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化学 > 题目详情
8.固定和利用CO2能有效地利用资源,并减少空气中的温室气体.工业上有一种用CO2来生产甲醇燃料的方法:CO2(g)+3H2(g)?CH3OH(g)+H2O(g)+49kJ.某科学实验将6molCO2和8molH2充入2L的密闭容器中,测得H2的物质的量随时间变化如图实线所示.a,b,c,d括号内数据表示坐标.
(1)0~a,a~b,b~c,c~d四段中,平均反应速率最大的时间段是0~a,该时间段内H2的平均反应速率是1mol/(L•min).
(2)平衡时CO2的转化率是多少?反应前后容器内的压强比时多少?(请按计算题格式在答题卡上作答)

分析 (1)a点时还没有达到平衡状态,从反应物的物质的量的变化趋势判断反应进行的方向,依次判断正逆反应速率大小,根据曲线的斜率判断,斜率越大,说明在单位时间内反应物的变化率越大,反应速率越大,也可分别计算不同时间内的反应速率大小来进行比较;
(2)利用三段式进行计算,
                     CO2(g)+3H2(g)?CH3OH(g)+H2O(g)
起始物质的量/mol      6          8        0           0
物质的量变化/mol      2          6        2           2
平衡物质的量/mol      4          2        2           2      
转化率=$\frac{消耗量}{起始量}$×100%,气体压强之比等于气体物质的量之比.

解答 解:(1)a点时还没有达到平衡状态,反应物氢气的物质的量继续减小,平衡向正向移动,所以正反应速率大于逆反应速率,分别计算不同时间内的反应速率:
0~1min内,v(H2)=$\frac{(8-6)mol}{2L×1min}$=1mol/(L•min);
1~3min内,v(H2)=$\frac{(6-3)mol}{2L×(3-1)}$=0.75mol/(L•min);
3~8min内,v(H2)=$\frac{(3-1)mol}{2L×(8-3)min}$=0.1mol/(L•min);
8min后达到化学平衡状态,正逆反应速率相等,综合速率为零;所以0~1min内反应速率最大,8~11min反应速率最小,
故答案为:0~a;1mol/(L•min);
(2)CO2(g)+3H2(g)?CH3OH(g)+H2O(g)
起始物质的量/mol      6          8        0           0
物质的量变化/mol      2          6        2           2
平衡物质的量/mol      4          2        2           2      
二氧化碳的转化率=$\frac{2mol}{6mol}$×100%=33.3%
反应前后容器内的压强比等于气体物质的量之比:P前:P后=(6+8):(4+2+2+2)=14:10=7:5;
答:平衡时二氧化碳的转化率为33.3%,该条件下反应前后容器内的压强比为7:5.

点评 本题考查化学反应速率或平衡的图象和热化学反应方程式,考查计算反应速率的大小比较以及反应物转化的多少,注意把握对题目图象的分析.题目较为综合,具有一定难度.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1.氨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氨的合成和应用是当前的重要研究内容之一.
(1)传统哈伯法合成氨工艺中相关的反应式为:N2(g)+3H2(g)$?_{△}^{催化剂}$2NH3(g),△H<0
①该反应的平衡常数K的表达式为:K=$\frac{{c}^{2}(N{H}_{3})}{c({N}_{2})•{c}^{3}({H}_{2})}$.升高温度,K值减小(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②不同温度、压强下,合成氨平衡体系中NH3的物质的量分数见下表(N2和H2的起始物质的量之比为1:3).分析表中数据,200℃、100MPa(填温度和压强)时H2转化率最高,实际工业生产中不选用该条件的主要原因是压强太高生产设备条件难以实现.

氨的平衡(MP)含量%压强温度(℃)
0.110203060100
20015.381.586.489.995.498.8
3002.252.064.271.084.292.6
4000.425.138.247.065.279.8
5000.110.619.126.442.257.5
6000.054.59.113.823.131.4
③下列关于合成氨说法正确是B(填字母)
A.使用催化剂可以提高氮气的转化率
B.寻找常温下的合适催化剂是未来研究的方向
C.由于△H<0、△S>0,故合成氨反应一定能自发进行
(2)最近美国Simons等科学家发明了不必使氨先裂化为氢就可直接用于燃料电池的方法.其装置为用铂黑作为电极,加入碱性电解质溶液中,一个电极通入空气,另一电极通入氨气.其电池反应为4NH3+3O2=2N2+6H2O,写出负极电极反应式2NH3-6e-+6OH-=N2+3H2O.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2.已知三价铁离子的氧化性比铜离子强.现将a mol 铁和b mol铜的混合物与含有c mol HNO3的稀释溶液充分反应,设还原产物为NO.下列结论:
①若剩余金属0.5a mol,则氧化产物为一种或二种;
②若只有二种氧化产物,被还原的硝酸物质的量为0.25c mol;
③若有三种氧化产物,被还原的硝酸物质的量为0.25c mol;
④若只有一种氧化产物,则3c=8a.
其中正确的组合是(  )
A.①②B.③④C.①③D.只有②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6.高温条件下反应达到平衡时的平衡常数K=$\frac{c(CO)•c({H}_{2}O)}{c(C{O}_{2})•c({H}_{2})}$.恒容条件下升高温度,H2浓度减小.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反应的正反应为放热反应
B.恒温恒容下,增大压强,H2浓度一定减小
C.升高温度,逆反应速率减小
D.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可表示为:CO(g)+H2O(g)$\frac{\underline{\;\;催化剂\;\;}}{高温高压}$CO2(g)+H2(g)△H<0 kJ/mol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3.表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表中所列的字母分别代表一种化学元素.

试回答下列问题(凡涉及的物质均用化学式表示):
(1)a的氢化物的分子构型为三角锥形,中心原子的杂化形式为sp3;d的最高价氧化物的分子构型为平面正三角形,中心原子的杂化形式为sp2,该分子是非极性(填“极性”或“非极性”)分子.
(2)b、d、e三种元素的氢化物中的沸点最高的是HF,原因是:只有HF中含有氢键.
(3)将g的无水硫酸盐溶解于水中,溶液呈蓝色,是因为生成了一种呈蓝色的配合离子,写出该配合离子的结构简式(必须将配位键表示出来)
(4)f(NH35BrSO4可形成两种配合物,已知f3+的配位数是6,为确定f的配合物的结构,现对两种配合物进行如下实验:在第一种配合物的溶液中加BaCl2 溶液时,产生白色沉淀,在第二种配合物溶液中加入BaCl2溶液时,则无明显现象,第二种配合物的化学式为[Co(NH35SO4]Br,该配合物的配体是NH3、SO42-
(5)c单质晶体中原子的堆积方式如图甲所示,其晶胞特征如图乙所示,原子之间相互位置关系的平面图如图丙所示.

c单质晶体中原子的配位数为12.若已知c的原子半径为r,NA代表阿伏加德罗常数,c的相对原子质量为M.该晶体的密度为$\frac{M}{4\sqrt{2}{r}^{3}{N}_{A}}$(用字母表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3.根据现象分析,所得结论正确的是(  )

 选项 实验现象结论
 A 左烧杯中铁表面有气泡,右边烧杯中铜表面有气泡 活动性:Al>Fe>Cu
 B 左边棉花变为橙色,右边棉花变为蓝色 还原性:I->Br+>Cl-
 C 开始铜粉不溶解,溶液呈无色,后有气体放出,溶液呈蓝色 氧化性:NaNO3>H2SO4>Cu2+
 D 锥形瓶中有气体产生,烧杯中液体变浑浊 非金属性:Cl>C>Si
A.AB.BC.CD.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20.A是合成天然橡胶的单体,分子式为C5H8.A的一系列反应如下(部分反应条件省略):

回答下列问题:
(1)A的名称是2-甲基-1,3-丁二烯(或异戊二烯);B的结构简式为CH2=CHCOOCH2CH3
(2)②的反应方程式为
(3)A的同分异构体中属于炔烃的异构体有3种.
(4)A、B反应还可以生成一个六元环化合物的结构简式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7.乙醛与银氨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CH3CHO+2Ag(NH32OH$\stackrel{△}{→}$2Ag↓+CH3COONH4+3NH3+H2O
乙醛与新制Cu(OH)2悬浊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CH3CHO+2Cu(OH)2$\stackrel{△}{→}$CH3COOH+Cu2O↓+2H2O.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8.下列各项中表达正确的是(  )
A.F-的结构示意图:B.CH4分子的比例模型:
C.CCl4的电子式:D.乙烯的结构简式:CH2CH2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