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化学 > 题目详情
12.肼(N2H4)的性质类似于氨气,易溶于水,是塑料、橡胶发泡剂的原料.将肼蒸汽通入CuO胶体中,可发生如图所示的转化
(1)图示的转化中,属于非氧化还原反应的是②(填序号).
(2)转化①中,氧化剂与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4:1,则X的化学式为N2
(3)转化②中,反应一段时间后,溶液中m(OH-)增大(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4)加入NaClO时发生的反应为Cu(NH342++2ClO-+2OH-═Cu(OH)2↓+2N2H3↑+2Cl-+2H2O.该反应需在80℃以上进行,其目的除加快反应速率外,还有使氢氧化铜分解、降低肼的溶解度,促使其从溶液中逸出.
(5)若①中参加反应的CuO物质的量为0.4mol,按图示转化过程进行后,④中生成的CuO物质的量也等于0.4mol,则③中参加反应的O2的物质的量与④中参加反应的NaClO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8.

分析 (1)非氧化还原反应即无元素化合价变化的反应;
(2)在反应①中,N2H4做还原剂,CuO做氧化剂,根据氧化剂与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4:1,据此分析X;
(3)发生Cu2O+4NH3•H2O=2Cu(NH32++2OH-+3H2O,碱性增强;
(4)温度高时氢氧化铜分解,且气体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降低;
(5)反应③4Cu(NH32++8NH3+2H2O+O2=4Cu(NH342++4OH-、④Cu(NH342++2ClO-+2OH-═Cu(OH)2↓+2N2H4↑+2Cl-+2H2O,反应过程中,Cu元素化合价由+1价变为+2价,O元素化合价由0价变为-2价,根据转移电子守恒计算.

解答 解:(1)非氧化还原反应即无元素化合价变化的反应,反应②中铜元素、氮元素和氢元素以及氧元素的化合价均没有变化,故为非氧化还原反应,
故答案为:②;
(2)在反应①中,N2H4做还原剂,CuO做氧化剂,则X为氧化产物,设X中氮元素为a价,则根据氧化剂与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4:1有:4×(2-1)=1×2×(a-2+2),可解得a=0,即X为氮气,
故答案为:N2
(3)转化②中的离子方程式为:Cu2O+4NH3•H2O=2Cu(NH32++2OH-+3H2O,故溶液中氢氧根的物质的量增大,溶液中m(OH-)增大,
故答案为:增大;
(4)温度高时氢氧化铜分解,且气体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降低,从而促进反应向正反应方向进行,即该反应需在80℃以上进行,降低肼的溶解度,促使其从溶液中逸出,
故答案为:使氢氧化铜分解;降低肼的溶解度,促使其从溶液中逸出;
(5)在整个转化过程中满足铜元素的守恒,故若①中参加反应的CuO物质的量为0.4mol,按图示转化过程进行后,④中生成的CuO物质的量也等于0.4mol,
反应③4Cu(NH32++8NH3+2H2O+O2=4Cu(NH342++4OH-,若①中参加反应的CuO物质的量为0.4mol,根据铜元素的守恒,参加n[Cu(NH32+]=0.4mol,
参加反应的O2的物质的量n(O2)=0.1mol,反应④Cu(NH342++2ClO-+2OH-═Cu(OH)2↓+2N2H4↑+2Cl-+2H2O,根据铜元素的守恒,参加n[Cu(NH342+]=0.4mol,则④中参加反应的NaClO的物质的量n(NaClO)=0.8mol,所以③中参加反应的O2的物质的量与④中参加反应的NaClO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8,
故答案为:1:8.

点评 本题考查氧化还原反应,为高频考点,把握发生的反应及元素的化合价变化为解答的关键,侧重分析与应用能力的考查,(5)注意计量数与物质的量变化量关系,为该题解答难点,题目难度中等.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2.由于Fe(OH)2极易被氧化,所以实验室很难用亚铁盐溶液与烧碱反应制得白色纯净的Fe(OH)2沉淀.应用如图所示的电解装置,可制得白色纯净的Fe(OH)2沉淀.两个电极的材料分别为石墨和铁.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a电极的材料应为铁
B.d为苯,其作用为防止空气中的O2把Fe(OH)2氧化
C.电解液c可以是NaCl溶液、NaOH溶液等
D.若电解过程中阳极消耗铁11.2g,理论上阴极产生气体为4.48L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3.X、Y、Z、M是元素周期表中前20号元素,其原子序数依次增大.X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其内层电子总数的3倍,Y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与其电子层数相等,Z-与M2+具有相同的核外电子层结构.下列推测正确的是(  )
A.原子半径Y>Z,离子半径Z-<M2+
B.MX2与水发生反应时,MX2只做氧化剂
C.X、Y形成的化合物既能与强酸反应又能与强碱反应
D.MX2、MZ2两种化合物中,阳离子与阴离子个数比均为1: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20.铬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但正六价的铬有很强的毒性,人体需要的是三价铬.用肼(N2H4)--氧气燃料电池做电源,以铁做阳极,利用电解法除去污水中的Cr2O72-离子,若污水中含0.2mol的Cr2O72-离子,则标准状况下需消耗N2H4的体积为6.72L.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题

7.实验室用50mL 0.50mol•L-1盐酸、50mL 0.55mol•L-1 NaOH溶液和如图所示装置,进行测定中和热的实验,得到表中的数据:完成下列问题:
实验次数起始温度t1/℃终止温度t2/℃
盐酸NaOH溶液
120.220.323.7
220.320.523.8
321.521.624.9
(1)实验时不能用铜丝搅拌棒代替环形玻璃搅拌棒的理由是Cu传热快,热量损失大.
(2)在操作正确的前提下,提高中和热测定准确性的关键是提高装置的保温效果.
(3)根据上表中所测数据进行计算,则该实验测得的中和热△H=-56.8kJ/mol[盐酸和NaOH溶液的密度按1g•cm-3计算,反应后混合溶液的比热容(c)按4.18J•(g•℃)-1计算].如用0.5mol/L的盐酸与NaOH固体进行实验,则实验中测得的“中和热”数值将偏大(填“偏大”、“偏小”、“不变”).其理由是氢氧化钠固体溶于水放热.
(4)若某同学利用上述装置做实验,有些操作不规范,造成测得中和热的数值偏低,请你分析可能的原因是ABDF.
A.测量盐酸的温度后,温度计没有用水冲洗干净
B.把量筒中的氢氧化钠溶液倒入小烧杯时动作迟缓
C.做本实验的当天室温较高
D.将50mL0.55mol/L氢氧化钠溶液取成了50mL0.55mol/L的氨水
E.在量取盐酸时仰视计数
F.大烧杯的盖板中间小孔太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7.某同学按如图所示的步骤配制50mL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NaOH溶液,其中不正确的操作有①②③⑤.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4.在1000mL KNO3和Cu(NO32的混合溶液中c(NO3-)=6mol•L-1,用石墨作电极电解此溶液,当通电一段时间后,两极均收集到11.2L气体(标准状况),假定电解后溶液体积仍为 1000mL,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电解后溶液中c(H+)为2 mol•L-1B.上述电解过程中转移电子总数为NA
C.电解得到的Cu的物质的量为1 molD.原混合溶液中 c(K+)为5 mol•L-1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题

1.由A、B、C、D四种金属按下表中装置图进行实验.
装置
现象二价金属A不断溶解C的质量增加A上有气体产生
根据实验现象回答下列问题:
(1)装置甲中负极的电极反应式是A-2e-═A2+
(2)装置乙中正极的电极反应式是Cu2++2e-═Cu.
(3)四种金属活泼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D>A>B>C.
(4)A、C形成合金,露置在潮湿空气中,A先被腐蚀.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推断题

2.从薄荷油中得到一种烃A(C10H16),叫α非兰烃,与A相关反应如图:


已知:
(1)H的分子式为C10H20
(2)B所含官能团的名称为羰基、羧基.
(3)含两个-COOCH3基团的C的同分异构体共有4种(不考虑手性异构),其中核磁共振氢谱呈现2个吸收峰的异构体结构简式为
(4)B→D,D→E的反应类型分别为加成反应、取代反应.
(5)G为含六元环的化合物,写出其结构简式:
(6)F在一定条件下发生聚合反应可得到一种高吸水性树脂,该树脂名称为聚丙烯酸钠.
(7)写出E→F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8)A的结构简式为,A与等物质的量的Br2进行加成反应的产物共有3种(不考虑立体异构).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