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化学 > 题目详情
13.某消毒液的主要成分为NaClO,还含有一定量的NaOH.下列用来解释事实的方程式中,不合理的是(已知:饱和NaClO溶液的pH约为11)(  )
A.该消毒液可用NaOH溶液吸收Cl2制备:Cl2+2OH-═ClO-+Cl?+H2O
B.该消毒液的pH约为12:ClO-+H2O?HClO+OH-?
C.该消毒液与洁厕灵(主要成分为HCl)混用,产生有毒Cl2:2H++Cl-+ClO-═Cl2↑+H2O
D.该消毒液加白醋生成HClO,可增强漂白作用:CH3COOH+ClO-═HClO+CH3COO-?

分析 某消毒液的主要成分为NaClO,还含有一定量的NaOH,应为氯气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为84消毒液,含有NaClO,可在酸性条件下与氯离子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氯气,以此解答该题.

解答 解:A.消毒液的主要成分为NaClO,还含有一定量的NaOH,应为氯气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故A正确;
B.饱和NaClO溶液的pH约为11,而消毒液的pH约为12,因此溶液的pH主要不是由ClO-的水解造成的,氢氧化钠过量,为溶液呈碱性的主要原因,故B错误;
C.在酸性条件下与氯离子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氯气,发生2H++Cl-+ClO-═Cl2↑+H2O,故C正确;
D.由于HClO酸性较弱,则NaClO可与醋酸反应生成HClO,漂白性增强,故D正确.
故选B.

点评 本题为2015年北京考题,以氯气为载体综合考查元素化合物知识,侧重于化学与生活、生产的考查,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科学素养,提高学习的积极性,难度不大.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3.如图所示为某有机物的转化关系.完成表格.
转化序号需加入的反应物及反应条件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4.有机锌试剂(R-ZnBr)与酰氯()偶联可用于制备药物Ⅱ:


(1)化合物Ⅰ的分子式为C12H9Br.
(2)关于化合物Ⅱ,下列说法正确的有AD(双选).
  A.可以发生水解反应         B.可与新制Cu(OH)2共热生成红色沉淀 
  C.可与FeCl3溶液反应显紫色  D.可与热的浓硝酸和浓硫酸混合液反应
(3)化合物Ⅲ含有3个碳原子,且可发生加聚反应,按照途径Ⅰ合成路线的表示方式.完成途径2中由Ⅲ到Ⅴ的合成路线:.(标明反应试剂,忽略反应条件).
(4)化合物V的核磁共振氢谱中峰的组数为4.以H替代化合物Ⅵ中的ZnBr,所得化合物的羧酸类同分异构体共有4种(不考虑手性异构).
(5)化合物Ⅵ和Ⅶ反应可直接得到Ⅱ,则化合物Ⅶ的结构简式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二氧化氯(ClO2,黄绿色易溶于水的气体)是高效、低毒的消毒剂,回答下列问題:
(1 )工业上可用KClO3与Na2SO3在H2SO4存在下制得ClO2,该反应氧化剂与还原剂物质的量之比为2:1.
(2)实验室用NH4Cl、盐酸、NaClO2(亚氯酸钠)为原料,通过以下过程制备ClO2

①电解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H4Cl+2HCl$\frac{\underline{\;电解\;}}{\;}$NCl3+3H2↑.
②溶液X中大量存在的阴离子有Cl-、OH-
③除去ClO2中的NH3可选用的试剂是c(填标号)a.水b.碱石灰c.浓硫酸d.饱和食盐水
(3)用如图装置可以测定混合气中ClO2的含量:
Ⅰ.在锥形瓶中加入足量的碘化钾,用50mL水溶解后,再加入3mL稀硫酸:
Ⅱ.在玻璃液封装置中加入水.使液面没过玻璃液封管的管口;
Ⅲ.将一定量的混合气体通入锥形瓶中吸收;
Ⅳ.将玻璃液封装置中的水倒入锥形瓶中:
Ⅴ.用0.1000mol•L-1硫代硫酸钠标准溶液滴定锥形瓶中的溶液(I2+2S2O32-═2I-+S4O62-),指示剂显示终点时共用去20.00mL硫代硫酸钠溶液.在此过程中:
①锥形瓶内ClO2与碘化钾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ClO2+10I-+8H+═2Cl-+5I2+4H2O
②玻璃液封装置的作用是吸收残留的ClO2气体(避免碘的逸出)
③V中加入的指示剂通常为淀粉溶液,滴定至终点的现象是溶液由蓝色变为无色,且半分钟内不变色
④测得混合气中ClO2的质量为0.02700 g.
(4)用ClO2处理过的饮用水会含有一定最的亚氯酸盐.若要除去超标的亚氯酸盐,下列物质最适宜的是d(填标号)a.明矾b.碘化钾c.盐酸d.硫酸亚铁.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8.下列我国古代的技术应用中,其工作原理不涉及化学反应的是(  )
A.火药使用B.粮食酿酒C.转轮排字D.铁的冶炼
A.AB.BC.CD.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8.为探讨化学平衡移动原理与氧化还原反应规律的联系,某同学通过改变浓度研究“2Fe3++2I-?2Fe2++I2”反应中Fe3+和Fe2+的相互转化.实验如图1所示:

(1)待实验Ⅰ溶液颜色不再改变时,再进行实验Ⅱ目的是使实验Ⅰ的反应到达化学平衡状态.
(2)ⅲ是ⅱ的对比实验,目的是排除ⅱ中溶液稀释对颜色的变化造成的影响.
(3)ⅰ和ⅱ的颜色变化表明平衡逆向移动,Fe2+向Fe3+转化.用化学平衡移动原理解释原因:Ag+与I-生成AgI黄色沉淀,I-浓度降低,2Fe3++2I-?2Fe2++I2平衡逆向移动.
(4)根据氧化还原反应的规律,该同学推测I中Fe2+向Fe3+转化的原因:外加Ag+使c(I-)降低,导致I-的还原性弱于Fe2+.用图2装置(a、b均为石墨电极)进行实验验证.
①K闭合时,指针向右偏转,b作正极.
②当指针归零(反应达到平衡)后,向U型管左管中滴加0.01mol/L AgNO3溶液.产生的现象证实了其推测.该现象是左管出现黄色沉淀,指针向左偏转.
(5)按照(4)的原理,该同学用图2装置进行实验,证实了ⅱ中Fe2+向Fe3+转化的原因.
①转化的原因是Fe2+浓度增大,还原性增强,使Fe2+还原性强于I-
②与(4)实验对比,不同的操作是向U型管右管中滴加0.01mol/LFeSO4溶液.
(6)实验Ⅰ中,还原性:I->Fe2;而实验Ⅱ中,还原性Fe2->I-.将(3)和(4)、(5)作对比,得出的结论是该反应为可逆的氧化还原反应,在平衡时,通过改变物质的浓度,可以改变物质的氧化、还原能力,并影响平衡移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5.化合物F是(异戊巴比妥)是临床常用的镇静催眠药物.其合成路线如下(部分反应条件和试剂略)
$→_{△①}^{NaOH水溶液}$$\stackrel{A}{({C}_{5}{H}_{12}{O}_{2)}}$$→_{②}^{氧化}$$\underset{B}{({C}_{5}{H}_{8}{O}_{2})}$$→_{③}^{氧化}$C$→_{浓硫酸△④}^{试剂Ⅰ(C_{2}H_{5}OH)}$D
 E$→_{一定条件⑥}^{试剂Ⅱ}$F
已知:

请回答下列问题:
(1)试剂Ⅰ的化学名称是乙醇.化合物B的官能团名称是醛基.第④步的化学反应类型是
酯化反应或取代反应.
(2)第①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2NaOH$→_{△}^{水}$+2NaBr.
(3 )第⑤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CH32CHCH2CH2Br+CH3CH2ONa→+CH3CH2OH+NaBr.
(4)试剂Ⅱ相对分子质量为60,其结构简式是
(5)化合物B的一种同分异构体G与NaOH溶液共热反应,生成乙醇和化合物H,H在一定条件下发生聚合反应得到高吸水性树脂,该聚合物的结构简式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2.研究硫元素及其化合物的性质具有重要意义.
(1)①硫离子的结构示意图为
②加热时,硫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浓溶液与木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2H2SO4(浓)$\frac{\underline{\;\;△\;\;}}{\;}$2SO2↑+CO2↑+2H2O.
(2)25℃,在0.10mol•L-1H2S溶液中,通入HCl气体或加入NaOH固体以调节溶液pH,溶液pH与c(S2-)关系如图(忽略溶液体积的变化、H2S的挥发).

①pH=13时,溶液中的c(H2S)+c(HS-)=0.043mol•L-1
②某溶液含0.020mol•L-1Mn2+、0.10mol•L-1H2S,当溶液PH=5时,Mn2+开始沉淀.[已知:Ksp(MnS)=2.8×10-13]
(3)25℃,两种酸的电离平衡常数如表.
Ka1Ka2
H2SO31.3×10-26.3×10-8
H2CO34.2×10-75.6×10-11
①HSO3-的电离平衡常数表达式K=$\frac{c({H}^{+})c(S{{O}_{3}}^{2-})}{c(HS{{O}_{3}}^{-})}$.
②0.10mol•L-1Na2SO3溶液中离子浓度由大到小的顺序为c(Na+)>c(SO32-)>c(OH-)>c(HSO3-)>c(H+).
③H2SO3溶液和NaHCO3溶液反应的主要离子方程式为H2SO3+HCO3-=HSO3-+CO2↑+H2O.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20.下列反应中,反应后固体物质增重的是(  )
A.氢气通过灼热的氧化铜粉末B.二氧化碳通过过氧化钠粉末
C.铝与氧化铁发生铝热反应D.将锌粒投入硝酸铜溶液中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