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F-的结构示意图:![]() | B. | 羰基硫(COS)的电子式:![]() | ||
C. | CO2的分子模型示意图:![]() | D. | HClO的结构式:H-Cl-O |
分析 A、氟离子是由F原子得一个电子形成;
B、羰基硫(COS)中O与C之间、S与C之间均为双键;
C、二氧化碳分子中碳原子半径大于氧原子半径;
D、HClO中O原子分别与H原子和Cl原子形成共价键.
解答 解:A、氟离子是由F原子得一个电子形成,故氟离子的最外层有8个电子,则结构示意图为,故A错误;
B、羰基硫(COS)中O与C之间、S与C之间均为双键,故电子式为,故B正确;
C、二氧化碳的分子式为CO2,由模型可知小球为碳原子,2个大球为氧原子,氧原子半径大,实际碳原子半径大于氧原子半径,故C错误;
D、次氯酸中氧原子与氯原子、氢原子之间分别形成1对共用电子对,结构式为H-O-Cl,故D错误;
故选:B.
点评 本题考查常用化学用语,难度不大,加强基础知识的掌握理解,注意D选项容易受分子式的书写影响.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①③ | B. | ②④ | C. | ②⑤ | D. | ②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a和b不连接时,铁片上会有金属铜析出 | |
B. | a和b用导线连接时,铁片上发生的反应为:Fe-2e-=Fe2+ | |
C. | a和b用导线连接时电子从Cu片流向铁片 | |
D. | a和b用导线连接时,Cu2+向铜电极移动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1mol聚乙烯含有的原子数目为6NA | |
B. | 标准状况下,11.2L CHCl3中所含有的原子总数为2.5NA | |
C. | 一定条件下,2.6g乙炔、苯和苯乙烯的气态混合物中所含原子数为0.2NA | |
D. | 1mol甲基含9NA个电子.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AlCl3溶液和氨水 | B. | AlCl3溶液和CO2 | ||
C. | NaAlO2溶液和盐酸 | D. | NaAlO2溶液和NaOH溶液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NH4 Cl溶液、NaOH溶液、碱石灰 | B. | 饱和氨水 | ||
C. | NaOH溶液、NH4Cl溶液、浓H2SO4 | D. | NH4Cl固体、Ca(OH)2固体、碱石灰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SiO2、Si、CsCl、NaCl、H2O、H2Se、H2S | B. | Si、SiO2、CsCl、NaCl、H2O、H2S、H2Se | ||
C. | SiO2、Si、NaCl、CsCl、H2O、H2Se、H2S | D. | Si、SiO2、CsCl、NaCl、H2Se、H2S、H2O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c(Na+)>c(HRO3-)>c(H+)>c(RO32-)>c(OH-) | B. | c(Na+)+c(H+)=c(HRO3-)+c(RO32-)+c(OH-) | ||
C. | c(Na+)=c(HRO3-)+(H2RO3)+2c(RO32-) | D. | 以上都不正确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向淀粉溶液中加入稀硫酸加热后,再用NaOH中和,并做银镜反应实验--检验淀粉是否完全水解 | |
B. | 欲除去混在苯中的少量苯酚,可以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后,充分振荡,静置后分液 | |
C. | 向米汤中加入含碘的食盐,观察是否有颜色的变化--检验含碘食盐中是否含碘酸钾 | |
D. | 向甲酸和甲醛的混合物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中和甲酸后,加入新制的氢氧化铜加热--检验混合物中是否含有甲醛 |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