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化学 > 题目详情
19.下列实验操作不正确的是(  )
A.焰色反应实验时,在蘸取待测液前,先用稀盐酸洗净铂丝并灼烧至无色
B.将2.5gCuSO4•5H2O溶于水配成100.0mL溶液,得到0.1mol•L-1硫酸铜溶液
C.用装置甲吸收SO2
D.用装置乙制取无水MgCl2

分析 A.用稀盐酸洗净铂丝并灼烧至火焰为无色,可排除干扰;
B.溶液体积应为100mL,在烧杯中加水溶解,水的体积应小于100mL;
C.二氧化硫与氯化钡不反应;
D.镁离子水解,应抑制其水解得到无水盐.

解答 解:A.用稀盐酸洗净铂丝并灼烧至火焰为无色,可排除干扰,操作合理,故A正确;
B.溶液体积应为100mL,在烧杯中加水溶解,水的体积应小于100mL,然后冷却、转移到100mL容量瓶中定容,故B正确;
C.二氧化硫与氯化钡不反应,无法除杂,故C错误;
D.镁离子水解,应抑制其水解得到无水盐,所以利用MgCl2•H2O制得无水氯化镁,应采取的措施是在HCl气流中脱水,抑制氯化镁水解,故D正确.

故选C.

点评 本题考查化学实验方案的评价,为高频考点,把握物质的性质、实验装置的作用、实验技能为解答关键为解答该题的关键,侧重分析与实验能力的考查,题目难度不大.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9.如图,将一根较纯的铁棒垂直没入水中,由于深水处溶氧量较少,一段时间后发现AB段产生较多铁锈,BC段腐蚀严重.下列关于此现象的说法错误的是(  )
A.该腐蚀过程属于电化腐蚀
B.铁棒AB段电极反应为O2+2H2O+4e→4OH-
C.铁棒AB段是负极,BC段是正极
D.产生此现象的根本原因是铁棒所处化学环境的不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0.高纯氧化铁性能稳定,无毒、无臭、无味,是食品、药品、化妆品常用着色剂.
某实验小组用工业FeCl3粗品(含Ca、Mn、Cu等杂质离子)为原料,以萃取剂Y(甲基异丁基甲酮)萃取法制取高纯氧化铁.实验过程中的主要操作步骤如图1:

已知:试剂X是浓盐酸,HCl(浓)+FeCl3?HFeCl4
请回答下列问题:
(1)据上述实验操作过程判断,下列实验装置中如图2,没有用到的是①④(填序号)

(2)用萃取剂Y萃取的步骤中:
①Ca、Mn、Cu等杂质离子几乎都在水相(填“水”或“有机”)相中.
②实验时分3次萃取并合并萃取液,这样操作的目的是提高萃取率,提高产量.
③以下关于萃取分液操作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BC.
A.溶液中加入Y,转移至分液漏斗中,塞上玻璃塞,如图3用力振摇
B.振摇几次后需打开分液漏斗上口的玻璃塞放气
C.经几次振摇并放气后,手持分液漏斗静置待液体分层
D.分液时,将分液漏斗上的玻璃塞打开或使塞上的凹槽对准漏斗口上的小孔,打开旋塞,待下层液体完全流尽时,关闭旋塞后再从上口倒出上层液体
(3)下列试剂中,作反萃取剂Z的最佳选择是A,反萃取能发生的原因是加高纯水时,c(HCl)降低,平衡向转化为FeCl3的方向移动.
A.高纯水        B.盐酸          C.稀硫酸      D.酒精
(4)据上述实验操作过程判断,本实验若用适量Na2C2O4溶液代替H2C2O4溶液,是否合理并请说明理由不合理,采用蒸发、灼烧操作后,高纯氧化铁中会有大量NaCl残留在其中.
(5)测定产品中铁的含量需经酸溶、还原为Fe2+,然后在酸性条件下用标准K2Cr2O7溶液滴定(还原产物是Cr3+).现准确称取Wg样品经酸溶、还原为Fe2+,用0.1000mol•L-1的标准溶液进行滴定.
①滴定起始和终点的液面位置如图如图4,则消耗K2Cr2O7标准溶液体积为20.00mL.
②产品中铁的含量为$\frac{0.672}{W}$×100%(假设杂质不与K2Cr2O7反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7.下列实验操作、现象和结论均正确的是(  )
选项实验操作实验现象结论
A将浓氨水加到盛有AgCl固体的试管中AgCl固体完全溶解所得溶液中c(Ag+)•c(Cl-
≤Ksp(AgCl)
B向FeI2溶液中通入少量的氯气,再向反应后的溶液中滴加KSCN溶液溶液变为红色Cl2能将Fe2+氧化成Fe3+
C向固体纯碱中滴加足量浓盐酸,将产生的气体通入苯酚钠溶液溶液变浑浊酸性:盐酸>碳酸>苯酚
D向两份蛋白质溶液中分别滴加饱和NaCl溶液和CuSO4溶液均有固体析出蛋白质均发生变性
A.AB.BC.CD.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4.化学与材料、能源、环境等密切联系.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研发光电转换材料,充分利用太阳能
B.包装材料聚氯乙烯属于烃,会造成环境污染
C.用石灰对煤燃烧形成的烟气脱硫,并回收石膏
D.研发高效生物生长调节剂,减少对化肥的使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多选题

4.由物质X合成乙烯雌酚Y的一种路线如下: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化合物x中不含有手性碳原子
B.1mol化合物Y与浓溴水反应,最多消耗5mol Br2
C.在一定条件下化合物Y能发生加聚反应、缩聚反应
D.在氢氧化钠水溶液中加热,化合物X能发生消去反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1.某有机化合物A的相对分子质量大于150且小于200.经分析得知,化合物中碳、氢、氧的质量比为7.5:1.125:3.A具有酸性,是蜂王浆中的有效成分,物质的量为0.0002mol的A需用20.0 mL 0.0100mol/L氢氧化钠水溶液来滴定达到滴定终点(1)有机化合物A的相对分子质量(分子量)是186,该化合物的化学式(分子式)C10H18O3,分子中含有碳碳双键和羧基.
(2)在一定条件下,烯烃可发生臭氧化还原水解反应,生成羰基化合物,该反应可表示为:     
(R  R′R″为烃基或氢)
已知有机化合物A能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A发生臭氧化还原水解反应生成B和C,B能发生银镜反应,且能与金属钠或氢氧化钠溶液反应.
 以上反应和B的进一步反应如图所示.

1molD与适量的碳酸氢钠溶液反应可放出二氧化碳44.8L(标准状况).若将D与F在浓硫酸作用下加热,可以生成一个化学式(分子式)为C4H4O4的六元环G,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HOOCCOOH+HOCH2CH2OH$→_{△}^{浓硫酸}$+2H2O,反应类型是酯化反应.D与碳酸氢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HOOCCOOH+2NaHCO3=NaOOCCOONa+2CO2↑+2H2O.
(3)经测定,有机化合物C没有支链,分子中没有-CH3.写出有机化合物A的结构简式HOOCCH=CH(CH26CH2OH.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8.有机物W在氧气中燃烧只生成二氧化碳和水,W的转化关系如下图所示:

已知部分信息如下:
①W分子中,苯环上只有两种化学环境的氢原子.
②Y遇氯化铁溶液发生显色反应.请回答下列问题:
(1)X的分子官能团名称是醇羟基或羟基.Y中官能团名称是羟基和羧基.
(2)Z生成T的化学方程式为+CO2+H2O→+NaHCO3
(3)Y的系统命名是对羟基苯甲酸.W生成X和Y的反应类型是水解反应或取代反应.
(4)写出W的结构简式:
(5)芳香族化合物R的分子式比W多2个氢原子,且R能发生银镜反应,R苯环上有三个互为间位的取代基,等物质的量的R分别与足量钠、氢氧化钠、碳酸氢钠完全反应,消耗钠、氢氧化钠、碳酸氢钠的物质的量之比为3:2:1.则R的结构简式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题

18.表是稀硫酸与某金属反应的实验数据:
实验
序号
金属
质量/g
金属
状态
c(H2SO4
/mol•L-1
 
V(H2SO4)/mL
 
溶液温度/℃金属消失的时间/S
反应前反应后
10.100.5502034500
20.10粉末0.550203550
30.100.7502036250
40.100.8502035200
50.10粉末0.850203625
60.101.0502035125
70.101.050355050
80.101.1502034100
90.101.150204440
分析上述数据,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4和5表明固体表面积对反应速率有影响;固体表面积越大,反应速率越快,能表明这一规律另一组实验是1和2(填实验序号).
(2)在前4次实验中,能表明反应物浓度对反应速率产生影响的实验有1、3、4(填序号).
(3)本实验中影响反应速率的其他因素还有温度,其实验序号是6和7.
(4)实验中,反应前后溶液的温度变化值(约15℃)相近,推测其原因:反应物用量相同,放出的热量相同.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