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化学 > 题目详情
5.某校化学兴趣小组利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探究铁与浓硝酸的反应.
Ⅰ.硝酸性质的探究:
(1)加热前,铁丝遇浓硝酸没有明显现象,其原因是浓硝酸使铁钝化;
(2)加热后,B中出现红棕色气体,该反应中硝酸呈现的性质是酸性和氧化性,为防止污染,C中的溶液应为NaOH(填化学式)溶液.
Ⅱ.产物中铁元素价态的探究:
(3)提出合理假设:
假设1:产物中只有+3价铁;
假设2:产物中只有+2价铁;
假设3:产物中既有+2价铁也有+3价铁.
(4)设计实验:
分别取反应后大试管A中的溶液装入两支试管甲、乙,在甲试管中滴加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在乙试管中滴加KSCN溶液,观察现象.
①若现象为:甲试管没有明显变化,乙试管中溶液变红色,则假设1正确;
②若现象为:甲试管中溶液紫色褪去,乙试管没有明显变化,则假设2正确;
③若现象为:若甲、乙试管中均有明显现象发生,则假设3正确.
(5)实验结果:
该小组某次实验产物,经检测仅含Fe3+,他们根据B试管中气体颜色逐渐变浅,判断产物中既有NO2也有NO生成,请写出装置A中生成NO反应的离子方程式:Fe+4H++NO3-=Fe3++NO↑+2H2O.

分析 (1)铁丝遇冷、浓硝酸发生钝化;
(2)反应生成硝酸铁、NO2,生成硝酸盐体现酸性,生成NO2时N元素的化合价降低,生成NO2污染空气,用碱液吸收;
(3)根据铁元素的化合价提出合理假设;
(4)根据+2价的铁元素具有还原性,能使紫色的酸性KMnO4溶液腿色,+3价的铁元素与KSCN溶液形成红色溶液进行解答;
(5)根据氧化还原反应的原理以及质量守恒可写出反应方程式.

解答 解:(1)铁丝遇浓硝酸没有明显现象,其原因是浓硝酸使铁钝化,
故答案为:浓硝酸使铁钝化;
(2)因硝酸中的N元素的化合价为+5价,NO2中N元素的化合价为+4价,在该反应中N元素的化合价降低,则体现硝酸的氧化性,而硝酸与硝酸中N元素的化合价相同,则体现硝酸具有酸性,生成NO2污染空气,用碱液吸收
故答案为:氧化性;酸性;NaOH;
(3)根据铁元素的化合价有+2、+3,有三种可能,故还原产物中只有+2价铁,
故答案为:产物中只有+2价铁;
(4)根据+2价的铁元素具有还原性,能使紫色的酸性KMnO4溶液褪色,+3价的铁元素与KSCN溶液形成红色溶液,所以预期现象和结论:
①甲试管溶液无明显变化,乙试管溶液变红色,则产物只有+3价铁,
故答案为:溶液变红色;
②+2价的铁元素具有还原性,能使紫色的酸性KMnO4溶液褪色,若甲试管溶液紫色褪去,乙试管没有明显变化,则产物中只有+2价铁元素,
故答案为:溶液紫色褪去;
(5)该小组某次实验产物,经检测仅含Fe3+,装置A中生成NO反应的离子方程式:Fe+4H++NO3-=Fe3++NO↑+2H2O,
故答案为:Fe+4H++NO3-=Fe3++NO↑+2H2O.

点评 本题考查了铁及其化合物性质,题目难度中等,明确铁离子、亚铁离子的检验方法为解答关键,注意掌握性质实验方案设计与评价的原则.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3.在一定温度下的定容容器中,当下列哪些物理量不再发生变化时,表明反应A(g)+2B(g)?C(g)+D(g)已达到平衡状态(  )
①混合气体的压强                       ②混合气体的密度
③B的物质的量浓度                     ④混合气体总物质的量  
⑤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     ⑥v(C)与v(D)的比值  ⑦混合气体总质量.
A.①②③④⑤⑥⑦B.①⑤C.②⑤⑦D.①③④⑤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4.我国古代科技高度发达,下列有关古代文献的说法,错误的是(  )
A.明朝的《本草纲目》记载“烧酒非古法也,自元时创始,其法用浓酒和糟入甑(指蒸锅),蒸令气上,用器承滴露.”该段文字记载了白酒(烧酒)的制造过程中采用了蒸馏的方法来分离和提纯
B.汉朝的《淮南万毕术》、《神农本草经》记载“白青(碱式碳酸铜)得铁化为铜”,“石胆…能化铁为铜”都是指铜可以采用湿法冶炼
C.清初《泉州府志》物产条载:“初,人不知盖泥法,元时南安有黄长者为宅煮糖,宅垣忽坏,去土而糖白,后人遂效之.”该段文字记载了蔗糖的分离提纯采用了黄泥来吸附红糖中的色素
D.晋代葛洪的《抱朴子》记载“丹砂烧之成水银,积变又成丹砂”,是指加热时丹砂(HgS)熔融成液态,冷却时重新结晶为HgS晶体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下列反应为吸热反应的有①④⑥.
①CaCO3分解 ②钠与水反应 ③硫在O2中燃烧 ④CO2+C$\frac{\underline{\;\;△\;\;}}{\;}$2CO  ⑤CaO+H2O═Ca(OH)2⑥C+H2O(g)$\frac{\underline{\;高温\;}}{\;}$CO+H2  ⑦N2与H2合成NH3  ⑧NaOH和CH3COOH的反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8.已知在碱性溶液中可发生如下反应:Fe(OH)3+ClO-+OH-→FeO4n-+Cl-+H2O (未配平).则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已知FeO4n-中Fe的化合价是+6价,则n=2
B.每产生1molCl-,转移2mol电子
C.FeO4n-具有强氧化性,一般其还原产物为Fe3+,可用作新型自来水消毒剂和净水剂
D.若n=2,该反应中氧化剂与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2:3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0.乙酸异戊酯是组成蜜蜂信息素的成分之一,具有香蕉的香味,实验室制备乙酸异戊酯的反应、装置示意图如图1,有关数据如下:


相对分子质量密度/(g•cm-3沸点/℃水中溶解性
异戊醇880.8123131微溶
乙酸601.0492118
乙酸异戊酯1300.8670142难溶
实验步骤:
在A中加入4.4g的异戊醇、6.0g的乙酸、数滴浓硫酸和2~3片碎瓷片.开始缓慢加热A,回流50min.反应液冷至室温后倒入分液漏斗中,分别用少量水、饱和碳酸氢钠溶液和水洗涤;分出的产物加入少量无水MgSO4固体,静置片刻,过滤除去MgSO4固体,进行蒸馏纯化,收集140~143℃馏分,得乙酸异戊酯3.9g.
回答下列问题:
(1)仪器B的名称是球形冷凝管.
(2)在洗涤操作中,第一次水洗的主要目的是洗掉大部分硫酸和醋酸,第二次水洗的主要目的是洗掉碳酸氢钠.
(3)在洗涤、分液操作中,应充分振荡,然后静置,待分层后d(填标号).
a.直接将乙酸异戊酯从分液漏斗的上口倒出
b.直接将乙酸异戊酯从分液漏斗的下口放出
c.先将水层从分液漏斗的下口放出,再将乙酸异戊酯从下口放出
d.先将水层从分液漏斗的下口放出,再将乙酸异戊酯从上口倒出
(4)本实验中加入过量乙酸的目的是提高醇的转化率.
(5)实验中加入少量无水MgSO4的目的是干燥乙酸异戊酯.
(6)在蒸馏操作中,仪器选择及安装都正确的是图2中的b(填标号).
(7)本实验的产率是c(填标号).
a.30%   b.40%   c.60%   d.90%
(8)在进行蒸馏操作时,若从130℃便开始收集馏分,会使实验的产率偏高(填“高”或“低”) 原因是会收集少量未反应的异戊醇.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7.铁在冷的浓硫酸中能发生钝化.某兴趣小组的同学发现:将一定量的铁与浓硫酸加热时,观察到铁完全溶解,并产生大量气体.实验室现有下列试剂:0.01mol/L 酸性KMnO4溶液、0.10mol/L KI溶液、新制氯水、淀粉溶液、蒸馏水.请你协助他们探究所得溶液和气体的成分,并把答案填在相应空格上.
【提出猜想】
Ⅰ.所得溶液中的金属离子可能含有Fe2+和Fe3+中的一种或两种;
Ⅱ.所得气体中可能含有SO2、H2中的一种或两种.
【实验探究】
实验操作预期现象结  论
验证猜想I]步骤①:取少量0.01mol/L 酸性KMnO4溶液,滴入所得溶液中溶液紫红色褪去含有Fe2+
步骤②:另取少量所得溶液,滴加KI溶液和淀粉溶液溶液不变为蓝色不含Fe3+
验证猜想Ⅱ将所得气体通入如下装置
甲中KMnO4溶液褪色,乙中KMnO4溶液颜色不变,试管中收集到气体含有两种气体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4.无水三氯化铁是有机合成的催化剂,为棕黄色固体,易潮解产生白雾,200℃左右时升华.实验室可用氯气与铁反应制备无水三氯化铁,下图是甲组学生设计的制备装置.

(1)仪器A的名称是圆底烧瓶;装置B的作用是除去Cl2中的HCl
(2)装置D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Fe+3Cl2$\frac{\underline{\;\;△\;\;}}{\;}$3FeCl3;装置D可观察到的现象是玻璃管中产生棕黄色的烟,铁粉逐渐减少
(3)装置D与E之间不用玻璃导气管连接,原因是若用玻璃导管,FeCl3易在导管口冷凝造成堵塞; 点燃装置D处酒精灯的时机是待D装置的玻璃管内充满黄绿色气体时,才点燃酒精灯.
(4)装置F的作用是吸收尾气防止空气污染;可能发生的反应有Cl2+2OH-=Cl-+ClO-+H2O(用两个离子方程式表示).
(5)与甲组设计对比,乙组同学去掉了装置C.实验时无论怎样改变铁粉的用量,装置D中都有少量的固体残留.乙组同学对残留固体的成分作如下两种推测:Ⅰ可能是氯化铁;Ⅱ可能是Fe3O4,其依据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3Fe+4H2O(g)$\frac{\underline{\;\;△\;\;}}{\;}$Fe3O4+4H2,验证该推测的实验方法是取少量固体,用铁丝靠近,若发生吸引,则推测成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5.过碳酸钠(Na2CO3•3H2O2),有固体双氧水的俗称,该晶体具有Na2CO3和H2O2的双重性质,被大量应用于洗涤、印染、纺织、造纸、医药卫生等领域中,过碳酸钠的某生产流程如图所示.
已知:2Na2CO3+3H2O2=2Na2CO3•3H2O2△H<0;回答下列问题:

(1)下列物质可使过碳酸钠较快失效的是(填序号)ABC.
A.FeCl3溶液             B.H2S             C.稀硫酸         D.NaHCO3溶液
(2)反应①应先通入的气体是氨气.写出反应①的化学方程式NaCl+CO2+NH3+H2O═NH4Cl+NaHCO3↓(写总反应)
(3)加入NaCl的作用是降低2Na2CO3•3H2O2的溶解度,析出更多晶体.
(4)该生产流程中可循环使用的物质是CO2(填化学式).
(5)生产过碳酸钠的流程中遗漏了一步,造成所得产品纯度偏低,该步操作名称是晶体的洗涤;进行该操作的方法是沿玻璃棒向漏斗(过滤器)中的沉淀上加蒸馏水至淹没沉淀,静置使其全部滤出,重复操作2-3次.
(6)实验室利用图装置制备过碳酸钠,该装置中恒压滴液漏斗中支管的作用是使液体顺利流下,冷凝管应从a处进水.
(7)由实验测定反应温度对产物的影响如表:根据表数据,你认为反应最佳的温度选择的范围是15~20℃.

T/℃活性氧百分含量产率
5~1013.9485.49
10~1514.0285.78
15~2015.0588.38
20~2514.4683.01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