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化学 > 题目详情

如图所示,△H1=-393.5kJ/mol, △H2=-395.4kJ/mol,下列说法或表示式正确的是

A.石墨和金刚石的转化是物理变化

B.C(s、石墨)=C(s、金刚石) △H=+1.9 kJ/mol

C.金刚石的稳定性强于石墨

D.断裂1mol石墨化学键吸收的能量比断裂1mol金刚石的化学键吸收的能量少

 

B

【解析】

试题分析:A、金刚石与石墨是不同的物质,所以二者的转化是化学变化,错误;B、1mol石墨与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放出393.5kJ的热量,1mol金刚石与氧气完全反应放出395.4kJ的热量,所以1mol石墨转化为金刚石需要吸收1.9kJ的热量,正确;C、C(s、石墨)=C(s、金刚石) △H=+1.9 kJ/mol,说明石墨的能量低于金刚石,所以石墨稳定,错误;D、同理可判断断裂1mol石墨化学键吸收的能量比断裂1mol金刚石的化学键吸收的能量多,该反应C(s、石墨)=C(s、金刚石)才是吸热反应,错误,答案选B。

考点:考查化学反应的热效应的判断,物质稳定性的比较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2014-2015学年浙江省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可逆反应A+a B C+2 D(a为化学计量数),已知B、C、D为气态物质。反应过程中,当其他条件不变时,C的百分含量(C%)与温度(T)和压强(p)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T2>T1,p2>p1

B.该反应为放热反应

C.若a=2,则A为液态或固态物质

D.增加B的物质的量,该反应的△H绝对值增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2014-2015学年浙江省东阳外国语学校高二上学期期中化学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用水稀释0.1 mol·L-1的CH3COOH溶液,其中随水的量增加而增大的是([ ]表示浓度)

A.①②③ B.②③⑤ C.④⑤ D.④⑤⑥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2014-2015学年浙江台州中学高二上学期第一次统练化学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利用生活中常见的材料可以进行很多科学实验,甚至

制作出一些有实际应用价值的装置来,下图就是一个用废旧材料制

作的可用于驱动玩具的电池的示意图。上述电池工作时,有关说法

正确的是

A.铝罐将逐渐被腐蚀

B.碳粒和炭棒上发生的反应为:O2+4e-=2O2-

C.炭棒应与玩具电机的负极相连

D.该电池工作一段时间后炭棒和炭粒的质量会减轻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2014-2015学年浙江台州中学高二上学期第一次统练化学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下图是水煤气(成分为CO、H2)空气燃料电池的工作原理示意图,a、b均为惰性电极。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

A.A处通入空气,B处通入水煤气

B.a电极的反应式包括:CO+4OH--2e-= CO32-+2H2O

C.a电极发生还原反应,b电极发生氧化反应

D.如用这种电池电镀铜,当镀件增重6.4g,则消耗标准状况下的水煤气4.48 L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2014-2015学年河南鄢陵县第一高中高二上第一次考试化学(B)试卷(解析版) 题型:填空题

(10分)降低大气中CO2的含量及有效利用CO2,目前已引起各国普遍重视。

(1)工业上有一种方法是用CO2来生产燃料甲醇。为探究反应原理,现进行如下实

验,在体积为1 L的密闭容器中,充入1 mol CO2和3 mol H2,在500℃下发生

反应:CO2(g)+3H2(g) CH3OH(g)+H2O(g) 。

实验测得CO2(g)和CH3OH(g)的浓度随时间变化如下图1所示。

①图2是改变温度时H2的化学反应速率随时间变化的示意图,则该反应的正反

应是 (填“吸热”或“放热”)反应。

②500℃达平衡时,CH3OH的体积分数为 。

(2)下图中P是可自由平行滑动的活塞,关闭K,在相同温度时,向A容器中充入1molCH3OH(g)和2molH2O(g),向B容器中充入1.2molCH3OH(g) 和2.4molH2O(g),两容器分别发生上述(1)中反应的逆反应。

已知:起始时容器A和B的体积均为aL,反应达到平衡时容器B的体积为1.5aL,容器B中CH3OH转化率为 ;维持其他条件不变,若打开K一段时间后重新达到平衡,容器B的体积为 L(连通管中气体体积忽略不计,且不考虑温度的影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2014-2015学年河南鄢陵县第一高中高二上第一次考试化学(B)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对于可逆反应:2M(g)+N(g)2P(g) ΔH<0,下列各图中正确的是(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2014-2015学年河南鄢陵县第一高中高二上第一次考试化学(A)试卷(解析版) 题型:填空题

(9分)在体积为1 L的密闭容器中,进行如下化学反应:

CO2(g)+H2(g)CO(g)+H2O(g),化学平衡常数K与温度T的关系如下表:

T/℃

700

800

850

1 000

1 200

K

0.6

0.9

1.0

1.7

2.6

回答下列问题:

(1)该反应的平衡常数表达式K=__________,升高温度,化学平衡向__________

(填“正反应”或“逆反应”)方向移动。

(2)能判断该反应达到化学平衡状态的依据是________。

A c(CO2)=c(CO) B K不变 C 容器中的压强不变

D.v正(H2)=v正(CO2) E.c(H2)保持不变

(3)若某温度下,平衡浓度符合下列关系:c(CO2)·c(H2)=c(CO)·c(H2O),此时的温

度为_____;在此温度下,若向该容器中投入1 mol CO2、1.2 mol H2、0.75 mol

CO、1.5 mol H2O,则此时反应朝______方向进行(填“正反应”、“逆反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2014-2015学年河南鄢陵县第一高中高一上第一次考试化学(A)试卷(解析版) 题型:填空题

(10分)用2.4mol/L的H2SO4溶液配制100mL浓度为0.2 mol/L的稀H2SO4,回答下列问题:

(1)需要量取2.4 mol/L的H2SO4溶液的体积是 mL。

(2)配制过程有下列几步操作:

A 用量筒量取所需H2SO4溶液的体积,注入盛有适量水的烧杯中,用玻璃棒搅拌,使其混合均匀;

B 将蒸馏水加入容量瓶至液面接近刻度线1cm~2cm处;

C 向烧杯中加入约20mL蒸馏水;

D.用少量蒸馏水洗涤烧杯和玻璃棒2~3次,并将洗涤液也转移到容量瓶中;

E.用 ① 加水至刻度线;

F.待烧杯中溶液冷却后,沿玻璃棒转移到 ② ;

G.盖好瓶塞,反复颠倒摇匀。

以上各步骤操作的先后顺序是 ③ (填字母)

(3)取上述所配溶液10mL与足量BaCl2溶液反应,生成白色沉淀0.48 g。则该溶液浓度

0.2 mol/L(填“大于”“等于”或“小于”)造成此误差的操作可能是

A 定容时俯视容量瓶 B 用量筒取2.4mol/L H2SO4溶液时俯视读数

C 使用容量瓶前未干燥 D.使用的烧杯和玻璃棒未洗涤彻底

E.定容时将蒸馏水洒在容量瓶外面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