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化学 > 题目详情
8.25℃时,向盛有60mL pH=4HA溶液的绝热容器中加入pH=13的NaOH溶液,所得混合溶液的温度(T)与加入NaOH溶液体积(V)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HA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0.067mol•L-1
B.25℃时,HA的电离平衡常数约为1.5×10-9
C.a→b的过程中,混合溶液中可能存在:c(A-)=c(Na+
D.b点时:c(Na+)>c(A-)>c(OH-)>c(H+

分析 A.b点前后完全反应,此时消耗氢氧化钠0.004mol,计算氢氧化钠物质的量和酸物质的量相同计算得出HA的浓度;
B.根据电离平衡常数K=$\frac{c({H}^{+})c({A}^{-})}{c(HA)}$进行计算和判断;
C.NaA呈碱性,HA呈酸性,a→b的过程中,混合溶液中可能呈中性,依据电荷守恒分析;
D.b点为化学计量点,HA为弱酸,NaA水解使溶液呈碱性,根据电荷守恒分析.

解答 解:A.恰好中和时混合溶液温度最高,即b点,此时消耗氢氧化钠=0.04L×0.1mol/L=0.004mol,得出60mlHA的浓度=$\frac{0.004mol}{0.06L}$=0.067mol/L,故A正确;
B.根据计算可知,pH=4的HA溶液的浓度为0.067mol/L,pH=4的溶液中氢离子浓度为10-4mol/L,则溶液中c(HA)=0.067mol/L-10-4mol/L,所以电离平衡常数K=$\frac{c({H}^{+})c({A}^{-})}{c(HA)}$=$\frac{1{0}^{-4}×1{0}^{-4}}{0.667-1{0}^{-4}}$=1.5×10-7,故B错误;
C.NaA呈碱性,HA呈酸性,a→b的过程中,混合溶液中可能呈中性,则:c(A-)=c(Na+),故C正确;
D.b点为化学计量点,HA为弱酸,NaA水解使溶液呈碱性,则溶液中c(OH-)>c(H+),根据电荷守恒,c(Na+)+c(H+)=c(OH-)+c(A-),由于c(OH-)>c(H+),则c(Na+)>c(A-),总的来说,溶液中c(Na+)>c(A-)>c(OH-)>c(H+),故D正确.
故选B.

点评 本题考查酸碱混合的定性判断,题目难度中等,试题侧重考查学生的分析、理解问题的能力及计算能力,正确分析图象曲线变化为解答根据,注意掌握酸碱混合定性判断的方法.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20.下列判断错误的是(  )
A.稳定性:NH3>PH3>AsH3B.原子半径:N>P>As
C.酸性:HClO4>H2SO4>H3PO4D.碱性:NaOH>Mg(OH)2>Al(OH)3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化合物H(C13H16O2)是一种香料,存在于金属中,以烷烃A为原料合成H的路线如图:

已知R-CH=CH2$→_{(ii)H_{2}O_{2}/OH-}^{(i)B_{2}H_{4}}$R-CH2CH2OH
(1)B是A的一卤代物,经测定B分子中只有1种不同化学环境的氢,则A的名称是2-甲基丙烷.
(2)写出②的化学方程式(CH32CClCH3+NaOH$→_{△}^{醇}$(CH32C=CH2+NaCl+H2O.
(3)G 所含官能团的名称是碳碳双键、羧基.
(4)F→G包括两少反应,其反应类型分别是氧化反应、复分解反应.
(5)H 属于芳香族化合物,它的分子式具有反式结构,用结构简式表示其反式结构:
(6)芳香族化合物I 是 G的同分异构体,与G具有相同的官能团,则I的结构可能有4种(不包括顺反结构);其中苯环上的一氯代物有2 种的I的结构简式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题

18.某些有机物的转化如图l所示.已知:A是营养物质之一,米饭、馒头中富含A,在酸性条件下水解的最终产物是B.C是白酒的主要成分,能直接氧化成酸性物质D.

请回答下列问题:
(1)C中官能团的名称是羟基.
(2)下列有关B的性质说法正确的是bcd(填字母序号,下同).
a.燃烧时有烧焦的羽毛味
b.在人体中氧化的最终产物是CO2和H2O
c.在碱性、加热条件下,能与银氨溶液反应析出银
d.在加热条件下,能与新制的氢氧化铜反应产生砖红色沉淀
(3)工业上用乙烯与水反应制备C,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CH2=CH2+H2O$\stackrel{一定条件}{→}$C2H5OH,反应类型是加成反应.
(4)反应④的化学方程式是C2H5OH+CH3COOH$?_{△}^{浓H_{2}SO_{4}}$CH3COOC2H5+H2O.
(5)若实验室利用图2制备E,试管N中盛放的试剂是饱和碳酸钠溶液,导气管不伸入液面下的理由是防止倒吸.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3.常温下,体积均为50.00mL、浓度均为0.1000mol/L的NaCl、NaBr及NaI三种溶液,分别用0.1000mol/L的AgNO3溶液滴定,滴定曲线如图所示:
已知:p Ag+=-lgc(Ag+),Ksp(AgI)=8.0×10-17,Ksp(AgBrI)=5.0×10-13,Ksp(AgCl)=1.8×10-1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三种溶液各取10 mL混合,然后滴定,沉淀先后顺序为Cl-、Br-、I-
B.滴定Cl-时,可加人少量的KI作指示剂
C.当滴定AgNO3溶液至70.00mL时,溶液中c(I-)>c (Br-)>c(Cl-)
D.滴定曲线①、②、③分别表示NaI溶液、NaBr溶液、NaCl溶液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3.金属铁盐或其氧化物在生产生活和科学实验中应用广泛.
(1)一定条件下Fe2O3与甲烷反应制取纳米级铁,同时生成CO和H2
已知:Fe2O3(s)+3CO(g)═2Fe(s)+3CO2(g)△H=-27.6kJ/mol
CH4(g)+H2O(g)═CO(g)+3H2(g)△H=+206.4kJ/mol
CO(g)+H2O(g)═CO2(g)+H2(g)△H=-41.0kJ/mol
①反应Fe2O3(s)+3CH4(g)?2Fe(s)+3CO(g)+6H2(g)的△H>0(填“>”、“<”或“=”)
②若该反应在5L的密闭容器中进行,1min后达到平衡,测得体系中固体质量减少0.96g.则该段时间内CO的平均反应速率为0.012mol/(L•min).
③若该反应在恒温恒压容器中进行,能表明该反应达到平衡状态的是b、d(选填序号)
a.c(CH4)=c(CO)
b.固体的总质量不变 
c.v(CO)与v(H2)的比值不变
d.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变
④该反应的化学平衡常数的负对数pK随反应温度T的变化曲线如下图.试用平衡移动原理解释该曲线的变化规律:该反应为吸热反应,温度越高反应进行的程度越大,K越大,则pK越小.若700℃时测得c平衡(H2)=1.0mol•L-1,则CH4的转化率为50%.
(2)菱铁矿的主要成分是:FeCO3,实验室中可以通过FeSO4与NaHCO3溶液混合制得FeCO3,有关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Fe2++2HCO3-=FeCO3↓+CO2↑+H2O.已知Ksp[FeCO3】=3.2×10-11,H2CO3的Ka1=4.30×10-7,Ka2=5.61×10-11.试通过以上数据简要计算说明该反应能进行的原因K=$\frac{c({H}_{2}C{O}_{3})}{c(F{e}^{2+}){c}^{2}(HC{O}_{3}^{-})}$=$\frac{{K}_{a2}}{{K}_{sp}(FeC{O}_{3})•{K}_{a1}}$=4.08×106>106,所以反应易发生.
(3)Na2FeO4是一种高效净水剂,工业上以Fe为阳极,NaOH为电解质溶液进行电解制备,写出阳极电极反应式:Fe-6e-+8OH-=FeO42-+4H2O.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多选题

20.公元前一世纪,我国已使用天然气,天然气的主要成分为甲烷.下列关于甲烷的叙述错误的是(  )
A.通常情况下,甲烷跟强酸、强碱、强氧化剂不起反应
B.甲烷和乙烯因碳原子数不同,所以互为同系物
C.甲烷跟氯气反应每生成1molCHCl3则消耗3molCl2
D.因为二氯甲烷没有同分异构体,所以甲烷为正四面体结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7.下列陈述I、Ⅱ均正确且具有因果关系的是(  )
选项陈述I陈述Ⅱ
A.SO2具有漂白性SO2可使溴水褪色
B.NH3具有碱性NH3极易溶于水
C.SiO2可与HF反应氢氟酸不能保存在玻璃瓶中
D.HNO3具有酸性可用铁和稀HNO3制取氢气
A.AB.BC.CD.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8.氯化硼的熔点为10.7℃,沸点为12.5℃.在氯化硼分子中,氯-硼-氯键角为120°,它可以水解,水解产物之一是氯化氢.下列对氯化硼的叙述中正确的(  )
A.氯化硼是原子晶体
B.熔化时,氯化硼能导电
C.氯化硼分子是一种极性分子
D.水解方程式:BCl3+3H2O?H3BO3+3HCl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