⅳ.证明氧化性Cl2>Br2>I2Ⅴ.验证酸性的强弱,H2SO4>H2CO3>HClO.
A.1项B.2项C.3项D.4项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2.以下对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的表示正确的是(  )
A.B.
C.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3.(1)工业上可以利用反应I所示原理降低污染气体的排放,并回收燃煤痼气中的硫.
已知:反应I:2CO(g)+SO2(g)?2CO2(g)+S(l)△H1
反应Ⅱ:2CO2(g)?2CO(g)+O2(g)△H2=+566.0kJ•mol-1
反应Ⅲ:S(l)+O2(g)?SO2(g)△H3=-296.0kJ•mol-1
则△H1=-270kJ?mol-1
(2)把0.6mol X气体和0.4mol Y气体混合于2L容器中,发生反应3X(g)+Y(g)?nZ(g)+2W(g),5min末生成0.2mol W,若测知以Z的浓度变化来表示平均速率为0.01mol/(L•min),则上述反应中Z气体的计量系数n=1.
(3)CO和H2可以通过反应C(s)+H2O(g)?CO(g)+H2 (g) 制取.在恒温恒容下,若从反应物出发建立平衡,能说明该反应已达到平衡的是AC.
A.体系压强不再变化
B.CO与H2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1
C.混合气体的密度保持不变
D.每消耗1mol H2O(g)的同时生成1mol H2
(4)氯化铵的水溶液显弱酸性,其原因为NH4++H2O?NH3•H2O+H+(用离子方程式表示),若加入少量的明矾,溶液中的NH4+的浓度增大(填“增大”或“减小”或“不变”).
(5)为更好地表示溶液的酸碱性,科学家提出了酸度(AG)的概念,AG=lg$\frac{c({H}^{+})}{c(O{H}^{-})}$,常温下0.1 mol•L-1盐酸溶液的AG=12.
(6)有人以可溶性碳酸盐为溶浸剂,则溶浸过程中会发生:CaSO4(s)+CO${\;}_{3}^{2-}$?CaCO3(s)+SO${\;}_{4}^{2-}$
已知298K时,Ksp(CaCO3)=2.80×10-9,Ksp(CaSO4)=4.90×10-5
求此温度下该反应的平衡常数K=1.75×104.(计算结果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20.采自地质深层的矿泉水常溶有岩石所含放射性物质在衰变过程中释放的氡,下列关于该类矿泉水说法正确的是(  )
A.该矿泉水越鲜越好
B.该矿泉水宜存放一段时间再用
C.鲜用和存放一段使用对人体危害是一样的
D.越深层开采矿泉水,污染程度越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计算题

1.现有反应:CO(g)+H2O(g)?CO2(g)+H2(g)△H<0,在850℃时,平衡常数K=1.现在850℃时,向2L的密闭容器中充入CO、H2O(g)各4mol,试回答下列问题(写出具体的计算过程):
(1)达平衡时,CO转化率为多少?
(2)H2的体积分数为多少?
(3)若温度仍为850℃,初始时CO浓度为2mol/L,H2O(g)为6mol/L,则平衡时CO转化率为多少?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