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化学 > 题目详情
6.50ml0.50mol•L-1盐酸与50mL0.55mol•L-1NaOH溶液在如图所示的装置中进行中和反应.通过测定反应过程 中放出的热量可计算中和热.回答下列问题:
(1)烧杯间填满碎纸条的作用是减少实验过程中的热量损失.
(2)从实验装置上看,图中缺少的仪器是环形玻璃搅拌器.错误之处是大小烧杯杯口没平
(3)实验中若用70mL0.50mol•L-1盐酸跟70mL0.55mol•L-1NaOH溶液进行反应,与上述实验相比,所放出的热量不相等 (填“相等”或“不相等”),所求中和热相等(填“相等”或“不相等”).
(4)用相同浓度和体积的氨水代替NaOH溶液进行上述实验,测得的中和热数值会偏小 (填“偏大”“偏小”或“无影响”).

分析 (1)中和热测定实验成败的关键是保温工作;
(2)根据量热计的构造来判断该装置的缺少仪器;中和热测定实验成败的关键是保温工作;
(3)反应放出的热量和所用酸以及碱的量的多少有关,并根据中和热的概念和实质来回答;
(4)弱电解质电离为吸热过程.

解答 解:(1)中和热测定实验成败的关键是保温工作,大小烧杯之间填满碎纸条的作用是减少实验过程中的热量损失,
故答案为:减少实验过程中的热量损失;
(2)由量热计的构造可知该装置的缺少仪器是环形玻璃搅拌器;中和热测定实验成败的关键是保温工作,内外烧杯为一样高,否则,热量散失大;
故答案为:环形玻璃搅拌器;大小烧杯杯口没平;
(3)若用70mL0.50mol•L-1盐酸跟70mL0.55mol•L-1NaOH溶液进行反应,生成水的量增多,所放出的热量偏高,但是中和热的均是强酸和强碱反应生成1mol水时放出的热,中和热相等;
故答案为:不相等;相等;
(4)一水合氨为弱碱,电离过程为吸热过程,所以用氨水代替NaOH溶液反应,反应放出的热量偏小,测得的中和热数值会偏小,故答案为:偏小.

点评 本题考查学生有关中和热的测定,题目难度中等,注意理解中和热的概念和测定原理是解题的关键.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6.下列各式中,属于正确的电离方程式的是(  )
A.HCO3-+H2O?H2CO3+OH-B.HS-+H2O?S2-+H3O-
C.HCO3-+H2O?H3O++CO32-D.H3PO4?3H++PO43+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7.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
A.煤是工业上获得苯、甲苯、二甲苯等芳香烃的重要来源物质
B.海水提溴、海带提碘的过程均不涉及化学变化
C.铝热反应放出大量的热,金属铝做还原剂
D.通过催化重整,可从石油中获取环状烃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4.简述用CuSO4•5H2O配制250mL 0.1mol•L-1 CuSO4溶液的过程.如果所用胆矾表面变白,则配制的溶液浓度偏大还是偏小?如果定容时所加水量越过了刻度线,应采取什么措施?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氨气是化学实验室常需制取的气体.实验室制取氨气通常有两种方法:
①用固体氢氧化钙与氯化铵共热;
②在常温下用固体氢氧化钠与浓氨水反应.
(1)下面的制取装置图中,方法①应选用装置A(填“A”或“B”,下同),方法②应选用装置B.
(2)写出加热NH4Cl和Ca(OH)2制取NH3的反应方程式:2NH4Cl+Ca(OH)2$\frac{\underline{\;\;△\;\;}}{\;}$CaCl2+2NH3↑+2H2O.
(3)在制取后,如果要干燥氨气,应选用的干燥剂是B.
A.浓硫酸   B.固体氢氧化钠   C.五氧化二磷
(4)检验集气瓶中是否收集满氨气的方法是将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靠近集气瓶口,若试纸变蓝,说明NH3已集满.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1.下列关于乙烯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结构简式是CH2CH2
B.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是因为发生了加成反应
C.燃烧没有甲烷剧烈
D.性质比较稳定,不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8.关于氢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由于冰中的水分子间存在氢键,所以其密度大于液态水
B.可以用氢键解释接近沸点的水蒸气的相对分子质量测定值比用化学式(H2O)计算出来的相对分子质量大
C.分子间氢键和分子内氢键都会使熔沸点升高
D.每一个水分子内平均含有两个氢键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5.为验证MnO2在KClO3受热分解制02的反应前后质量不变,某兴趣小组利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了如下实验:
(1)连接好装置后,如何检查装置的气密性?手握导管,看插入水中的导管口是否有气泡产生,如果有气泡产生,且手离开试管后水能够倒流入导管口形成一段水柱,一段时间内高度不变,则证明装置气密性好.
(2)取2.45gKC103 固体粉末与0.87g Mn02粉末充分混匀,置于如图所示装置的试管中,充分加热后,停止加热,移去酒精灯之前,应先撤出导管;调节量筒内液面与水槽内液面高度相同,量筒内收集到的气体体积> 0.735L(填“>”“<”或“=”).已知室温下气体摩尔体积为24.5L•mol-1,不考虑氧气在水中的溶解及水蒸气的影响).
(3)取充分加热后试管中的残余固体,溶于50mL 1.0mol•L-1稀硫酸中,加入50mL 0.30mol•L-1 Na2C204 溶液,待与Mn02作用完毕后,用 0.10mol•L-1 KMn04标准溶液进行滴定,消耗KMn04标准溶液V mL(已知Mn2+对滴定反应有催化作用)
a.写出Mn02与Na2C204反应的离子方程式MnO2+C2O42-+4H+=Mn2++2CO2↑+2H2O;
b.当消耗KMn04标准溶液的体积V=20.00mL时,表明Mn02在反应前后质量不变.
c.若盛装标准液的滴定管没有用标准液润洗,所测Mn02质量会偏小(填“偏大”、“偏小”或“不变”,下同);若滴定终点时明显出现黑色沉淀,所测质量会偏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6.下列有关化学用语表示不正确的是(  )
A.H2F+的电子式:
B.铝离子的结构示意图:
C.质子数为35、中子数为45的溴原子:${\;}_{35}^{45}$Br
D.丙烷分子的球棍模型: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