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其熔点比金属铝的熔点高 | |
B. | 一个钠的晶胞中,平均含有4个钠原子 | |
C. | 该晶体中的自由电子在外加电场作用下可发生定向移动 | |
D. | 该晶体中的钠离子在外加电场作用下可发生定向移动 |
分析 A.金属的原子半径越小,金属离子所带电荷越多,金属键越强;
B.晶胞中Na原子位于立方体的顶点和体心;
C.自由电子在电场的作用下可以定向移动;
D.晶体中的钠离子不能自由移动.
解答 解:A.金属的原子半径越小,金属离子所带电荷越多,金属键越强,金属熔化时破坏金属键,所以Al的金属键强度大于Na,所以Na的熔点比金属铝的熔点低,故A错误;
B.晶胞中Na原子位于立方体的顶点和体心,则一个钠的晶胞中,平均含有钠原子数为$\frac{1}{8}$×1+1=2,故B错误;
C.自由电子在电场的作用下可以定向移动,金属晶体中存在自由移动的电子,所以该晶体中的自由电子在外加电场作用下可发生定向移动,故C正确;
D.晶体中的钠离子不能自由移动,所以晶体中的钠离子在外加电场作用下不能定向移动,故D错误.
故选C.
点评 本题考查了金属晶体的熔点比较、均摊法在晶胞计算中的应用、金属晶体的组成,题目难度不大,注意把握均摊法在晶胞计算中的应用.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20% | B. | 25% | C. | 74.4% | D. | 75%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在酸性条件下,亚氯酸钠的氧化性增强 | |
B. | 溶液中的Cl-起催化作用 | |
C. | ClO2逸出,使反应的生成物浓度降低 | |
D. | 溶液中的H+起催化作用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H2、CO2(CO)$→_{△}^{CuO}$ $\stackrel{Ca(OH)_{2}溶液}{→}$ | |
B. | H2(CO2、HCl)$\stackrel{AgNO_{3}}{→}$ $\stackrel{Ca(OH)_{2}溶液}{→}$ | |
C. | O2(CO)$→_{△}^{CuO}$ $\stackrel{Ca(OH)_{2}溶液}{→}$ | |
D. | CO(H2O、CO2)$\stackrel{浓H_{2}SO_{4}}{→}$ $\stackrel{Ca(OH)_{2}溶液}{→}$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电负性:X>Y>Z>W | B. | 电离能:X>Y>Z>W | ||
C. | 离子半径:X2->Z->Y+>W2+ | D. | 原子序数:W>Y>X>Z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质量之比44:30 | B. | 分子数之比2:1 | C. | 原子数之比1:1 | D. | 密度之比11:7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4Q1+4Q2+4Q3)kJ | B. | (2Q1-2Q2+6Q3)kJ | C. | [2(Q1+Q2+Q3)]kJ | D. | (2Q1-6Q2+2Q3)kJ |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