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化学 > 题目详情
4.下表给出了五种元素的相关信息,其中A、B、C、D为短周期元素.
元素相关信息
A在常温、常压下,其单质是气体,随着人类对环境的认识和要求的提高,它将成为倍受青睐的清洁燃料.
B工业上通过分离液态空气获得其单质,其某种同素异形体是保护地球地表环境的重要屏障.
C植物生长三要素之一,它能形成多种氧化物,其中一种是早期医疗中使用的麻醉剂.
D室温下其单质呈粉末固体,加热易熔化.该单质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
E它是人体不可缺少的微量元素,其单质也是工业生产中不可缺少的金属原材料,常用于制造桥梁、轨道等.
(1)E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是第四周期第Ⅷ族.
(2)B和D对应的气态氢化物中,稳定性强的是H2O,熔沸点高的是H2O(用具体的化学式表示).
(3)D的单质与烧碱水溶液加热时发生自身氧化还原反应生成两种具有强还原性的阴离子,写出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3S+6OH-$\frac{\underline{\;\;△\;\;}}{\;}$SO32-+2S2-+3H2O.
(4)C与A形成的某一化合物能和C与B形成的另一无色化合物(这两种化合物分子中原子个数比皆为1:2)一起用作火箭助推剂,写出两者发生反应生成无毒物质的化学方程式2N2H4+N2O4$\frac{\underline{\;点燃\;}}{\;}$3N2+4H2O.
(5)以上这五种元素组成一种工业上用途极广的复盐,该物质中A、B、C、D、E的质量比为5:56:7:16:14.则其水溶液的pH<7(填“>”“=”或“<”),原因是Fe2++2H2O?Fe(OH)2+2H+、NH4++H2O?NH3•H2O+H+(用离子方程式表示).溶液中离子浓度从大到小的顺序为c(NH4+)>c(SO42-)>c(Fe2+)>c(H+)>c (OH-).

分析 由题目信息可知,A为H,B为O,C为N,D为S,E为Fe.
(1)Fe位于第四周期第Ⅷ族;
(2)元素非金属越强,对应氢化物越稳定,H2O由于存在分子间氢键,熔沸点较H2S高;
(3)S与NaOH溶液该反应生成亚硫酸钠、硫化钠与水;
(4)C与A形成的原子个数比为1:2的化合物为N2H4,C与B形成的原子个数比为1:2的化合物为N2O4,N2H4与N2O4反应方程式生成氮气与水;
(5)根据质量比可得五种元素原子个数比为20:14:2:2:1,故此盐为(NH42SO4•FeSO4•6H2O,溶液中Fe2+与NH4+均水解,故溶液显酸性.

解答 解:由题目信息可知,A为H,B为O,C为N,D为S,E为Fe.
(1)Fe位于第四周期第Ⅷ族,故答案为:第四周期第Ⅷ族;
(2)非金属性O>S,故H2O和H2S中,H2O稳定性较强,H2O由于存在分子间氢键,所以熔沸点较H2S高,
故答案为:H2O;H2O;
(3)S与NaOH溶液该反应生成亚硫酸钠、硫化钠与水,反应离子方程式为:3S+6OH-$\frac{\underline{\;\;△\;\;}}{\;}$SO32-+2S2-+3H2O,
故答案为:3S+6OH-$\frac{\underline{\;\;△\;\;}}{\;}$SO32-+2S2-+3H2O;
(4)C与A形成的原子个数比为1:2的化合物为N2H4,C与B形成的原子个数比为1:2的化合物为N2O4,N2H4与N2O4反应生成氮气与水,反应方程式为:2N2H4+N2O4$\frac{\underline{\;点燃\;}}{\;}$3N2+4H2O,
故答案为:2N2H4+N2O4$\frac{\underline{\;点燃\;}}{\;}$3N2+4H2O;
(5)根据质量比可得H、O、N、S、Ee元素原子个数比为$\frac{5}{1}$:$\frac{56}{16}$:$\frac{7}{14}$:$\frac{16}{32}$:$\frac{14}{56}$=20:14:2:2:1,故此盐为(NH42SO4•FeSO4•6H2O,溶液中Fe2+与NH4+均水解:Fe2++2H2O?Fe(OH)2+2H+、NH4++H2O?NH3•H2O+H+,故溶液显酸性,溶液中各离子浓度由大到小排列为:c(NH4+)>c(SO42-)>c(Fe2+)>c(H+)>c (OH-),
故答案为:<;Fe2++2H2O?Fe(OH)2+2H+、NH4++H2O?NH3•H2O+H+;c(NH4+)>c(SO42-)>c(Fe2+)>c(H+)>c (OH-).

点评 本题考查结构性质位置关系应用,涉及元素化合物性质、元素周期律应用、常用化学用语、物质推断、盐类水解等,熟练掌握元素化合物性质,难度中等.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4.现有三组溶液:①汽油和氯化钠溶液  ②39%的酒精溶液  ③碘的水溶液,分离以上各混合液的正确方法依次是(  )
A.分液、萃取、蒸馏B.分液、蒸馏、萃取C.萃取、蒸馏、分液D.蒸馏、萃取、分液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5.已知A~G有如图所示的转化关系(部分生成物已略去),其中A、G为单质,D是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色的气体,E、F均能与NaOH溶液反应.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F的电子式:
(2)①C溶液与D的水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Al3++3NH3•H2O=Al(OH)3↓+3NH4+
②F溶液与NaOH溶液共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H4Cl+NaOH$\frac{\underline{\;\;△\;\;}}{\;}$NaCl+NH3↑+H2O;
(3)①请用离子方程式解释C溶液为何显酸性Al3++3H2O?Al(OH)3+3H+
②F溶液中离子浓度由大到小的顺序为c(Cl-)>c(NH4+)>c(H+)>c(OH-);
(4)将5.4 g A投入到200 mL 2.0 mol/L某溶液中有G单质产生,且充分反应后有金属剩余,则该溶液可能是D(填代号);
A.HNO3溶液         B.H2SO4溶液
C.NaOH溶液  D.HCl溶液
(5)将1 mol N2和3 mol G及催化剂充入容积为2 L的某密闭容器中进行反应,已知该反应为放热反应.平衡时,测得D的物质的量浓度为a mol/L.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若起始时充入0.5 mol N2和1.5 mol G达到平衡后,D的物质的量浓度小于(填“大于”“小于”或“等于”)a/2 mol/L.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2.1874年22岁的范特霍夫和27岁的勒贝尔分别提出碳正四面体学说,建立了分子的立体概念.如图所示均能表示甲烷的分子结构,哪一种更能反映其真实存在状况(  )
A.
结构示意图
B.
电子式
C.
球棍模型
D.
比例模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9.已知一定温度下的弱电解质的稀溶液,当加水稀释使物质的量浓度变为原来的$\frac{1}{m}$时,其电离程度将增大到原溶液电离度的$\sqrt{m}$倍,现有pH=1的某一元弱酸溶液10mL,加水至1L后,溶液的pH(  )
A.等于2B.在3~4之间C.等于3D.在2~3之间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9.[Cu(NH34]SO4•H2O是一种杀虫剂.
(1)Cu元素基态原子的电子排布式为[Ar]3d104s1,根据元素原子的外围电子排布特征,可将周期表分成五个区域,其中Cu属于ds区.
(2)元素N、O、S的第一电离能由大到小排列的顺序为N>O>S.
(3)H元素可与O元素形成H2O和H2O2,H2O2易溶于H2O,其主要原因为H2O与H2O2之间形成氢键.
(4)H元素与N元素可组成化合物N2H4,其中N原子的轨道杂化方式为sp3
(5)SO42-的空间构型是正四面体,与SO42-互为等电子体的一种分子的化学式为CCl4或SiCl4或SO2Cl2
(6)Cu元素与H元素可形成一种红色晶体,其结构如图,则该化合物的化学式为CuH.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6.下列各组混合物的分离或提纯应选用哪种方法?(填写主要的操作方法即可)
(1)分离饱和食盐水和沙子的混合物,用过滤.
(2)除去Cl2中少量的HCl,用洗气.
(3)氯化钠溶液和碘的水溶液,用萃取.
(4)分离乙醇与水的混合物,用蒸馏.
(5)分离水和苯的混合物,用分液.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3.根据反应8NH3+3Cl2=6NH4Cl+N2回答下列问题.
氧化剂Cl2,还原剂NH3
氧化产物NH4Cl,还原产物N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4.实验室用少量的溴和足量的乙醇、浓硫酸制备1,2-二溴乙烷的装置如图所示,其中可能存在的主要副反应有:乙醇在浓硫酸的存在下在l40℃脱水生成乙醚.

有关数据列表如下:
    乙醇1,2-二溴乙烷    乙醚
    状态  无色液体   无色液体  无色液体
密度/g•cm-3    0.79    2.2    0.71
  沸点/℃    78.5    132    34.6
  熔点/℃    一l30    9-1l6
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装置A中的反应方程式为:C2H5OH$→_{170℃}^{浓硫酸}$CH2=CH2↑+H2O.
(2)在此制备实验中,要尽可能迅速地把反应温度提高到170℃左右,其最主要目的是减少副产物乙醚生成;同时在装置C中应加入NaOH溶液.其目的是吸收反应中可能生成的酸性气体.
(3)将1,2-二溴乙烷粗产品置于分液漏斗中加水,振荡后静置,产物应在下层(填“上”、“下”);若产物中有少量未反应的Br2,可用NaOH溶液洗涤除去.
(4)反应过程中应用冷水冷却装置D,但又不能过度冷却(如用冰水),其原因是如果用冰水冷却会使产品凝固而堵塞导管.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