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下列做法有利于保护环境的是
A. 大量焚烧秸秆 B. 废旧电池作填埋处理
C. 氟氯代烃作制冷剂 D. 污水处理后再利用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列四位科学家都对原子结构的认识起到过重要的推动作用,其中首先提出原子核外的电子在一系列的轨道上运动的是( )
A. 汤姆生 B. 道尔顿 C. 波尔 D. 卢瑟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Na2O2是一种常见的过氧化物,具有强氧化性和漂白性。 通常可用作漂白剂和呼吸面具中的供氧剂。
(1)某实验小组通过下列实验探究过氧化钠与水的反应:
①用化学方程式解释使酚酞试液变红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依据实验现象推测红色褪去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
②加入MnO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小组两名同学共同设计如下装置探究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硫的反应。通入SO2,将带余烬的木条插入试管C中,木条复燃。
请回答下列问题:
甲同学认为Na2O2与SO2反应生成了Na2SO3和O2,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检验反应后B中的白色固体含有Na2SO3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乙同学认为反应的后B中有Na2SO3还会有Na2SO4。乙同学猜想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为检验产物中Na2SO4的存在乙同学设计并实施了如下实验方案:
甲同学认为该实验方案的现象不能证明有Na2SO4生成,其理由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请补充完整实验小组测定B中反应完全后固体组成的实验方案。称取样品a 克加水溶解,__________,烘干,称量沉淀质量为b 克,计算含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碘单质在水溶液中溶解度很小,但在CCl4中溶解度很大,这是因为( )
A.CCl4与I2相对分子质量相差较小,而H2O与I2分子量相差较大
B.CCl4与I2都是直线形分子,而H2O不是直线形分子
C.CCl4和I2都不含氢元素,而H2O中含有氢元素
D.CCl4和I2都是非极性分子,而H2O是极性分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硫酸的工业制备是一个重要的化工生产过程,但在生产过程中会产生大量污染,需要在生产工艺中考虑到绿色工艺.以硫酸工业产生的二氧化硫尾气、氨水、石灰石、焦炭、碳酸氢铵为原料可以合成硫化钙、硫酸铵、亚硫酸铵等物质.合成路线如下:
(1)写出反应Ⅰ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反应Ⅲ中每生成lmol硫化钙理论上转移电子数________;为充分利用副产品CO,有人提出以熔融的K2C03为电解质,设计燃料电池,请写出此电池的负极反应_____________.
(3)为检验反应Ⅱ得到的产品是否因部分被氧化而变质,需选择的化学试剂有__________________.
(4)根据合成流程,可以循环利用的是____________.
(5)(NH4)2SO3溶液可用于电厂产生的烟道气的脱氮,将氮氧化物转化为氮气,同时生成一种氮肥,形成共生系统.写出二氧化氮与亚硫酸铵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羰基硫(COS)可作为一种粮食熏蒸剂,能防止某些昆虫、线虫和真菌的危害。在恒容密闭容器中,将CO和H2S混合加热并达到下列平衡: CO(g)+H2S(g)COS(g)+H2(g) ,K=0.1,反应前CO的物质的量为10mol,平衡后CO物质的量为8mol,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升高温度,H2S浓度增加,表明该反应的△H>0
B. 随着反应的进行,混合气体的密度逐渐减小
C. 反应前H2S物质的量为7mol
D. CO的平衡转化率为80%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离子方程式:CO32-+2H2+=CO2↑+H2O表示 ( )
A.碳酸盐和盐酸盐之间的反应
B.一切碳酸盐与一切酸之间的反应
C.可溶性碳酸盐与酸之间的反应
D.可溶性碳酸盐与强酸之间的反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对充有氖气的霓虹灯管通电,灯管发出红色光。产生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
A. 电子由激发态向基态跃迁时以光的形式释放能量
B. 电子由基态向激发态跃迁时吸收除红光以外的光线
C. 氖原子获得电子后转变成发出红光的物质
D. 在电流的作用下,氖原子与构成灯管的物质发生反应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