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化学 > 题目详情
10.工业上用铝土矿(主要成分为Al2O3、Fe2O3、SiO2)冶炼铝,操作过程如下:

(1)试剂A为NaOH.沉淀1和沉淀2的化学式分别为SiO2、Fe(OH)3
(2)步骤③的离子反应方程式为AlO2-+CO2+2H2O=Al(OH)3↓+HCO3-
(3)步骤③中能否用盐酸代替CO2不能.(填“能”或“不能”),请说明理由氢氧化铝为两性氢氧化物,可溶于盐酸.
(4)若取51g铝土矿冶炼铝,在步骤⑤电解过程中得到标准状况下的O23.36L,铝土矿中Al2O3的质量百分含量为20%.(用百分数表示)

分析 铝土矿加入盐酸,过滤,得到沉淀1为SiO2,Al2O3、Fe2O3与稀盐酸反应生成盐和水,反应方程式为Al2O3+6H+=2Al3++3H2O、Fe2O3+6H+=2Fe3++3H2O,滤液1中含有,AlCl3、FeCl3,向滤液1中加入过量NaOH溶液,发生的反应为Al3++4OH-=AlO2-+2H2O、Fe3++3OH-=Fe(OH)3↓,过滤得到的沉淀2为Fe(OH)3,滤液2中含有NaAlO2、NaOH,向滤液乙中通入过量二氧化碳,发生的离子反应方程式为AlO2-+CO2+2H2O=Al(OH)3↓+HCO3-,过滤后得到沉淀3为氢氧化铝,滤液中含有碳酸氢钠,加热氢氧化铝得到氧化铝固体,反应方程式为2Al(OH)3$\frac{\underline{\;\;△\;\;}}{\;}$Al2O3+3H2O,然后电解,发生2Al2O3$\frac{\underline{\;电解\;}}{\;}$4Al+3O2↑,以此解答该题.

解答 解:(1)由以上分析可知试剂A为NaOH,沉淀1为SiO2,沉淀2为Fe(OH)3,故答案为:NaOH;SiO2;Fe(OH)3
(2)步骤③为偏铝酸钠和过量二氧化碳的反应,离子反应方程式为AlO2-+CO2+2H2O=Al(OH)3↓+HCO3-
故答案为:AlO2-+CO2+2H2O=Al(OH)3↓+HCO3-
(3)氢氧化铝为两性氢氧化物,可溶于强酸,不能用盐酸代替二氧化碳,故答案为:不能;氢氧化铝为两性氢氧化物,可溶于盐酸;
(4)n(O2)=$\frac{3.36L}{22.4L/mol}$=0.15mol,由方程式2Al2O3$\frac{\underline{\;电解\;}}{\;}$4Al+3O2↑可知消耗0.1molAl2O3,m(Al2O3)=0.1mol×102g/mol=10.2g,铝土矿中Al2O3的质量百分含量为$\frac{10.2g}{51g}×100%$=20%,
故答案为:20%.

点评 本题考查物质分离和提纯,侧重考查学生的分析、实验和计算能力,为高频考点,涉及物质之间反应、基本实验操作,明确物质性质差异性及物质分离提纯方法是解本题关键,知道每个步骤发生的反应及操作方法,题目难度不大.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2017届贵州省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化学试卷(解析版) 题型:填空题

亚硝酸钠(NaNO2)与食盐形态一样,是一种常用的食品添加剂,具有防腐和增色作用,过量食用会引起中毒。餐饮服务单位应加强对亚硝酸钠等食品添加剂的使用管理。某一反应体系反应物和生成物共六种物质:NaNO2、H2O、NO、I2、NaI、HI。已知该反应中NaNO2只发生了如下过程:NaNO2→NO。请回答下列问题:

(1)该反应的氧化剂是 (填化学式)。

(2)写出并配平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并用单线桥法标出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

(3)若有0.25mol的氧化剂被还原,则被氧化的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为

(4)误食NaNO2会导致血红蛋白中Fe2+转化为Fe3+而中毒,服用维生素C可以解除NaNO2的中毒。下列关于上述中毒、解毒过程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填序号)。

A.NaNO2是还原剂 B.维生素C是还原剂

C.维生素C能把Fe2+氧化为Fe3+ D.NaNO2被氧化

(5)根据上述反应,可以用试纸和生活中常见的物质进行实验,来鉴别NaNO2和NaCl溶液,可选用的物质有①自来水 ②淀粉碘化钾试纸 ③淀粉 ④白糖 ⑤食醋 ⑥白酒。进行实验时,必须选用的物质有 (填序号)。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纳米碳酸钙广泛应用于橡胶、塑料、造纸、化学建材、油墨、涂料、密封胶与胶粘剂等行业.在浓CaCl2溶液中通入NH3和CO2,可以制得纳米级碳酸钙.某校学生实验小组设计下图所示装置,制取该产品.D中装有蘸稀硫酸的脱脂棉,图中夹持装置已略去.
Ⅰ.可选用的药品有:
a.石灰石  b.饱和氯化钙溶液  c.6mol/L盐酸  d.氯化铵  e.氢氧化钙

(1)A中制备气体时,所需药品是(选填字母序号)ac;
(2)B中盛有饱和碳酸氢钠溶液,其作用是除去CO2中的HCl;
(3)写出制取氨气的化学方程式2NH4Cl+Ca(OH)2$\frac{\underline{\;\;△\;\;}}{\;}$CaCl2+2NH3↑+2H2O;
(4)在实验过程中,向C中通入气体是有先后顺序的,应先通入气体的化学式NH3
(5)检验D出口处是否有氨气逸出的方法是将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放在D出口处,若试纸变蓝,则证明有氨气逸出;若试纸不变蓝,则证明没有氨气逸出.(或用蘸有浓盐酸的玻璃棒靠近D出口处,若有白烟,则证明有氨气逸出;若没有白烟,则证明没有氨气逸出);
(6)写出制纳米级碳酸钙的化学方程式CaCl2+H2O+CO2+2NH3=CaCO3+2NH4Cl.
(7)若实验过程中有氨气逸出,应选用下列b装置回收(填代号).

Ⅱ.经分析在上述氯化铵样品中含有杂质碳酸氢钠.为了测定氯化铵的质量分数,该学生实验小组又设计了如下实验流程:

试回答:
(1)所加试剂A的化学式为Ca(OH)2或Ba(OH)2
(2)B操作方法是过滤
(3)样品中氯化铵的质量分数为$\frac{{W}_{1}-\frac{{W}_{2}}{100}×84}{{W}_{1}}$×100%或$\frac{{W}_{1}-\frac{{W}_{2}}{197}×84}{{W}_{1}}$×100%.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8.有机物Q的分子式为C5H10O2,一定条件下Q遇NaHCO3、Na均能产生气体,且生成气体体积比(同温同压)为2:1,则Q的结构最多有(  )
A.4种B.6种C.8种D.7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5.已知A、B、C三种液态有机物具有下列性质:
沸点/℃溶解性与饱和NaHSO3溶液混合
A75.7微溶于水发生化合反应,生成沉淀
B118溶于水不反应
C34微溶于水,与B互溶不反应
欲将B中的少量杂质A除去并得到纯净的B,某实验小组设计如图实验流程(已知试剂I为饱和NaHSO3溶液):

请回答下列问题:
(1)操作1中需要用到的玻璃仪器有烧杯、漏斗、玻璃棒.
(2)试剂II是C;操作III的名称是蒸馏.
(3)操作II用到的玻璃仪器中需要检查是否漏水的仪器名称是分液漏斗.
(4)操作II所得到的B和C的混合物中混有水,因此流程图中“□”内空缺的操作名称是干燥.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5.已知元素X位于Y的下一周期,X、Y的原子序数均不大于20.某含氧酸盐甲的化学式为XYO3.请回答:
(1)常温下X的单质能与水发生反应,则X位于周期表第四周期第ⅠA族,X、Y形成简单离子半径大小关系为X小于Y(填“大于”、“小于”或“等于”).395℃时,甲能发生分解反应生成两种盐,一种是含Y元素的无氧酸盐,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4KClO3$\frac{\underline{\;395℃\;}}{\;}$3KClO4+KCl.
(2)若甲难溶于水,且甲与盐酸反应生成能使品红溶液褪色的气体.
①则甲为CaSO3(填化学式).该气体能使高锰酸钾溶液褪色,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5SO2+2MnO4-+2H2O=2Mn2++5SO42-+4H+
②25℃时,甲在水中的沉淀溶解平衡曲线如图所示,若要使溶液X2+离子沉淀完全,则加入YO32-离子的最小浓度为2.1×10-7mol•L-1
(3)若甲能与盐酸反应,生成无色、无味的气体乙.则:
①乙中所含化学键类型极性共价键.
②甲在水中持续加热生成一种更难溶的物质并逸出气体乙,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MgCO3+H2O$\frac{\underline{\;\;△\;\;}}{\;}$Mg(OH)2+CO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2.分子式为C3H5Cl,考虑顺反异构,且可以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的结构可能是(  )
A.3种B.4种C.5种D.6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推断题

19.乙二酸(HOOC-COOH)也称草酸,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和化工产品.利用石油化工产品中的烷烃可以生成草酸,生产流程如图:

已知上述框图中有机物B的相对分子质量比有机物A的相对分子质量大79.
请回答下列问题:
(1)A的结构简式是CH3CH3;D的名称CH2BrCH2Br.
(2)写出有关的化学方程式:
B→C:CH3CH2Br+NaOH$→_{△}^{醇}$CH2=CH2+NaBr+H2O
D→E:CH2BrCH2Br+2NaOH$→_{△}^{H_{2}O}$HOCH2CH2OH+2NaBr
(3)A生成B的反应类型是取代反应;C生成D的反应类型是加成反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题

10.某实验小组把CO2通入饱和Na2CO3溶液制取NaHCO3,装置如图1所示(气密性已检验,部分夹持装置略):

(1)C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Na2CO3+CO2+H2O═2NaHCO3
(2)请结合化学平衡移动原理解释B中溶液的作用CO2在水中存在平衡:CO2+H2O?H2CO3?HCO3-+H+,有H2SO4存在时,可使上述平衡向左移动,从而减少CO2在水中的溶解,同时吸收挥发出来的HCl气体.
(3)当C中有大量白色固体析出时,停止实验,将固体过滤、洗涤、干燥备用.为确定固体的成分,实验步骤如下:
第一步:准确称取一定质量的固体,配成1000mL溶液作为样液,其余固体备用.配制溶液时肯定不需要如图2所示仪器中的AC(填字母),配制上述溶液还需用到的玻璃仪器是烧杯、玻璃棒(填仪器名称).
第二步:设计方案如下.
①方案1:取样液与澄清的Ca(OH)2溶液混合,出现白色沉淀.
实验小组对现象产生的原理进行分析,认为该方案不合理,理由是Na2CO3和NaHCO3都能跟Ca(OH)2溶液发生反应生成白色沉淀,无法确定固体的成分中是否含有NaHCO3
②方案2:取样液与BaCl2溶液混合,出现白色沉淀并有气体产生.
实验小组认为固体中存在NaHCO3,其离子方程式是2HCO3-+Ba2+=BaCO3↓+CO2↑+H2O.
该小组认为不能确定是否存在Na2CO3,你认为该结论是否合理?合理.
③方案3:实验小组中甲、乙同学利用NaHCO3的不稳定性进行如下实验:
甲同学:取样液400mL,用pH计测溶液pH,再水浴加热蒸发至200mL,接下来的操作是冷却到室温,
加水至溶液体积为400mL,再次测定pH,结果表明白色固体中存在NaHCO3.为进一步证明白色固体是否为纯净的NaHCO3,结合甲同学实验,还应补充的实验是取相同质量的纯净的NaHCO3配成1000mL溶液,取400mL,重复甲的实验,进行对照.
乙同学:利用仪器测定了固体残留率随温度变化的曲线,如图3所示.
已知:残留率=$\frac{剩余固体的质量}{原始固体的质量}$×100%
根据A点坐标得到的结论是白色固体为NaHCO3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