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在多电子的原子里,能量高的电子通常在离核近的区域活动 | |
B. | 核外电子总是先排在能量低的电子层上 | |
C. | 两种微粒,若核外电子排布完全相同,则其化学性质一定相同 | |
D. | 微粒的最外层只能是8个或2个电子才稳定 |
分析 A.电子能量越高,越容易脱离原子核的束缚;
B.根据能量最低原理分析解答;
C.两种微粒,若核外电子排布完全相同,可能是中性原子、阳离子、阴离子;
D.氢离子的最外层没有电子,但是氢离子为稳定结构.
解答 解:A.电子能量越高,越容易脱离原子核的束缚,故在多电子的原子里,能量高的电子通常在离核远的区域内活动,故A错误;
B.核外电子总是先排在离核最近、能量低的电子层上,故B正确;
C.两种微粒,若核外电子排布完全相同,可能是中性原子、阳离子、阴离子,如Ca2+与S2-、Ar等,其化学性质不相同,故C错误;
D.一般情况下最外层有8个电子(最外层是第一电子层时有2个电子)的结构是一种稳定结构,但是氢离子较稳定,其最外层不含电子,故D错误;
故选B.
点评 本题考查原子核外电子排布规律,题目难度不大,明确原子核外电子排布规律为解答关键,D为易错点,注意氢离子较稳定,但是氢离子最外层不含电子,试题培养了学生的分析能力及灵活应用能力.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氯水中通入一定量的SO2气体可增强氯水的漂白性 | |
B. | 因为SO2具有漂白性,所以它能使品红溶液、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 |
C. | 已知酸性:H2SO4>HClO,则SO2通入漂白粉溶液中可生成次氯酸 | |
D. | 紫色石蕊试液中通入SO2,溶液变红后不褪色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向水中加入NaHCO3溶液会抑制水的电离 | |
B. | 35℃时纯水中c(H+)>c(OH-) | |
C. | 向水中加入NaHSO4溶液会抑制水的电离 | |
D. | c(H+)随着温度的升高而降低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若保持温度,保持容器容积固定不变,向容器内补充B气体,则有a<b | |
B. | 若保持温度、压强不变,充入惰性气体,则有a>b | |
C. | 若其他条件不变,升高温度,则有a<b | |
D. | 若a=b,则可能是在该温度下,保持容器容积固定不变情况下充入了惰性气体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光导纤维的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硅 | |
B. | SiO2不与水反应,所以二氧化硅不是酸性氧化物 | |
C. | 装有烧碱溶液的试剂瓶不能用玻璃塞,是为了防止烧碱与二氧化硅反应生成硅酸钠而使瓶塞与瓶口黏在一起 | |
D. | 晶体硅是良好的半导体材料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向某无色溶液中加入BaCl2,产生白色浑浊说明该溶液中一定有SO42- | |
B. | 向淀粉碘化钾溶液中加氯水,溶液变为蓝色说明氯气的氧化性强于碘单质 | |
C. | 某固体中加入稀盐酸,产生了无色气体,证明该固体一定有CO32- | |
D. | 某溶液滴加稀盐酸无明显现象,再加硝酸银产生白色沉淀,说明溶液中含Cl- |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