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学生对Cl2与FeCl2和KSCN混合溶液的反应进行实验探究。
操 作 | 现 象 |
通入氯气至过量 | I.A中溶液变红 |
(1)B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
(2)A中溶液变红的原因是 。
(3)为了探究现象II的原因,甲同学进行如下实验。
①取A中黄色溶液于试管中,加入NaOH溶液,有红褐色沉淀生成,则溶液中一定存在 。
②取A中黄色溶液于试管中,加入过量的KSCN溶液,最终得到红色溶液。
甲同学的实验证明产生现象II的原因是SCN—与Cl2发生了反应。
(4)甲同学猜想SCN—可能被Cl2氧化了,他又进行了如下研究。
资料显示:SCN—的电子式为 。
①甲同学认为SCN—中碳元素没有被氧化,理由是 。
②取A中黄色溶液于试管中,加入用盐酸酸化的BaCl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由此证明SCN—中被氧化的元素是 。
③通过实验证明了SCN- 中氮元素转化为NO3-,他的实验方案是 。
④若SCN—与Cl2反应生成1 mol CO2,则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是 mol。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在一密闭容器中有CO、H2、O2共16.5g和足量的Na2O2,用电火花引燃,使其完全反应,Na2O2增重7.5g,则原混合气体中O2的质量分数是( )
A.54.5% B.40%
C.36% D.33.3%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现有四种试剂:①新制氢氧化铜悬浊液;②浓硝酸;③硝酸银溶液;④碘水。为了鉴别葡萄糖、淀粉、食盐、鸡蛋清(主要成分是蛋白质)四瓶无色溶液,分别选择合适的试剂,正确的答案是( )
A.①②③④ B.④①②③ C.①④②③ D.①④③②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下列物质中互为同分异构体的有________;互为同位素的有________;互为同素异形体的有________;是同一物质的有________。(用序号填写)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在一密闭容器中有CO、H2、O2共16.5g和足量的Na2O2,用电火花引燃,使其完全反应,Na2O2增重7.5g,则原混合气体中O2的质量分数是
A. 54.5% B.40% C.36% D.33.3%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下列实验方案中,不能测定Na2CO3和NaHCO3混合物中Na2CO3质量分数的是
A.取a克混合物充分加热,减重b克
B.取a克混合物与足量稀盐酸充分反应,加热、蒸干、灼烧,得b克固体
C.取a克混合物与足量稀硫酸充分反应,逸出气体用碱石灰吸收,增重b克
D.取a克混合物与足量Ba(OH)2溶液充分反应,过滤、洗涤、烘干,得b克固体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某溶液的溶质是由下列中的几种离子构成:Na+、Fe3+、Cu2+、Ba2+、CO32-、AlO2-、SO32-、SO42-。取该溶液进行有关实验,实验步骤及结果如下:
①向溶液中加入过量稀盐酸,得到气体甲和溶液甲;
②向溶液甲中加入过量NH4HCO3溶液,得到白色沉淀乙、气体乙和溶液乙;
③向溶液乙中加入过量Ba(OH)2溶液,得到白色沉淀丙、气体丙和溶液丙。
④检验气体甲、气体乙、气体丙,都只含有一种成份,而且各不相同。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只根据实验①能得出的结论是 ;
(2)沉淀丙中一定含有 ,可能含有 。
(3)该溶液中肯定存在的离子有 。
(4)气体甲的化学式为 ;气体乙的名称为 ;
气体丙的分子几何构型是 ;
(5)向溶液甲中加入NH4HCO3溶液至过量,该过程中发生的离子方程式为
;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将钠、镁、铝0.3mol分别放入100mL1mol·的盐酸中,同温同压下产生的气体体积比是( )
A、1:2:3 B、6:3:2 C、3:1:1 D、1:1:1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某化学反应2AB+D在四种不同条件下进行,B、D起始浓度为0,反应物A的浓度(mol ·L-1)随反应时间(min)的变化情况如下表所示。
根据上述数据,完成下列填空:
(1)在实验1中,反应在10—20 min时间内平均反应速率为________mol ·L-1·min-1。
(2)在实验2中,A的初始浓度c2=________mol ·L-1,反应经20 min就达到平衡,可推测实验2中还隐含的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
(3)设实验3的反应速率为v3,实验1的反应速率为v1,则v3____v1(填“>”“=”或“<”),且c3____1.0 mol ·L-1(填“>”“=”或“<”)。
(4)在实验4中,反应在20—30 min时间内平均反应速率为________。
比较实验4和实验1,可推测该反应是_______(填“吸热”或“放热”)反应,结合表中数据说明原因______ _ 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