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化学 > 题目详情
11.利用废铝箔(主要成分为Al、少量的Fe、Si等)既可制取有机合成催化剂AlBr3又可制取净水剂硫酸铝晶体.
I.实验室制取无色的无水AlBr3(熔点:97.5℃,沸点:263.3℃~265℃,在空气中AlBr3遇水蒸气易发生水解)可用如图1所示装置,主要实验步骤如下:
步骤l.将铝箔剪碎,用CCl4浸泡片刻,干燥,然后投入
到烧瓶6中.
步骤2.从导管口7导入氮气,同时打开导管口l和4排出空气,一段时间后关闭导管口7和1;导管口4接装有P2O5的干燥管.
步骤3.从滴液漏斗滴入一定量的液溴于烧瓶6中,并保证
烧瓶6中铝过剩.
步骤4.加热烧瓶6,回流一定时间.
步骤5.将氮气的流动方向改为从导管口4到导管口l.将装有P2O5的干燥管与导管口1连接,将烧瓶6加热至270℃左右,使AlBr3蒸馏进入收集器2.
步骤6.蒸馏完毕时,在继续通入氮气的情况下,将收集器2从3处拆下,并立即封闭3处.
(1)步骤l中,铝箔用CCl4浸泡的目的是除去铝箔表面的油脂等有机物.
(2)步骤2操作中,通氮气的目的是排去装置中含水蒸气的空气.
(3)步骤3中,该实验要保证烧瓶中铝箔过剩,其目的是保证液溴完全反应,防止溴过量混入AlBr3中.
(4)步骤4依据何种现象判断可以停止回流操作5的管中回流液呈无色(或烧瓶6中物质呈无色).
(5)步骤5需打开导管口l和4,并从4通入N2的目的是将AlBr3蒸气导入装置2中并冷凝.
Ⅱ.某课外小组的同学拟用废铝箔制取硫酸铝晶体,已知铝的物种类别与溶液pH关系如图2所示,实验中可选用的试剂:处理过的铝箔;2.0mol•L-1NaOH溶液:2.0mol•L-1硫酸
(6)由铝箔制备硫酸铝晶体的实验步骤依次为:
①称取一定质量的铝箔于烧杯中,分次加入2.0mol•L-1NaOH溶液,加热至不再产生气泡为止.
②过滤,③滤液用2.0mol•L-1硫酸在不断搅拌下调到pH4~10左右;
④过滤、洗涤沉淀;⑤向沉淀中不断加入2.0mol•L-1硫酸,至恰好溶解;
⑥蒸发浓缩;⑦冷却结晶;⑧过滤、洗涤、干燥.

分析 I.(1)铝箔表面会有油污,根据相似相溶原理知,有机溶质易溶于有机溶剂;
(2)溴化铝易水解生成氢氧化铝和HBr;
(3)如果溴过量,溴易混入溴化铝中;
(4)当5的管中回流液呈无色或烧瓶6中物质呈无色,说明可以停止回流;
(5)将溴化铝蒸汽导入装置2中并冷凝得到溴化铝;
II.(6)③根据图片知,pH在4-10时生成氢氧化铝沉淀;
⑥从溶液中获得晶体采用加热浓缩、冷却结晶的方法.

解答 解:I.(1)铝箔表面易沾有油脂,油脂属于有机物,根据相似相溶原理知,有机溶质易溶于有机溶剂,所以用四氯化碳除去铝箔表面的油脂,
故答案为:除去铝箔表面的油脂等有机物;
(2)溴化铝易水解生成氢氧化铝和HBr,为防止溴化物在空气中的水蒸气中水解,用氮气将装置中空气(含水蒸气)排出,
故答案为:排出装置中含有水蒸气的空气;
(3)如果溴过量,溴易混入溴化铝中,所以为保证液溴完全反应,该实验要保证烧瓶中铝箔过剩,
故答案为:保证溴完全反应,防止溴过量混入溴化铝中;
(4)当5的管中回流液呈无色或烧瓶6中物质呈无色,说明溴恰好完全反应,则可以停止回流,
故答案为:5的管中回流液呈无色(或烧瓶6中物质呈无色);
(5)步骤5需打开导管口l和4,利用压强差将溴化铝蒸汽导入装置2并冷凝得到溴化铝,
故答案为:将AlBr3蒸气导入装置2中并冷凝;
II.(6)③根据图片知,pH在4-10时生成氢氧化铝沉淀,所以该步骤是向溶液中滴加稀硫酸并调节溶液pH为4-10,从而得到氢氧化铝沉淀,
故答案为:滤液用2.0mol/L硫酸在不断搅拌下调到pH4-10左右;
⑥从溶液中获得晶体采用加热浓缩、冷却结晶的方法,所以该操作为蒸发浓缩,故答案为:蒸发浓缩.

点评 本题考查AlBr3、硫酸铝制备实验方案设计,侧重考查学生制备、操作等基本能力,明确实验原理是解本题关键,题目难度中等.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3.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在原电池的负极和电解池的阴极上都是发生失电子的氧化反应
B.用惰性电极电解Na2SO4溶液,阴阳两极产物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2
C.用惰性电极电解饱和KBr溶液,若有1 mol电子转移,则生成1 molKOH
D.镀层破损后,镀锡铁板比镀锌铁板更耐腐蚀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4.常温下,将盐酸和一元碱BOH溶液等体积混合,两种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和混合溶液的pH如下表所示:
实验序号HCl溶液浓度(mol/L)BOH溶液溶液(mol/L)混合后溶液pH
0.100.104.7
0.100.307
0.100.508.2
根据实验结果,回答下列问题:
(1)试写出BOH在溶液中的电离方程式:BOH?B++OH-
(2)甲组混合溶液中离子浓度由大到小的顺序为:c(Cl-)>c(B+)>c(H+)>c(OH-
(3)乙组混合溶液中B-离子浓度c(B-)=0.05 mol/L
(4)丙组混合溶液中c(BOH)、c(B-)、c(Cl-)浓度大小关系为c(BOH)>c(B+)>c(Cl-
(5)根据乙组实验,列式并计算BOH在常温下的电离平衡常数Kb=5×10-8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在2L密闭容器中,800℃时反应2NO(g)+O2(g)?2NO2(g)体系中,n(NO)随时间的变化如表:
时间/s012345
n(NO)/mol0.0200.0100.0080.0070.0070.007
(1)上述反应是(填“是”或“不是”)可逆反应,在第5s时,NO的转化率为65%.用O2表示从0~2s内该反应的平均速率v=0.0015mol/(L•s).
(2)如图所示,表示NO2变化曲线的是b.
(3)能说明该反应已达到平衡状态的是bc(填序号).
a.v(NO2)=2v(O2)         b.容器内压强保持不变
c.v(NO)=2v(O2)       d.容器内密度保持不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6.某校化学小组的同学将一批废弃的线路板简单处理后,得到含Cu、Al、Fe及少量Au、Pt等金属的混合物,并设计了如图1制备硫酸铜和硫酸铝晶体的方案:

回答下列问题:
(1)第②步加入H2O2是为了除去Fe2+,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Fe2++H2O2+4OH-═2Fe(OH)3
(2)滤渣2的主要成分是Fe(OH)3和Al(OH)3.由滤渣2制取Al2(SO43•18H2O实验过程的最后步骤,是由Al2(SO43溶液经过加热蒸发、冷却结晶、过滤、洗涤、干燥(填写所需实验操作的名称),即获得Al2(SO43•18H2O晶体.
(3)用第③步所得CuSO4•5H2O可制得Cu(OH)2.化学活动小组为探究Cu(OH)2受热分解产物及产物性质,设计如下实验过程:取0.98g Cu(OH)2固体加热,有铜的氧化物生成,其质量随温度变化如图3所示,产物A、B的化学式分别为CuO和Cu2O.通过以上实验和图象可以得出如下结论:高温时B较稳定(填“较稳定”或“不稳定”).
活动小组同学还进行了如下实验:
某同学用图2装置进行实验(夹持装置未画出),最终得出的结论是加热时A可将NH3氧化为N2,A被还原为单质Cu.支持此同学结论的现象是硬质玻璃管中黑色固体变成红色,烧杯中导管口部产生气泡,有无色、无味气体生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6.近年来,硫化铜矿的湿法冶炼已经取得很大的进展.现有一种催化氧化酸浸硫化铜矿的湿法冶炼法,其工艺流程如1图所示:

温度、固液比、反应时间、氯离子浓度都对铜的浸出率有较大的影响,下面是实验得出的这几种因素对铜的浸出率影响的变化曲线图(如图2-图5所示)

(1)根据实验以及工业生产的实际要求,从图2-图5中得出的最佳工艺条件为(从下表中选出序号)A.
反应温度/℃固液比c(Cl-)/mol•L-1反应时间/h
A951:5.50.86
B1001:5.50.77
C1101:60.98
(2)上述流程从溶液中得到纯净的FeSO4•7H2O晶体的操作是蒸发浓缩、冷却结晶、过滤、用冰水洗涤、用乙醇淋洗、干燥.用乙醇淋洗的目的是:由于乙醇易挥发,晶体容易干燥.
(3)副产品FeSO4•7H2O样品的纯度可用滴定法进行测定,实验步骤如下:
步骤1:称取5.800g绿矾产品,经溶解、定容等步骤准确配制250mL溶液.
步骤2:从上述容量瓶中量取25.00mL待测溶液于锥形瓶中,
步骤3:用硫酸酸化的0.0100mol/L KMnO4溶液滴定至终点,记录消耗KMnO4溶液体积
步骤4:重复步骤2、步骤3一至两次.
①步骤1中用到的玻璃仪器有:烧杯、玻璃棒、胶头滴管和250mL容量瓶,步骤2量取溶液所用仪器是酸式滴定管.
②写出步骤3反应的离子方程式5Fe2++MnO-4+8H+=5Fe3++Mn2++4H2O:
③数据处理:
滴定次数待测溶液的体积/mL标准溶液的体积
滴定前刻度/mL滴定后刻度/mL
125.00mL0.0240.01
225.00mL0.7040.71
325.00mL0.2039.20
计算上述样品中FeSO4•7H2O的质量分数为95.86%.
④不考虑操作误差,用上述方法测定的样品中FeSO4•7H2O的质量分数偏低(填偏低、偏高或无影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3.Fridel-Crafts反应是向苯环上引入烷基最重要的方法,在合成上有很大的实用价值,该反应可以简单表示如下:ArH+RX$\stackrel{催化剂}{→}$ArR+HX;△H<0(Ar表示苯基).某化学兴趣小组在实验室先利用叔丁醇与盐酸反应制得叔丁基氯(沸点50.7℃),再利用Fridel-Crafts反应原理制备对叔丁基苯酚(熔点99℃).反应流程及实验装置如图1所示:

试回答下列问题:
(1)步骤①是直接将盐酸、叔丁醇直于分液漏斗中,振摇一段时间后静置分液.振摇过程中应进行放气操作.步骤②中用饱和食盐水及饱和碳酸氢钠的目的是除去叔丁基氯粗产物中的HCl等酸性杂质、减少叔丁基氯溶解损耗量.步骤③是要将叔丁基氯粗产品制成精品,实验操作方法是蒸馏.
(2)步骤④在如图2所示的装置中进行,若实验过程中去掉制备装置中装有氯化钙的干燥管,有可能导致的不良后果是水气进入,反应物、催化剂等可能失效.
(3)叔丁基氯与苯盼反应时适当控制温度是很重要的.若反应过程中温度过高应用冷水浴冷却,否则可能导致的不良后果是反应放热使温度升高,且生成大量的HCl气体,若不及时冷却,叔丁基氯的蒸气易逸出而影响产率.
(4)常温下叔丁基氯易变质(打开瓶塞时瓶口会有白雾现象>,故实验中所用的必须现用现配,试写出叔丁基氯在常温下变质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CH33CCl→CH2=C(CH32+HCl↑或(CH33CCl+H2O→(CH33COH+HCl↑.
(5)实验中得到产品叔丁基苯盼常常不是白色而呈现浅紫色,你认为可能的原因是一部分苯酚被空气中的氧气所氧化.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20.A、B、C、D、E、F是中学中常见的物质,其转化关系如图所示(反应条件未标出),已知反应①是置换反应.
请回答下列问题:
(1)若B是黄绿色气体,C、F是空气的主要成分,A、D相遇有白烟生成,写出A的电子式,反应③的化学方程式为4NH3+5O2$\frac{\underline{催化剂}}{△}$4NO+6H2O.
(2)若A、D、F都是非金属单质,A、D所含元素同主族,A、F 所含元素同周期,则B所属晶体结构类型是原子晶体,其一个重要的用途是光导纤维、石英钟表、石英玻璃等.
(3)若A是常见的金属单质,D、F是气态单质,反应①②在水溶液中进行,则工业上冶炼金属A的反应原理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Fe2O3+3CO$\frac{\underline{\;高温\;}}{\;}$2Fe+3CO2
(4)若A、D是常见单质,且所含元素的原子序数A是D的2倍,原子最外层电子数D是A的2倍,反应③④中都有红棕色气体生成.则反应①的化学方程式为2Mg+CO2$\frac{\underline{\;点燃\;}}{\;}$2MgO+C.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有①${\;}_{8}^{16}$O、${\;}_{8}^{17}$O、${\;}_{8}^{18}$O    ②H2O、D2O、T2O    ③石墨、金刚石    ④${\;}_{1}^{1}$H、${\;}_{1}^{2}$H、${\;}_{1}^{3}$H ⑤正丁烷、异丁烷   五组微粒或物质.互为同位素的是(填序号,下同)①④;互为同素异形体的是③;互为同分异构体的是⑤.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