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图表示某固态单质A及其化合物之间的转化关系(某些产物和反应条件已略去)。化合物B在常温常压下为气体,B和C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为4:5,化合物D是重要的工业原料。
(1)写出A在加热条件下与H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写出E与A的氢化物反应生成A的化学方程式
(3)写出一个由D生成B的化学方程式 ;
(4)将5mL0.10mol·L-1的E溶液与10mL0.10mol·L-1的NaOH溶液混合。
①写出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
②反应后溶液的pH 7(填“大于”、“小于”或“等于”),理由是 ;
③加热反应后的溶液,其pH (填 “增大”、“不变”或“减小”),理由是
。
【答案】
(1)S+H2H2S
(2)H2SO3+2H2S3S↓+3H2O
(3)2H2SO4(浓)+CCO2↑+2SO2↑+2H2O(其他合理答案也可)
(4)①H2SO3+2OH-+2H2O
②大于 Na2SO3是弱酸强碱盐,水解后溶液呈碱性
③增大 水解是吸热反应,加热促使水解程度增大,因而PH增大
【解析】常见的固体单质除了金属之外还有B、C、Si、P、S、I2,而能在空气中反应生成气体化合物的只有C、S。由A在加热条件下可与氢气反应,便知A是单质硫。从B、C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为4∶5,确定A是单质硫,因为SO2和SO3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恰为4∶5,硫酸是重要的工业原料,化合物E应为H2SO3。
将5 mL 0.10 mol·L-1的E(H2SO3)溶液与10 mL 0.10 mol·L-1的NaOH溶液混合,二者恰好完全反应,所得为Na2SO3溶液。由于
+H2O
+OH-,所以溶液显碱性。根据水解的特点可知加热溶液可以促进水解。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为测定镁铝合金(不含其它元素)中铝的质量分数,甲乙两个学习小组设计了下列二种不同的实验方案进行探究.请回答下列问题:
(一)甲组:实验方案:镁铝合金测定剩余固体质量
实验步骤:
①称量:托盘天平称量2.7g镁铝合金粉末
②溶解:将①中药品加入烧杯中,用量筒量取至少 mL 1mol/L NaOH 溶液加入烧杯中,不断搅拌,充分反应
③过滤:
④洗涤:若未对过滤所得固体进行洗涤,测得铝的质量分数将 (填“偏高”、“偏低”或“不变”),证明固体已洗涤干净的方法为
⑤干燥、称量剩余固体
(二)乙组:
实验方案:
实验装置如图,实验步骤如下:
①按图连接好装置
②称取两份质量均为0.3g 的镁铝合金样品粉末,分别放入A装置左右两个管中,向B装置中加入一定量的水,把装置A.B的胶塞塞好,然后调节C的高度使B和C中的液面相平,记录下此时的体积为112mL
③通过注射器的针头向装置A左侧管中注入足量的稀盐酸,等不再有气泡产生时,调节装置C的高度,使B和C中的液面相平时记录下此时的体积为448mL
④通过另一针头向装置A右侧管中加入足量的稀NaOH溶液,等不再有气泡产生时,调节装置C的高度,使B和C中的液面相平时记录下此时的体积为672mL.
问题和讨论:
(1)上述实验步骤①和②之间必须加一步检查气密性的操作,具体方法为
(2)为使气体体积测定结果不至于引起很大偏差,除了应注意使B和C中的液面相平外,在反应完全后至读数之前,还需要注意的关键问题是(有几点写几点) .
(3)计算合金中铝的质量分数时,是否需要将气体体积折算为标准状况的体积否,试根据题中数据计算出合金中铝的质量分数为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超细氧化铝是一种重要的功能陶瓷原料。
(1)实验室常以NH4Al(SO4)2和NH4HCO3为原料,在一定条件下先反应生成沉淀NH4AlO(OH)HCO3,该沉淀高温分解即得超细Al2O3。NH4AlO(OH)HCO3热分解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NH4Al(SO4)2·12H2O的相对分子质量为453。欲配制100 mL pH为2、浓度约为0.1 mol·L-1的NH4Al(SO4)2溶液,配制过程为:
①用托盘天平称量NH4Al(SO4)2·12H2O固体______________________g;
②将上述固体置于烧杯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0.1 mol·L-1 NH4Al(SO4)2溶液中,铝各形态的浓度(以Al3+计)的对数(lgc)随溶液pH变化的关系见下图:
①用NaOH溶液调节(2)中溶液pH至7,该过程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有___________。
②请在答题卡的框图中,画出0.01 mol·L-1 NH4Al(SO4)2溶液中铝各形态的浓度的对数lgc随溶液pH变化的关系图,并进行必要标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1995年三位美国科学家因在氟利昂和臭氧层方面的工作获得诺贝尔化学奖,他们的研究揭示了大气中臭氧层被破坏的机理,由图可知( )
A.日光在反应中作催化剂
B.过氧化氯是一种很稳定的物质
C.过氧化氯的结构式为O—Cl—Cl—O
D.臭氧分子最终转变成氧气分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稀硝酸、稀硫酸均能将木炭氧化成二氧化碳
B.Na2O2与水反应、红热的Fe与水蒸气反应均能生成碱
C.Li、C、P分别在足量氧气中燃烧均生成一种相应氧化物
D.NaHCO3、Na2CO3、(NH4)2CO3三种固体受热后均能生成气体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用4种溶液进行实验,下表中“操作及现象”与“溶液”对应关系错误的是
选项 | 操作及现象 | 溶液 |
A | 通人CO2,溶液变浑浊。再升温至65℃以上,溶液变澄清。 | C6H5ONa溶液 |
B | 通人CO2,溶液变浑浊。继续通CO2至过量,浑浊消失。 | Na2SiO3溶液 |
C | 通人CO2,溶液变浑浊。再加人品红溶液,红色褪去。 | Ca(ClO)2溶液 |
D | 通入CO2,溶液变浑浊。继续通CO2至过量,浑浊消失。再加入足量NaOH溶液,又变浑浊。 | Ca(OH)2溶液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6表是食用碘盐包装上的部分说明,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高温会导致碘的损失
B.碘酸钾可氧化氯化钠
C.可用淀粉检验碘盐中的碘酸钾
D.该碘盐中碘酸钾含量为20~50 mg/kg
题6表
配料 | 精盐、碘酸钾、抗结剂 |
碘含量 | 35±15 mg/kg |
储存方法 | 密封、避光、防潮 |
食用方法 | 烹饪时,待食品熟后加入碘盐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短周期元素的单质X、Y、Z在通常状况下均为气态,并有下列转化关系(反应条件略去):
已知:a.常见双原子单质分子中,X分子含共价键最多。
b.甲分子含10个电子,乙分子含18个电子。
(1)X的电子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室可用下图所示装置(缺少收集装置,夹持固定装置略去)制备并收集甲。
①在图中方框内绘出用烧瓶收集甲的仪器装置简图。
②试管中的试剂是(填写化学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烧杯中溶液由无色变为红色,其原因是(用电离方程式表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磷在Z中燃烧可生成两种产物,其中一种产物丁分子中各原子最外层不全是8电
子结构,丁的化学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
(4)n mol丁与n mol丙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4n mol乙和另一化合物,该化合物蒸气的密度是相同状况下氢气的174倍,其化学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