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实验操作中,正确且能达到目的的是
A. 图1是除去水中泥沙 B. 图2是配制0.100 mol/L稀硫酸
C. 图3是点燃酒精灯 D. 图4是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2016-2017学年湖南省等三校高一12月联考化学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在某种强碱性的无色透明溶液中,下列一定能大量共存的离子组是( )
A.K+、AlO2-、Cl-、NO3-
B.MnO4—、SO32-、K+、Cl-
C.Ba2+、CO32-、Cl-、K+
D.HCO3-、K+、SO42—、Cl-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2016届黑龙江、吉林省两省六校高三上学期期中联考化学试卷(解析版) 题型:实验题
西安北郊古墓中曾出土一青铜锤(一种酒具),表面附着有绿色固体物质,打开盖子酒香扑鼻,内盛有26 kg青绿色液体,专家认定是2000多年前的“西汉美酒”。这是我国考古界、酿酒界的一个重大发现。
(1)上述报道引发了某校化学兴趣小组同学的关注,他们收集家中铜器表面的绿色固体进行探究。
提出问题:铜器表面附着绿色固体物质是由哪些元素组成的?
猜想:查阅相关资料后,猜想绿色固体物质可能是铜绿。
实验步骤:
①对试管内的绿色固体进行加热,至完全分解。观察到A装置中绿色固体逐渐变成黑色,B装置中无水硫酸铜变成蓝色,C装置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②取少量加热后生成的黑色固体于试管中,加入稀硫酸。观察到黑色固体逐渐溶解,溶液变成蓝色。
③取少量上述蓝色溶液于试管中,浸入一根洁净的铁丝。观察到铁丝表面有红色物质析出。
④实验结论:绿色固体物质中含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元素(用元素符号作答)。(提示:装置内的空气因素忽略不计)
(2)表达与交流
①上述实验步骤③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干燥管中的碱石灰作用是什么? _。
若反应结束后,如果先移去酒精灯,可能出现的现象是什么? _。
③如果将B、C两装置对调行吗?________。为什么? _____ 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2016届黑龙江、吉林省两省六校高三上学期期中联考化学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化学在生产和日常生活中有着重要的作用。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为防止中秋月饼等富脂食品因被氧化而变质,常在包装袋中放入生石灰或硅胶
B. 氢氧化铁溶胶、水玻璃、淀粉溶液、PM2.5微粒均具有丁达尔效应
C. 国庆节期间燃放的焰火是某些金属元素焰色反应所呈现出来的色彩
D. 浓硫酸可刻蚀石英制艺术品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2016-2017学年浙江省杭州市五校高一上学期联考化学试卷(解析版) 题型:填空题
现有下列八种物质:①NaOH溶液 ②铁丝 ③液态HC1④熔融氯化钠 ⑤硫酸钠固体⑥CO2 ⑦酒精⑧生石灰。
(1)上述物质中,可导电的是________(填序号,下同)。
(2)上述物质中,属于非电解质的是__________。
(3)上述物质中,属于电解质但不导电的是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2016-2017学年浙江省杭州市五校高一上学期联考化学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下列物质分类中,前者包含后者的是
A.氧化物 化合物 B.化合物 电解质 C.溶液 胶体 D.溶液 分散系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2016-2017学年天津市宝坻区高二11月联考化学试卷(解析版) 题型:填空题
已知下列反应的反应热为:
(1)CH3COOH(l)+2O2(g)=2CO2(g)+2H2O(l) △H1 = -870.3KJ/mol
(2)C(s)+O2(g)=CO2(g) △H2 = -393.5KJ/mol
(3)H2(g)+O2(g)=H2O(l) △H3 = -285.8KJ/mol
试计算下列反应的反应热:
2C(s)+2H2(g)+O2(g)=CH3COOH(l) ?H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2017届湖北省高三新考试大纲适应性考试化学卷(解析版) 题型:实验题
某化学兴趣小组在实验室通过如下图所示装置制备Na2S2O3。
(1)装置a中盛装Na2SO3固体的仪器名称是________。
(2)装置b的作用是_______。
(3)实验结束后,装置d中的溶质有NaOH、Na2CO3,还可能有________(填化学式)。
(4)装置c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
(5)实验结束后,装置c的溶液中溶质主要是Na2S2O3,还含有Na2CO3、Na2SO3等成份。为了证明Na2CO3的存在,设计如下实验。供选试剂:A品红溶液;B酸性高锰酸钾溶液;C BaCl2溶液;D澄清石灰水;E 稀硫酸
① 取C中溶液少许,滴加足量___________(填试剂标号)。
② 将①产生的气体依次通过________(填试剂标号〉,实验现象和结论为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