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化学 > 题目详情
7.NaClO2的漂白能力是漂白粉的4~5倍,NaClO2广泛用于造纸工业、污水处理等.工业上生产NaClO2的工艺流程如下:

(1)ClO2发生器中的反应为:2NaClO3+SO2+H2SO4═2ClO2+2NaHSO4.实际工业生产中,可用硫磺、浓硫酸代替原料中的SO2,其原因为S+2H2SO4(浓)$\frac{\underline{\;\;△\;\;}}{\;}$3SO2↑+2H2O(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2)反应结束后,向ClO2发生器中通入一定量空气的目的:驱赶出ClO2,确保其被充分吸收.
(3)吸收器中生成NaClO2的离子反应方程式为2ClO2+2OH-+H2O2=2ClO2-+O2+2H2O,其中反应温度不能高于5℃的可能原因:提高ClO2的利用率及防止H2O2分解.
(4)某化学兴趣小组用如图所示装置制备SO2并探究SO2与Na2O2的反应:

①为除去过量的SO2,C中盛放的试剂为NaOH溶液(或KMnO4溶液).
②D中收集到的气体可使带余烬的木条复燃,B中发生的反应可能为2Na2O2+2SO2=2Na2SO3+O2、Na2O2+SO2═Na2SO4

分析 (1)ClO2发生器中的反应为氯酸钠与二氧化硫在浓硫酸作用下发生氧化还原反应,而硫磺、浓硫酸也可以生成二氧化硫,所以可用硫磺、浓硫酸代替原料中的SO2
(2)反应结束后,发生器中仍有少量ClO2,用空气可以将其排出,确保其被充分吸收;
(3)吸收器中双氧水与ClO2在碱性条件下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NaClO2,根据电荷守恒和元素守恒可写出离子方程式,为了提高ClO2的利用率及防止H2O2分解,反应温度不能高于高于5℃;
(4)①二氧化硫能被氢氧化钠溶液或高锰酸钾溶液吸收;
②D中收集到的气体可使带余烬的木条复燃,说明有氧气产生,所以B中发生的反应可能为二氧化硫与过氧化钠反应生成亚硫酸钠和氧气.

解答 解:(1)ClO2发生器中的反应为氯酸钠与二氧化硫在浓硫酸作用下发生氧化还原反应,而硫磺、浓硫酸也可以生成二氧化硫,反应的方程式为S+2H2SO4(浓)$\frac{\underline{\;\;△\;\;}}{\;}$3SO2↑+2H2O,所以可用硫磺、浓硫酸代替原料中的SO2
故答案为:S+2H2SO4(浓)$\frac{\underline{\;\;△\;\;}}{\;}$3SO2↑+2H2O;
(2)反应结束后,发生器中仍有少量ClO2,用空气可以将其排出,确保其被充分吸收,
故答案为:驱赶出ClO2,确保其被充分吸收;
(3)吸收器中双氧水与ClO2在碱性条件下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NaClO2,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ClO2+2OH-+H2O2=2ClO2-+O2+2H2O,为了提高ClO2的利用率及防止H2O2分解,反应温度不能高于高于5℃,
故答案为:2ClO2+2OH-+H2O2=2ClO2-+O2+2H2O;提高ClO2的利用率及防止H2O2分解;
(4)①二氧化硫能被氢氧化钠溶液或高锰酸钾溶液吸收,所以C中盛放的试剂为NaOH溶液(或KMnO4溶液),
故答案为:NaOH溶液(或KMnO4溶液);
②D中收集到的气体可使带余烬的木条复燃,说明有氧气产生,所以B中发生的反应可能为二氧化硫与过氧化钠反应生成亚硫酸钠和氧气,反应的方程式为2Na2O2+2SO2=2Na2SO3+O2
故答案为:2Na2O2+2SO2=2Na2SO3+O2

点评 本题考查物质的制备实验的工业设计,题目难度中等,本题注意把握物质的性质,从质量守恒的角度以及氧化还原反应的特点判断生成物,为解答该题的关键,也是易错点.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9.用四种溶液进行实验,下表中“操作及现象”与“溶液”对应关系错误的是(  )
选项操作及现象溶液
A通入CO2,溶液变浑浊饱和Na2CO3溶液
B通入CO2,溶液变浑浊,继续通CO2至过量,浑浊消失Na2SiO3溶液
C通入CO2,溶液变浑浊,再加入品红溶液,红色褪去Ca(ClO)2溶液
D通入CO2,溶液变浑浊,继续通CO2至过量,浑浊消失,再加入足量NaOH溶液,又变浑浊澄清石灰水
A.AB.BC.CD.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20.某小组探究Na2CO3和NaHCO3的性质,实验步骤及记录如下:
Ⅰ.分别向盛有0.5g Na2CO3固体、0.5gNaHCO3固体的烧杯中加入10mL水(20℃),搅拌,测量温度 为T1
Ⅱ.静置恒温后测量温度为T2
Ⅲ.分别加入10mL 密度约为1.1g/mL 20%的盐酸(20℃),搅拌,测量温度T3
得到下表的数据:
 温度
试剂
 T1/℃ T2/℃ T2/℃
 Ha2CO2 23.3 20.0 23.7
 HaCO2 18.5 20.0 20.8
回答下列问题:
(1)NaHCO3溶于水显碱性,其原因是HCO3-+H2O?H2CO3+OH-(用离子方程式表示).
(2)根据试题后的附表判断:步骤Ⅰ中Na2CO3、NaHCO3固体能否全部溶解是(填“是”或“否”).
(3)分析表1的数据得出:Na2CO3固体溶于水放热,NaHCO3固体溶于水吸热(填“放热”或“吸热”).
(4)甲同学分析上述数据得出:Na2CO3和NaHCO3与盐酸反应都是放热反应.乙同学认为应该增加一个实验,并补做如下实验:向 盛 有10mL水(20℃)的烧杯中加入10mL密度约为1.1g/mL20%的盐酸(20℃),搅拌,测量温度为22.2℃.
(5)结合上述探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C.
A.NaHCO3与盐酸的反应是吸热反应
B.不能用稀盐酸鉴别Na2CO3和NaHCO3固体
C.Na2CO3、NaHCO3固体与稀盐酸反应的能量变化还与物质的溶解等因素有关
(6)丙同学为测定一份NaHCO3和Na2CO3混合固体中NaHCO3的纯度,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其中不能测定Na2CO3和NaHCO3混合物中Na2CO3质量分数的是C
A.取a克混合物充分加热,减重b克
B.取a克混合物与足量稀盐酸充分反应,加热、蒸干、灼烧,得b克固体
C.取a克混合物与足量稀硫酸充分反应,逸出气体用碱石灰吸收,增重b克
D.取a克混合物与足量Ba(OH)2溶液充分反应,过滤、洗涤、烘干,得b克固体.
若按A方案进行实验,则原混合物中NaHCO3的质量分数为$\frac{84b}{31a}$×100%(用含a、b的代数式表示)
附表:溶解度表
 温度
溶解度
 10℃ 20℃ 30℃ 40℃
 Ha2CO2 12.5g 21.5g 39.7g 40.g
 HaHCO2 8.1g 9.6g 11.1g 12.7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5.实验室里用下列药品和仪器来制取纯净的无水氯化铜:
序号
仪器及装置图
图中A、B、C、D、E、F的虚线部分表示玻璃管接口,接口的弯曲和伸长等部分未画出.根据要求填写下列各小题空白.
(1)如果所制得气体从左向右流向时,上述各仪器装置的正确连接顺序是(填各装置的序号)
③接⑤接④接②接①接⑥;其中,②与④装置相连时,玻璃管接口(用装置中字母表示)应是接C.
(2)装置⑥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Cl2+2OH-=Cl-+ClO-+H2O.
(3)实验开始时,应首先检验装置的气密性;实验结束时,应先熄灭①处的酒精灯.
(4)在装置⑤的烧瓶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MnO2+4HCl(浓)$\frac{\underline{\;\;△\;\;}}{\;}$MnCl2+Cl2+2H2O
(5)待充分反应后,装置①的玻璃管中呈棕黄色.冷却后,将制得的产物配成溶液,溶液呈绿(或蓝绿)色.
(6)若反应中有71gCl2生成,则被氧化的HCl的物质的量为2mol,转移电子数为2NA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2.CO的应用和治理问题属于当今社会的热点问题.
(1)汽车尾气中CO的治理,常用四氧化三钴(Co3O4)纳米棒的作催化剂,低温下与O2反应生成CO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BD(不定项选择)
A.该反应是分解反应  B.反应前后Co3O4化学性质不改变  C.反应前后碳元素的化合价不变  D.该反应的△H<0
(2)光气(COCl2)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用于农药、医药、聚酯类材料的生产,工业上通过Cl2(g)+CO(g)?COCl2(g)制备.左图为此反应的反应速率随温度变化的曲线,右图为某次模拟实验研究过程中容器内各物质的浓度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回答下列问题:

①0~6min内,反应的平均速率v(Cl2)=0.15 mol•L-1•min -1
②若保持温度不变,在第8min加入体系中的三种物质各1mol,则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填“向正反应方向”、“向逆反应方向”或“不”);
③若将初始投料浓度变为c(Cl2)=0.8mol/L、c(CO)=0.6mol/L、c(COCl2)=0.4 mol/L,保持反应温度不变,则最终达到化学平衡时,Cl2的体积分数与上述第6min时Cl2的体积分数相同;
④该反应的平衡常数的表达式为K=$\frac{c(COC{l}_{2})}{c(C{l}_{2})×c(CO)}$,随温度升高,该反应平衡常数变化的趋势为减小(填“增大”、“减小”或“不变”),原因为正反应为放热反应,随温度升高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平衡常数减小;
⑤比较第8min反应温度T(8)与第15min反应温度T(15)的高低:T(8)<T(15)(填“<”、“>”或“=”).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2.草酸(乙二酸)存在于自然界的植物中,草酸的钠盐和钾盐易溶于水,而其钙盐难溶于水;草酸晶体(H2C2O4•2H2O)无色,熔点为101℃,易溶于水,受热脱水、升华,170℃以上分解.回答下列问题:
(1)甲组同学按照如图所示的装置,通过实验检验草酸晶体的分解产物.装置C中可观察到的现象是有气泡冒出,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由此可知草酸晶体分解的产物中有CO2.装置B的主要作用是冷凝(水蒸气和草酸),防止草酸进入装置C反应生成沉淀而干扰CO2的检验.
(2)乙组同学认为草酸晶体分解的产物中含有CO,为进行验证,选用甲组实验中的装置A、B和如图所示的部分装置进行实验.
①乙组的实验装置中,依次连接的合理顺序为A→B→F→D→G→H→D→I.装置H反应管中盛有的物质是CuO;I中集气瓶收集到的气体主要是CO.
②能证明草酸晶体分解产物中有CO的现象是H中黑色粉末变为红色,其后的D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3)丙组同学欲进一步证明产物CO能否与Na2O2反应.从A~J中选用装置进行实验,最简单的装置接口连接顺序是:A→B→F→J(盛Na2O2的干燥管);实验后用J中的固体进行验证的方法是:取丁中的固体,滴加足量稀硫酸,将生成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若石灰水变浑浊,则发生了反应;否则,未发生反应(可另选试剂).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9.为了保护环境,充分利用资源,某研究小组通过如图简化流程,将工业制硫酸的硫铁矿烧渣(含Fe2O3.SiO2.Al2O3等)转变成重要的工业原料FeSO4(反应条件略)

活化硫铁矿还原Fe3+的主要反应为:FeS2+7Fe2(SO43+8H2O═15FeSO4+8H2SO4,不考虑其它反应,请回答下列问题:
(1)第1步H2SO4与Fe2O3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Fe2O3+6H+=2Fe3++3H2O.
(2)检验第II步中Fe3+是否完全还原,应选择C(填字母编号).
A.KMnO4溶液      B.K3[Fe(CN)6]溶液     C.KSCN溶液
(3)第III步加FeCO3调溶液pH=6时,利用相关数据计算,判断Al3+是否沉淀完全?是(填“是”或“否”)(已知Ksp Al(OH)3=1.9×10-33,当离子浓度小于1×10-5mol•L-1时,可认为沉淀完全)
(4)FeCO3在空气中加热反应可制得铁系氧化物材料.
已知25℃,101kPa时:4Fe(s)+3O2(g)═2Fe2O3(s)△H=-1648kJ/mol
C(s)+O2(g)═CO2(g)△H=-393kJ/mol
2Fe(s)+2C(s)+3O2(g)═2FeCO3(s)△H=-1480kJ/mol
FeCO3在空气中加热反应生成Fe2O3的热化学方程式是4FeCO3(s)+O2(g)=2Fe2O3(s)+4CO2(g)△H=-260kJ/mol.
(5)FeSO4在一定条件下可制得FeS2(二硫化亚铁)纳米材料,该材料可用于制造高容量锂电池,电池放电时的总反应为4Li+FeS2═Fe+2Li2S,正极反应式是FeS2+4e-=Fe+2S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6.已知:CH4(g)+2O2(g)═CO2(g)+2H2O(l);△H=-890.3kJ/mol,等质量的氢气和甲烷分别燃烧后,放出的热量之比约为(  )
A.1:3.4B.1:1.7C.2.6:1D.4.6:1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7.蛇纹石矿可以看做由MgO、Fe2O3、Al2O3和SiO2组成.某实验小组设计如图流程欲分别制得单质Mg、Fe、Al和Si.

请回答下列问题:
(1)滤液A中含有的阳离子有Mg2+、Al3+、Fe3+、H+
(2)操作④中生成沉淀G的离子方程式为AlO2-+CO2+2H2O=Al(OH)3↓+HCO3-
(3)工业由Al2O3冶炼AI的化学反应方程式2Al2O3$\frac{\underline{\;电解\;}}{\;}$4Al+3O2
(4)写出检验溶液F中主要阳离子的方法:在溶液中滴加KSCN溶液,若出现血红色,则有Fe3+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