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化学 > 题目详情
1.如图所示的装置中发生反应2A2(g)+B2(g)?2C(g)△H=-a kJ•mol-1(a>0),已知P是可自由滑动的活塞.在相同温度时关闭K,向A、B容器中分别充入2mol A2和1mol B2,两容器分别在500℃时达平衡,A中C的浓度为w1 mol•L-1,放出热量b kJ,B中C的浓度为w2 mol•L-1,放出热量c kJ.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此反应的平衡常数表达式为K=$\frac{{c}^{2}(C)}{{c}^{2}({A}_{2})•c({B}_{2})}$
B.C的浓度大小比较为:w2<w1
C.a、b、c由大到小的关系为a>c>b
D.若打开K,一段时间后重新达平衡,容器B的体积将减小

分析 A为恒容容器,B是恒压容器,反应2A2(g)+B2(g)?2C(g)发生以后,气体的物质的量之和减小,所以B相当于在A的基础上加压,所以平衡B对于A而言是加压了,向右移动,C的浓度增大,放出的热量增加,以此解答该题.

解答 解:A.反应的方程式为2A2(g)+B2(g)?2C(g),可知反应的平衡常数表达式为K=$\frac{{c}^{2}(C)}{{c}^{2}({A}_{2})•c({B}_{2})}$,故A正确;
B.平衡B对于A而言是加压了,向右移动,C的浓度增大,所以w1<w2,故B错误;
C.方程式中a是2mol A2和1mol B2气体完全反应,平衡B对于A而言是加压了,向右移动,C的浓度增大,放出的热量增加,所以a>c>b,故C正确;
D.打开K后,因为B端压强的大于A端的压强,所以B中压强会减小,活塞P会向左移动,故B的体积减小,故D正确.
故选B.

点评 本题综合考查化学平衡的问题,涉及化学平衡常数、影响化学反应速率、化学平衡移动的因素等知识,综合性强,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科学素养,难度不大.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下列离子方程式书写不正确的是(  )
A.制备Fe(OH)3胶体:Fe3++3H2O═Fe(OH)3↓+3H+
B.H2SO4溶液中投入锌粒:2H++Zn═H2↑+Zn2+
C.用NaHCO3 治疗胃酸过多:HCO3-+H+═CO2↑+H2O
D.氯化铁和氢氧化钾溶液混合:Fe3++3OH-═Fe(OH)3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2.有以下几种物质:①食盐晶体   ②铜   ③KNO3溶液   ④熔融的氢氧化钾  ⑤液态氯化氢    ⑥二氧化碳   ⑦酒精.回答以下问题(填序号):
以上物质中能导电的是②③④;    属于电解质的是①④⑤;属于非电解质的是⑥⑦.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9.在2L密闭容器中进行反应:mX(g)+nY(g)?pZ(g)+qQ(g),式中m、n、p、q为物质系数.在0min~3min 内,各物质物质的量的变化如表所示:
 XYZQ
起始(mol)0.7 1 
2min末(mol)0.82.70.82.7
3min末(mol)  0.6 
已知2min内 v(Q)=0.075mol•L-1•min-1,且 v(z):v(Y)=1:2
(1)试确定以下物质的相关量:起始时n(Y)=2.3mol,n(Q)=3mol.
(2)方程式中m=1
(3)用Z表示2min内的反应速率0.05mol•L-1•min-1
(4)2min末Q的转化率为10%.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6.如下图所示(B中冷却装置未画出),将氯气和空气(不参与反应)以体积比约1:3混合通入含水8%的碳酸钠中制备Cl2O,并用水吸收Cl2O制备次氯酸溶液.

已知:Cl2O极易溶于水并与水反应生成HClO;Cl2O的沸点为3.8℃,42℃以上分解为Cl2和O2
(1)①实验中控制氯气与空气体积比的方法是通过观察A中产生气泡的速率调节流速.
②为使反应充分进行,实验中采取的措施有搅拌、使用多孔球泡.
(2)①装置B中产生Cl2O的化学方程式为:2Cl2+Na2CO3=Cl2O+2NaCl+CO2
②若B无冷却装置,则进入C中的Cl2O会大量减少.其原因是该反应放热,温度升高Cl2O会分解.
(3)装置C中采用棕色圆底烧瓶是因为HClO见光易分解.
(4)已知次氯酸可被H2O2、FeCl2等物质还原成Cl-.测定C中次氯酸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的实验方案为:用酸式滴定管取20.00mL次氯酸溶液,加入足量的H2O2溶液,再加入足量的硝酸银溶液,过滤,洗涤,在真空干燥箱中干燥,用电子天平称量沉淀质量.(可选用的试剂:H2O2溶液、FeCl2溶液、AgNO3溶液.除常用仪器外须使用的仪器有:电子天平,真空干燥箱)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6.向2L的密闭容器中充入3molN2和9molH2,在一定温度下,反应30s达到平衡,测得平衡时混合气体总物质的量比反应前混合气体总物质的量减少了$\frac{1}{8}$,平衡时N2的转化率为25%,30s内NH3的平均反应速率为0.025mol/(L•s).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3.某同学用工业硫酸铜(含硫酸亚铁等杂质)制备纯净的CuSO4•5H2O.工艺流程如下(部分操作和条件略):
I.取工业硫酸铜固体,用稀硫酸溶解,过滤.
II.向滤液中滴加H2O2溶液,稍加热.
III.向II的溶液中加入CuO粉末至pH=4.
IV.加热煮沸,过滤,滤液用稀硫酸酸化至pH=1.
V.蒸发浓缩、冷却结晶、过滤、洗涤、干燥,得晶体.
已知部分阳离子生成氢氧化物的pH、Ksp(25℃)如下表:
物质Fe(OH)3Fe(OH)2Cu(OH)2
开始沉淀时pH2.77.64.7
完全沉淀时pH3.79.66.7
Ksp4.0×10-388.0×10-162.2×10-20
(1)II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2Fe2++H2O2+2H+=2Fe3++2H2O.
(2)II中将Fe2+氧化为Fe3+的目的是在调节在pH=4时,只将Fe3+转化为沉淀除去,而不会使Cu2+转化为沉淀.
(3)用K3[Fe(CN)6](铁氰化钾)验证II中Fe2+是否转化完全的现象是若有蓝色沉淀生说,说明Fe2+没有完全转化;若没有蓝色沉淀生成,说明Fe2+已经完全转化.
(4)III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2Fe3++3CuO+3H2O=2Fe(OH)3+3Cu2+
通过计算说明在此条件下的溶液中Fe3+是否沉淀完全(提示:当溶液中某离子浓度小于1.0×10-5 mol•L-1时可认为该离子沉淀完全).
(5)应用化学平衡移动原理解释IV中“滤液用稀硫酸酸化”的原因用稀硫酸酸化至PH=1,可以抑制Cu2+在加热过程中水解,以获得纯净的硫酸铜晶体
(6)V中获得晶体的方法是蒸发浓缩、冷却结晶.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0.硫酸生产中炉气转化反应为:2SO2(g)+O2(g)?2SO3(g).研究发现,SO3的体积分数(SO3%)随温度(T)的变化如曲线I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该反应在高温时比低温更易自发进行
B.曲线I上A、C两点反应速率的关系是:vA<vC
C.T0时该反应的平衡常数为160
D.已知V2O5的催化效果比Fe2O3好,若I表示用V2O5催化剂的曲线,则II是Fe2O3作催化剂的曲线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题

11.某同学需要用到85mL 1mol/L的NaCl溶液,现需在实验进行配制,填空并请回答下列问题:
(1)配制1mol/L的NaCl溶液
托盘天平称取NaCl的质量应选用容量瓶的规格(可供选择的规格100mL、250mL、500mL)除容量瓶外还需要的其它仪器
(2)配制时,其正确的操作顺序是(字母表示,每个字母只能用一次)BCAED;
A、用30mL水洗涤烧杯内壁和玻璃棒2-3次,洗涤液均注入容量瓶,振荡
B、用托盘天平准确称取所需NaCl的质量,将量好的NaCl倒入烧杯中,再加入少量水(约30mL),用玻璃棒慢慢搅动,使其混合均匀
C、将NaCl沿玻璃棒注入容量瓶中
D、将容量瓶盖紧,振荡,摇匀
E、继续往容量瓶内小心加水,直到溶液凹面恰好与刻度相切
(3)指出本实验的操作错误的地方,并进行更正.定容时,继续向容量瓶内小心加水到溶液离刻度线1-2cm,改用胶头滴管逐滴滴加水到凹液面恰好与刻度线相切
(4)若出现如下情况,对所配溶液浓度将有何影响(填“偏高”、“偏低”或“无影响”):
①若加蒸馏水时不慎超过了刻度偏低;
②若定容时俯视刻度线偏高;
③C操作中不小心洒出有溶液偏低.
(5)若实验过程中出现如下情况如何处理?加蒸馏水时不慎超过了刻度线一点点重新配制.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