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化学 > 题目详情
5.某兴趣小组为探究温度、压强对可逆反应A(g)+B(g)?C(g)+D(s)的影响,进行了如下实验:恒温条件下,往一个容积为10L的密闭容器中充入1molA和1molB,反应达平衡时测得容器中各物质的浓度为[浓度1].然后改变外界条件又做了两组实验:①只升高温度;②只改变体系压强;分别测得新平衡时容器中各成分的浓度为[浓度2]、[浓度3].
请找
ABC
浓度10.05mol•L-1amol•L-10.05mol•L-1
浓度20.078mol•L-10.078mol•L-10.122mol•L-1
浓度30.06mol•L-10.06mol•L-10.04mol•L-1
浓度40.07mol•L-10.07mol•L-10.098mol•L-1
出实验操作①②与实验数据[浓度2]、[浓度3]的对应关系,并分析下列结论,其中错误的是(  )
A.由[浓度3]与[浓度1]的比较,可判断出正反应是放热反应
B.由[浓度2]与[浓度1]的比较,可判断平衡移动的原因是升高温度
C.[浓度1]中a=0.05mol•L-1
D.该组某学生在实验①过程中,测得各物质在某一时刻的浓度为[浓度4].与[浓度1]比较,可发现该同学在测定[浓度4]这组数据时出现了很大的误差

分析 A、根据[浓度2]与[浓度1]中的浓度变化判断正反应是吸热还是放热反应;
B、根据[浓度3]与[浓度1]中反应物、生成物浓度变化分析是增大压强还是减小压强;
C、根据反应的方程式A(g)+B(g)?C(g)+D(s)来判断,在恒温条件下往一个容积为10L的密闭容器中充入1molA和1molB,反应达平衡时,第Ⅰ组消耗的B的物质的量与A的物质的量相等;
D、根据等效平衡和极性转化法进行判断.

解答 解:A、升高温度后,反应物A、B的浓度增大,C的浓度减小,说明化学平衡向着逆向移动,可判断出正反应是放热反应,故A正确;
B、由于D是固体,该反应在正反应是体积缩小的反应,由[浓度3]与[浓度1]的比较,[浓度3]反应物浓度增加、生成物浓度减小,平衡向着逆向移动,说明是减小了压强,故B错误;
C、反应A(g)+B(g)?C(g)+D(s)中,A和B加入的物质的量相等,化学计量数相等,所以反应达平衡时,第Ⅰ组消耗的B的物质的量与A的物质的量相等,故a=0.05,故C正确;
D、将C的浓度完全转化成A、B的浓度,A、B的浓度都为0.168mol/L,物质的量为1.68mol,最初加入的A、B的物质的量均为1mol,显然在测定过程中出现了很大误差,故D正确;
故选B.

点评 本题考查了影响化学平衡的因素,题目难度中等,充分考查了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和灵活应用所学知识的能力.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5.醇脱水是合成烯烃的常用方法,实验室合成环己烯的反应如图1和实验装置如图2:可能用到的有关数据如下:
相对分
子质量
密度
(g•cm-3
沸点
溶解性
环己1000.9618161微溶于水
环己烯820.810283难溶于水
合成反应:在a中加入20g环己醇和2小片碎瓷片,冷却搅动下慢慢加入1mL浓硫酸,b中通入冷却水后,开始缓慢加热a,控制馏出物的温度不超过90℃.
分离提纯:反应粗产物倒入分液漏斗中分别用少量5%碳酸钠溶液和水洗涤,分离后加入无水氯化钙颗粒,静置一段时间后弃去氯化钙,最终通过蒸馏得到纯净环己烯10g.
回答下列问题:
(1)装置b的名称是直形冷凝器.
(2)加入碎瓷片的作用是防止暴沸;如果加热一段时间后发现忘记加瓷片,应该采取的正确操作是D(填正确答案标号).
A.立即补加B.重新配料C.不需补加 D.冷却后补加
(3)分液漏斗在使用前须清洗干净并检漏;在本实验分离过程中,产物应该从分液漏斗的上口倒出(填“上口倒出”或“下口倒出”).
(4)分离提纯过程中加入无水氯化钙的目的是干燥.
(5)在环己烯粗产物蒸馏过程中,不可能用到的仪器有C(填正确答案标号).
A.蒸馏烧瓶B.温度计C.分液漏斗D.冷凝管E.接收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6.下列各组中的两种物质相互反应时,无论哪种过量,都可用同一个离子方程式表示的是:①氯气与铁粉反应  ②碳酸钠溶液与盐酸  ③硫酸铝溶液与氨水  ④偏铝酸钠溶液与盐酸  ⑤碘化亚铁溶液与氯水  ⑥碳酸氢钙溶液与澄清石灰水(  )
A.②③⑥B.③⑥C.①②④D.①③⑤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3.化学在环境保护、资源利用等与社会可持续发展密切相关的领域发挥着积极作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APEC蓝”是2014年新的网络词汇,形容2014年APEC会议期间北京蓝蓝的天空.说明京津冀实施道路限行和污染企业停工等措施,对减轻雾霾、保证空气质量是有效的
B.“地沟油”经过加工处理后,可以用来制肥皂和生物柴油
C.生石灰、铁粉、硅胶是食品包装中常用的干燥剂
D.有机垃圾发酵生产沼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20.在一定条件下,将1.00molN2(g)与3.00molH2(g)混合于一个10.0L密闭容器中,在不同温度下达到平衡时NH3(g)的平衡浓度如图所示.其中温度为T1时平衡混合气体中氨气的体积分数为25.0%.
(1)当温度由T1变化到T2时,平衡常数关系K1>K2(填“>”,“<”或“=”),焓变△H<0.(填“>”或“<”)
(2)该反应在T1温度下5.0min达到平衡,这段时间内N2的化学反应速率为0.008mol/(L.min).N2的转化率40%
(3)T1温度下该反应的化学平衡常数K1=18.3.
(4)T1温度时,若测得高炉中c(N2)=0.5mol/L,c(H2)=0.5mol/L,c(NH3)=0.5mol/L在这种情况下,该反应是否处于平衡状态否(填是或否),此时反应速率是v正>v逆(填>,<,=).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0.将反应Cu(s)+2Ag+(aq)═Cu2+(aq)+2Ag(s)设计成原电池,某一时刻的电子流向及电流计(G)指针偏转方向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KNO3盐桥中的K+移向Cu(NO32溶液
B.Cu作负极,发生还原反应
C.电子由AgNO3溶液通过盐桥移向Cu(NO32溶液
D.工作一段时间后,AgNO3溶液中c(Ag+)减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7.写出下列化合物的名称或结构简式:
①2.4-二甲基-3-乙基戊烷.
②2,5二甲基 2,4己二醇的结构简式:HO-C(CH32-CH2-CH(OH)-CH(CH3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4.①标准状况下,22.4L CH4;②1.5mol NH3;③1.806×1024个H2O;④标准状况下,73g HCl.所含H原子个数由多到少的顺序是(填写编号)③>②>①>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5.某化学兴趣小组为探究Cl2、Br2、Fe3+的氧化性强弱,设计了如下实验:

(1)检查气体发生装置A的气密性的操作是关闭止水夹b,打开活塞a,向分液漏斗中注水,若水不能顺利流下,则气密性良好.
(2)实验过程如下:
实验操作实验现象结论
打开活塞a,向圆底烧瓶中滴入适量浓盐酸;然后关闭活塞a,点燃酒精灯D装置中:溶液变红色;E装置中:水层溶液变黄色,振荡后CCl4层无明显变化Cl2、Br2、Fe3+氧化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Cl2>Br2>Fe3+
(3)因忙于观察和记录,没有及时停止反应,D装置中又有新的变化:红色慢慢褪去.
①为了探究溶液“红色慢慢褪去”的原因,进行如下实验.
取D中溶液于试管中,加入NaOH溶液,有红褐色沉淀生成,则溶液中一定存在Fe3+.取D中溶液于试管中,加入过量的KSCN溶液,最终得到红色溶液.实验证明“红色慢慢褪去”的原因是过量氯气和SCN-反应2SCN-+Cl2=2Cl-+(SCN)2,使SCN-浓度减小,则使Fe3++3SCN-?Fe(SCN)3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而褪色.
②猜测SCN-可能被Cl2氧化了,又进行了如下研究.
资料显示:
SCN-的电子式为,认为SCN-中碳元素没有被氧化,理由是SCN-中碳元素是最高价态+4价.取D中溶液于试管中,加入用盐酸酸化的BaCl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由此证明SCN-中被氧化的元素是硫元素.通过实验证明了SCN-中氮元素转化为NO3-,若SCN-与Cl2反应生成1mol CO2,则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是16mol.
(4)整套实验装置存在一处明显不足,请在下面的方框内画出相应的改进装置.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