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化学 > 题目详情
10.某实验小组用如图装置制备家用消毒液,并探究其性质.反应停止后,取洗气瓶中无色溶液5mL分别进行了如下实验:
操作现象
a.测溶液pH,并向其中滴加2滴酚酞pH=13,溶液变红,5min后褪色
b.向其中逐滴加入盐酸溶液逐渐变成黄绿色
(1)写出利用上述装置制备消毒液涉及反应的化学方程式4HCl+MnO2$\frac{\underline{\;\;△\;\;}}{\;}$Cl2↑+MnCl2+2H2O、Cl2+2NaOH═NaClO+NaCl+H2O.
(2)查阅资料:酚酞的变色范围为8.2~10,且酚酞在强碱性溶液中红色会褪去
为探究操作a中溶液褪色的原因,又补充了如下实验:
操作现象
取5mL pH=13NaOH溶液,向其中滴加2滴酚酞溶液变红,30min后褪色
获得结论:此实验小组制备的消毒液具有漂白性.
(3)该小组由操作b获得结论:随着溶液酸性的增强,此消毒液的稳定性下降.
①操作b中溶液变成黄绿色的原因:2H++ClO-+Cl-═Cl2↑+H2O(用离子方程式表示).
②有同学认为由操作b获得上述结论并不严谨,需要进一步确认此结论的实验方案是取洗气瓶中溶液5mL,向其中逐滴加入硫酸,观察溶液是否逐渐变为黄绿色.
(4)有效氯的含量是检测含氯消毒剂消毒效果的重要指标.具体用“单位质量的含氯消毒液在酸性条件下所能释放出氯气的质量”进行表征,一般家用消毒液有效氯含量在5%以上.小组同学进行如下实验测定有效氯:
取此消毒液5g,加入20mL 0.5mol•L-1KI溶液,10mL 2mol•L-1的硫酸溶液;加几滴淀粉溶液后,用0.1mol•L-1Na2S2O3溶液滴定生成的I2,达滴定终点时消耗Na2S2O320mL.(已知:2S2O32-+I2═S4O62-+2I-
①达到滴定终点时的实验现象是溶液蓝色褪去且半分钟不恢复.
②此消毒液有效氯含量为1.4%(保留一位有效数字).获得结论:此实验制得的消毒液不符合(填“符合”或“不符合”)家用要求.

分析 制备家用消毒液,并探究其性质:装置A:盐酸和二氧化锰在加热条件下反应生成氯气、氯化锰和水,4HCl+MnO2$\frac{\underline{\;\;△\;\;}}{\;}$Cl2↑+MnCl2+2H2O,装置B:氯气和氢氧化钠反应:Cl2+2NaOH═NaClO+NaCl+H2O,制得消毒液,氯气有毒,尾气需用氢氧化钠吸收.
(1)制备消毒液涉及反应为制取氯气,氯气和碱反应生成消毒液;
(2)同体积、同PH=13的溶液中,30min后褪色,而消毒液,5min后褪色,通过对比实验,得出此实验小组制备的消毒液具有漂白性;
(3)①操作b中溶液变成黄绿色为氯气,是因为氯离子、次氯酸根离子在酸性条件下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氯气;
②用硫酸代替盐酸,据此判断是否为氯元素的价态归中生成氯气;
(4)①碘单质遇淀粉显示蓝色,根据滴定终点碘单质消耗,判断颜色变化;
②ClO-具有强氧化性,酸性条件下,将I-氧化为I2,自身被还有为Cl-,同时生成H2O,发生离子反应为:2I-+ClO-+2H+=I2+Cl-+H2O,结合2Na2S2O3+I2=Na2S4O6+2NaI,2H++ClO-+Cl-═Cl2↑+H2O,可得关系式2Cl2~2ClO-~2I2~4Na2S2O3,据此计算单位质量的含氯消毒液在酸性条件下所能释放出氯气的质量,进而计算此消毒液有效氯含量.

解答 解:(1)消毒液的主要成分为次氯酸钠,利用上述装置制备消毒液,首先在装置A:盐酸和二氧化锰在加热条件下反应生成氯气、氯化锰和水,4HCl+MnO2$\frac{\underline{\;\;△\;\;}}{\;}$Cl2↑+MnCl2+2H2O,其次在装置B:氯气和氢氧化钠反应:Cl2+2NaOH═NaClO+NaCl+H2O,制得消毒液,
故答案为:4HCl+MnO2$\frac{\underline{\;\;△\;\;}}{\;}$Cl2↑+MnCl2+2H2O;Cl2+2NaOH═NaClO+NaCl+H2O;
(2)酚酞在强碱性溶液中红色会褪去,但同样体积、同PH值的氢氧化钠溶液,滴加2滴酚酞溶液变红,30min后褪色,而消毒液,pH=13,溶液变红,5min后褪色,褪色时间短,说明此实验小组制备的消毒液具有漂白性,
故答案为:5mL pH=13;漂白性;
(3)①次氯酸根中氯为+1价,氯离子为-1价,在酸性条件下发生归中反应,生成氯气,反应为:2H++ClO-+Cl-═Cl2↑+H2O,黄绿色气体为氯气,
故答案为:2H++ClO-+Cl-═Cl2↑+H2O;
②操作b中溶液变成黄绿色,有同学认为氯元素的价态归中生成氯气结论并不严谨,需要进一步确认此结论,可由硫酸替代酸性条件,取洗气瓶中溶液5mL,向其中逐滴加入硫酸,观察溶液是否逐渐变为黄绿色,若没有,操作b获得上述结论严谨,
故答案为:取洗气瓶中溶液5mL,向其中逐滴加入硫酸,观察溶液是否逐渐变为黄绿色;
(4)①碘单质遇淀粉显示蓝色,用0.1mol•L-1Na2S2O3溶液滴定生成的I2,溶液蓝色褪去且半分钟内不恢复,达到滴定终点,
故答案为:溶液蓝色褪去且半分钟不恢复;  
②ClO-具有强氧化性,酸性条件下,将I-氧化为I2,自身被还有为Cl-,同时生成H2O,发生离子反应为:2I-+ClO-+2H+=I2+Cl-+H2O,结合2Na2S2O3+I2=Na2S4O6+2NaI,可得关系式2ClO-~2I2~4Na2S2O3,有效氯指单位质量的含氯消毒液在酸性条件下所能释放出氯气的质量,2H++ClO-+Cl-═Cl2↑+H2O,根据2ClO-~2Cl2~4Na2S2O3
$\frac{0.1mol/L×20×10{\;}^{-3}L}{\frac{4}{5g}}$×100%=1.4%,所以此实验制得的消毒液不符合家用要求;
故答案为:1.4;不符合.

点评 本题以消毒液考查物质的成分及含量的探究,明确物质的性质及发生的化学反应为解答的关键,注意计算中量的关系为解答的易错点,题目难度中等.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题

14.盐酸广泛应用在稀有金属的湿法冶金、漂染工业、金属加工、无机药品及有机药物的生产等领域中.HCl极易溶于水,工业上用HCl气体溶于水的方法制取盐酸.
(1)用12.0mol/L浓盐酸配置230mL 0.3mol/L的稀盐酸,需要浓盐酸的体积为6.3mL(结果保留1位小数);
(2)溶液稀释过程中需要的玻璃仪器有烧杯、玻璃棒、量筒、250mL容量瓶、胶头滴管.
(3)溶液稀释过程中有以下操作:
a.量取浓盐酸和一定体积的水,在烧杯中稀释;
b.计算所需浓盐酸的体积;
c.上下颠倒摇匀;
d.加蒸馏水至刻度线1-2cm地方,改用胶头滴管加蒸馏水至凹液面与刻度线相切;
e.将稀释液转移入容量瓶,洗涤烧杯和玻璃棒,并将洗涤液转移入容量瓶,振荡;
以上正确的操作顺序为baedc.
(4)实验过程中的以下操作会导致最终所配溶液浓度(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a.量取浓盐酸时俯视:偏小;
b.量取浓盐酸后,清洗了量筒并将洗涤液转移入容量瓶:偏大;
c.实验前,容量瓶中有少量残留蒸馏水:不变;
(5)标准状况,1L水中通入aL HCl气体,忽略盐酸溶液中HCl的挥发,得到的盐酸溶液密度为b g/mL,物质的量浓度为$\frac{1000ab}{22400+36.5a}$ mol/L.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如图是某同学设计的木炭和浓硫酸反应并检验所得产物的实验装置.请回答:

①在装置①--④中,有明显错误的一个是②(填序号)
②写出木炭和浓硫酸共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C+2H2SO4(浓)$\frac{\underline{\;\;△\;\;}}{\;}$CO2↑+2SO2↑+2H2O.该反应体现了浓硫酸的氧化性
③装置①中品红溶液的作用是检验二氧化硫存在,装置③中品红溶液的作用是检验二氧化硫是否除尽
④装置④中石灰水的作用检验二氧化碳存在.写出该反应有关的离子方程式CO2+Ca2++2OH-═CaCO3↓+H2O.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8.某小组同学用如图所示装置来完成浓硫酸和木炭反应的实验以及检验生成的CO2和SO2气体.
(1)装置A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2H2SO4(浓)$\frac{\underline{\;\;△\;\;}}{\;}$CO2↑+2SO2↑+2H2O.
(2)装置B中观察到的现象是品红褪色,可确定该气体中含有SO2,说朋这种物质具有漂白性(填“酸性”或“漂白性”).
(3)装置C中酸性KMnO4溶液用于除去SO2,是利用了SO2具有还原性(填“氧化性”或“还原性”),其目的是甲(填“甲”或“乙”).甲:防止SO2干扰CO2的检验        乙:可吸收CO2气体
(4)装置D中品红溶液不褪色,可说明SO2已除尽(填“已除尽”或“未除尽”).
(5)装置E中观察到的现象是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可确定该气体中含有CO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O2+Ca(OH)2=CaCO3↓+H2O.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5.已知浓硫酸和木炭粉在加热条件下可发生化学反应.
(1)上述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H2SO4(浓)+C$\frac{\underline{\;\;△\;\;}}{\;}$2SO2↑+CO2↑+2H2O;
(2)试用下图所列各装置设计一个实验,来验证上述反应所产生的各种产物.
编号 ① ② ③ ④
 装置
这些装置的连接顺序(按产物气流从左至右的方向)是(填装置中导管口的编号):
g接c(或d),d(或c)接a,b接f.
(3)实验时可观察到装置①中A瓶中的溶液褪色,C瓶中的溶液不褪色.B瓶中的溶液的作用是除去SO2气体,避免对CO2的检验产生干扰;
(4)装置②中所加固体药品是无水硫酸铜,装置③中所加试剂是澄清石灰水,装置④中带活塞的玻璃仪器名称是分液漏斗.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5.在一定温度下,将一定量的A、B气体置于容积为2L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如下反应:3A(g)+B(g)?2C(g)+2D(g),反应进行到5s末时,测得A的物质的量为1.8mol,B的物质的量为0.6mol,C的物质的量为0.8mol.求:
(1)用C物质表示的该反应的速率;
(2)反应前B的物质的量浓度;
(3)反应5s后,物质A的转化率.(写出计算过程,只有答案不得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计算题

2.将等物质的量的A、B混合于2L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如下反应:3A(g)+B(g)?xC(g)+2D(g),经5min后,测得D的浓度为0.5mol/L,c(A):c(B)=3:5,C的平均反应速率为0.1mol/(L•min).求:
(1)此时A的浓度c(A)=0.75mol/L,反应开始前容器中的A、B的物质的量:n(A)=n(B)=3mol;
(2)前5min内用B表示的平均反应速率v(B)=0.05mol/(L•min);
(3)化学反应方程式中x的值为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题

19.实验室制备乙酸正丁酯的化学方程式:
CH3COOH+CH3CH2CH2OH$?_{△}^{H_{2}SO_{4}}$CH3COOCH2CH2CH2CH3+H2O
制备过程中还可能的副反应有:
CH3CH2CH2CH2OH$?_{△}^{浓H_{2}SO_{4}}$CH3CH2CH2CH2CH2CH2CH3+H2O
主要实验步骤如下:
①在干燥的圆底烧瓶中加11.5mL正丁醇、7.2mL冰醋酸和3~4滴浓H2SO4,摇匀后,加几粒沸石,再如图Ⅰ装置安装好分水器、冷凝管.然后小火加热.
②将烧瓶中反应后的混后物冷却与分水器中的酯层合并,转入分液漏斗,
③依次用10mL水,10mL 10%碳酸钠溶液洗至无酸性(pH=7),再水洗一次,用少许无水硫酸镁干燥.
④将干燥后的乙酸正丁酯转入50mL蒸馏烧瓶中,加几粒沸石进行常压蒸馏,收集产品.主要试剂及产物的物理常数:
化合物正丁醇冰醋酸乙酸正丁酯正丁醚
密度(g•cm-30.8101.0490.8820.7689
沸点(℃)118.0118.1126.1142
根据以上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图I装置中冷水应从b(填a或b),管口通入,反应混合物冷凝回流,通过分水器下端旋塞分出的生成物是水,其目的是分离酯化反应生成的水,使平衡正向移动,提高反应产率.
(2)在步骤①④中都用到沸石防暴沸,下列关于沸石的说法正确的是AD.
A.实验室沸石也可用碎瓷片等代替
B.如果忘加沸石,可速将沸石加至将近沸腾的液体中
C.当重新进行蒸馏时,用过的沸石可继续使用
D.沸石为多孔性物质,可使液体平稳地沸腾
(3)在步骤③分液时,应选择图II装置中梨形分液漏斗,其原因是梨形分液漏斗靠近旋塞处比较细长,双液界面更清晰,分离更完全.
(4)在提纯粗产品的过程中,用碳酸钠溶液洗涤主要除去的杂质乙酸、硫酸、正丁醇.若改用氢氧化钠溶液是否可以不可以(填“可以”或“不可以”),其原因用氢氧化钠溶液会使乙酸正丁酯发生水解.
(5)步骤④的常压蒸馏,需收集126.1℃的馏分,沸点大于140℃的有机化合物的蒸馏,一般不用上述冷凝管而用空气冷凝管,可能原因是防止因温差过大,冷凝管炸裂.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20.氢气可通过下列反应制得:CO(g)+H2O(g)$\frac{\underline{\;催化剂\;}}{\;}$CO2(g)+H2(g)△H<0,为了提高氢气在平衡体系中所占的比例,可采取的措施是(  )
A.减小压强B.降低温度C.更换催化剂D.减小CO的浓度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