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焰色反应实验时,在蘸取待测液前,先用稀盐酸洗净铂丝并灼烧至无色 | |
B. | 将2.5gCuSO4•5H2O溶于水配成100.0mL溶液,得到0.1mol•L-1硫酸铜溶液 | |
C. | 用装置甲吸收SO2 | |
D. | 用装置乙制取无水MgCl2 |
分析 A.用稀盐酸洗净铂丝并灼烧至火焰为无色,可排除干扰;
B.溶液体积应为100mL,在烧杯中加水溶解,水的体积应小于100mL;
C.二氧化硫与氯化钡不反应;
D.镁离子水解,应抑制其水解得到无水盐.
解答 解:A.用稀盐酸洗净铂丝并灼烧至火焰为无色,可排除干扰,操作合理,故A正确;
B.溶液体积应为100mL,在烧杯中加水溶解,水的体积应小于100mL,然后冷却、转移到100mL容量瓶中定容,故B正确;
C.二氧化硫与氯化钡不反应,无法除杂,故C错误;
D.镁离子水解,应抑制其水解得到无水盐,所以利用MgCl2•H2O制得无水氯化镁,应采取的措施是在HCl气流中脱水,抑制氯化镁水解,故D正确.
故选C.
点评 本题考查化学实验方案的评价,为高频考点,把握物质的性质、实验装置的作用、实验技能为解答关键为解答该题的关键,侧重分析与实验能力的考查,题目难度不大.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该腐蚀过程属于电化腐蚀 | |
B. | 铁棒AB段电极反应为O2+2H2O+4e→4OH- | |
C. | 铁棒AB段是负极,BC段是正极 | |
D. | 产生此现象的根本原因是铁棒所处化学环境的不同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选项 | 实验操作 | 实验现象 | 结论 |
A | 将浓氨水加到盛有AgCl固体的试管中 | AgCl固体完全溶解 | 所得溶液中c(Ag+)•c(Cl-) ≤Ksp(AgCl) |
B | 向FeI2溶液中通入少量的氯气,再向反应后的溶液中滴加KSCN溶液 | 溶液变为红色 | Cl2能将Fe2+氧化成Fe3+ |
C | 向固体纯碱中滴加足量浓盐酸,将产生的气体通入苯酚钠溶液 | 溶液变浑浊 | 酸性:盐酸>碳酸>苯酚 |
D | 向两份蛋白质溶液中分别滴加饱和NaCl溶液和CuSO4溶液 | 均有固体析出 | 蛋白质均发生变性 |
A. | A | B. | B | C. | C | D. | D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研发光电转换材料,充分利用太阳能 | |
B. | 包装材料聚氯乙烯属于烃,会造成环境污染 | |
C. | 用石灰对煤燃烧形成的烟气脱硫,并回收石膏 | |
D. | 研发高效生物生长调节剂,减少对化肥的使用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多选题
A. | 化合物x中不含有手性碳原子 | |
B. | 1mol化合物Y与浓溴水反应,最多消耗5mol Br2 | |
C. | 在一定条件下化合物Y能发生加聚反应、缩聚反应 | |
D. | 在氢氧化钠水溶液中加热,化合物X能发生消去反应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题
实验 序号 | 金属 质量/g | 金属 状态 | c(H2SO4) /mol•L-1 | V(H2SO4)/mL | 溶液温度/℃ | 金属消失的时间/S | |
反应前 | 反应后 | ||||||
1 | 0.10 | 丝 | 0.5 | 50 | 20 | 34 | 500 |
2 | 0.10 | 粉末 | 0.5 | 50 | 20 | 35 | 50 |
3 | 0.10 | 丝 | 0.7 | 50 | 20 | 36 | 250 |
4 | 0.10 | 丝 | 0.8 | 50 | 20 | 35 | 200 |
5 | 0.10 | 粉末 | 0.8 | 50 | 20 | 36 | 25 |
6 | 0.10 | 丝 | 1.0 | 50 | 20 | 35 | 125 |
7 | 0.10 | 丝 | 1.0 | 50 | 35 | 50 | 50 |
8 | 0.10 | 丝 | 1.1 | 50 | 20 | 34 | 100 |
9 | 0.10 | 丝 | 1.1 | 50 | 20 | 44 | 40 |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