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化学 > 题目详情

取相同体积的KI、Na2S、FeBr2溶液,分别通入足量的Cl2,当反应恰好完成时,消耗Cl2的体积相同(同温、同压条件下),则KI、Na2S、FeBr2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之比是(  )

A.1:1:2         B.2:1:3          C.6:3:2          D.3:2:1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下列哪些变化是葡萄糖发生了还原反应(  )

A.葡萄糖变成葡萄糖酸

B.葡萄糖变成六元醇

C.葡萄糖变成二氧化碳和水

D.葡萄糖变成某种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低碳循环”、如何降低大气中CO2的含量、有效地开发利用CO2,引起了全世界的普遍重视。

I. 用电弧法合成的储氢纳米碳管,可用如下氧化法提纯,请完成下述反应:

    ___ C+ ___ KMnO+  6  H2SO4→____CO2↑+ ____MnSO4 + ____K2SO+  6  H2

II.某研究小组现将三组CO(g)与H2O(g)的混合气体分别通入体积为2 L的恒容密闭容器中,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CO(g)+H2O(g)CO2(g)+H2(g)  △H<0,得到如下数据:

实验组

温度/℃

起始量(mol)

平衡量(mol)

达到平衡所

需要时间/min

CO(g)

H2O(g)

CO2(g)

H2(g)

I

800

2

2

x

1

5

II

900

1

2

0.5

0.5

tm

III

900

2

4

y

y

tn

(1)实验I中,前5min的反应速率υ(CO2)=               mol•L1•min1

(2)下列能判断在800℃实验条件下CO(g)与H2O(g)反应一定达到平衡状态的是      

A.容器内压强不再变化     B.

C.混合气体密度不变       D.υ(CO) =υ(CO2

(3)实验III中:y=           。

(4)若实验Ⅲ的容器改为在绝热的密闭容器中进行,实验

测得H2O(g)的转化率a(H2O)随时间变化的示意图,

如右图所示,b点:υ     υ(填“<”.“=”或“>”)。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如图锥形瓶中盛有气体X,滴管内盛有液体Y。若挤压滴管头,使Y滴入瓶中,振荡,过一会儿可见小气球a鼓起。气体X和液体Y不可能是(    )

A.X是NH3、Y是水 B.X是NO2、Y是NaOH溶液

C.X是CO2、Y是稀硫酸               D.X是HCl、Y是NaNO3溶液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下列各组在溶液中的反应,不管反应物量的多少,都只能用同一个离子方程式来表示的是(  )

A.FeBr2和Cl2             B.Ba(OH)2与H2SO4    

 C.HCl与Na2CO3          D.Ca(HCO3)2与NaOH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有一混合溶液,其中只含有Fe2+、Cl-、Br-、I-(忽略水的电离),其中Cl-、Br-、I-的个数比为2∶3∶4,向该溶液中通入氯气,使溶液中Cl-和Br-的个数比为3∶1,则通入氯气的物质的量与溶液中剩余的Fe2+的物质的量之比为(还原性I>Fe2+>Br->Cl-)(  )

A.7∶1         B.7∶2             C.7∶3             D.7∶4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研究发现,可以用石墨作阳极、钛网作阴极、熔融CaF2-CaO作电解质,利用如图所示装置获得金属钙,并以钙为还原剂,还原二氧化钛制备金属钛。下列正确的是:

A、由TiO2制得1mol 金属Ti ,理论上外电路转移2NA电子

B、阳极的电极反应式为:C + 2O2- - 4e- == CO2

C、若用铅蓄电池作该装置的供电电源,“ +”接线柱应连接Pb电极

D、在制备金属钛前后,整套装置中CaO的总量减少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下列关于金属钠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钠暗灰色固体

B.将金属钠在空气中加热则生成白色固体

C.钠投入到Fe2(SO4)3溶液中,钠先与H2O反应,钠投入到稀H2SO4中,钠也是先与H2O反应

D.钠钾合金在室温下呈液态,可用做原子反应堆的导热剂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某课外实验小组设计的下列实验合理的是(    )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